山东潍坊90后做人形机器人:一把融资15亿,冲刺上市,腾讯押注

近日,又一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完成大额融资。

深圳乐聚机器人刚完成近15亿元Pre-IPO轮融资,由深投控资本、深圳龙华资本、前海基础投资等15家机构联合参与。据投中信息数据显示,此次融资为年内人形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的单笔融资之一。

乐聚机器人的产品分为两类:面向教育市场的30-70公分小型双足机器人,服务于全国近5000所中小学与职业院校;面向工业、科研场景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落地北汽越野车等工业场景。

乐聚机器人冲刺IPO,引发业界对人形机器人两大新兴机会的关注:

1、产业链协同创新及与之相关的新技术攻关。如5G-A远程操控技术,以及适配机器人的固态电池技术,可提升机器人环境适应性与续航能力。

2、新兴市场,如东南亚、欧洲。东南亚制造业人力成本年均上涨8%,欧洲老龄化率超20%,两地对人形机器人需求迫切,乐聚已启动东南亚调研,计划 2026 年推出适配当地环境的简化版工业机器人。

- 01 -

跟宇树机器人创始人王兴兴一样,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冷晓琨也是一位“90后”,1992年出生于山东潍坊。

早在中学时期,他就获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奖项,后保送至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在校期间多次斩获全国机器人锦标赛一等奖。

2016年,他带领9位哈工大同学南下深圳创业,彼时人形机器人行业核心痛点为 “技术与产业化脱节”—— 实验室原型机造价超百万难以量产,玩具级产品功能单一缺乏实用价值,且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

冷晓琨提出“小型先行、全尺寸跟进”策略,先以小型机器人实现产业化回笼资金,再攻关全尺寸核心技术,成为突破行业困局的关键。

同年7月,获松禾资本 1000万元天使投资,1 个月内完成第一代小型双足机器人“Aelos”定型量产。

2017年,腾讯5000万战略投资注入,助力升级教育版机器人,产品快速进入千所学校。

2018年,启动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夸父”研发时,遭遇全球产业链不成熟困境,核心部件需跨区域采购,首台原型机投入超300万元仍难量产,团队遂决定攻克核心零部件自主化。

2023年,搭载开源鸿蒙系统的 “夸父”机器人发布,具备跳跃与多地形行走能力。

2025年1月,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交付北汽越野车,成为国内交付量领先的人形机器人企业;3月联合中国移动、华为推出 5G-A 人形机器人,完成技术到商业化的跨越。

- 02 -

人形市场正处爆发前夜,GGII数据显示,中国人形机器人销量2025年上半年突破 4000 台,预计全年达7300台。

但行业仍存三大痛点:核心零部件成本高、场景适配性不足、量产能力欠缺。主流解决方案分为 “教育小型机”与“工业全尺寸机”,乐聚是少数两类产品均实现规模化落地的企业。

竞争格局方面,2025年上半年CR3达79.63%(GGII 统计),头部企业依次为市占率 51.72% 的宇树科技(以四足机器人为核心,延伸至人形领域)、16.86% 的优必选(深耕服务场景人形机器人)、11.06% 的智元创新(聚焦高端科研用全尺寸机器人)。当前市场明显供不应求,2025 年全球预计销量仅1.24万台(Frost & Sullivan 预测),远未满足工业、教育需求。

与竞品相比,乐聚差异化核心在于 “全产业链布局 + 双场景并行”。据企业 2025 年供应链报告,其通过投资泉智博(关节部件)、立聚动力(电机)掌控核心部件,联合东方精工打造量产线,解决行业“量产难”痛点;同时坚持教育与工业场景并行,以教育机器人实现稳定现金流,以全尺寸产品抢占未来赛道。

从行业技术演进看,人形机器人正迎来多技术融合突破期。核心运动控制层面,Model-based 与RL算法融合成主流,传统单一算法或依赖预设模型难应对复杂场景、或靠试错稳定性不足,二者结合的“小脑”系统可让机器人快速适应未知环境。

乐聚 “夸父” 机器人应用该技术后,地形适应误差率降至3.2%。5G-A 技术打破操作边界,乐聚联合研发的 5G-A 人形机器人,已在北汽工厂实现远程工程师操控底盘焊接。

能源供给方面,主流锂电池续航不足 4 小时,固态电池、无线充电技术正解决此痛点 ——GGII 预测,2026年超 30% 中高端产品将采用固态电池,续航提升至8-10小时、充电缩至 1 小时内,乐聚已与宁德时代达成合作,计划用于下一代“夸父”机器人。

- 03 -

新技术驱动下,人形机器人行业未来机会集中在三方面:

一是垂直场景渗透,据民政部数据,我国失能老人超4000万,养老护理人员缺口 500 万,养老陪护机器人 2028 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200 亿元;智慧物流领域,京东、顺丰已试点自主装卸机器人。

二是全球化拓展,东南亚制造业人力成本年均上涨 8%、欧洲老龄化率超 20%,催生机器人需求,乐聚已启动东南亚调研,计划 2026 年推出适配高温高湿环境的简化版工业机器人。

三是产业链协同创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加速,GGII 预计 2027 年国产高精度关节成本下降 40%,降低整机成本并吸引中小企业进入,形成 “技术突破 - 成本下降 - 需求爆发” 循环。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铅笔道”(ID:pencilnews),作者:不说谎的,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0-26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