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2022年12月,马在腾讯& amp#039;的内部员工会议。quotWXG(微信事业群)最抢眼的业务是视频号,基本上是全场(全公司)的希望& ampquot。在随后的2023年微信公开课PRO中,视频号并未意外成为主角。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视频号用户消费时长已超过朋友圈总用户的80%,基于推荐算法的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超过400%,原创内容播放量同比增长350%,日活跃创作者数量和日均视频上传视频量同比增长超过100%。
如此亮眼的增长,视频号确实有成为& ampquot全厂的希望& ampquot。一方面,视频号的商业化在功能的不断完善下逐渐清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向:信息流广告、付费直播、带货直播;另一方面,视频号其实也在努力成为每一个用户每天分享的另一种选择,甚至其重要性可能不亚于& ampquot朋友圈& ampquot。
其实早在2021年,张小龙在谈到对微信未来的思考时就指出& ampquot视频表达应该是未来十年内容领域的一个主题。quot。从视频号这几年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微信一直在鼓励所有用户制作& ampquot视频表达& ampquot而不是把它作为一个专门给创作者或者商家使用的工具。
虽然上线之初,视频号曾经使用过& ampquot强烈提醒& ampquot在用户面前刷存在感,这也引起了很多用户对& ampquot强制提醒。quot,但微信引流视频号的决心显然从未动摇过,只不过在经历了充满槽点的阶段后,视频号开始以更自然的方式逐渐渗透到微信生态中,真正成为& ampquot微信产品体系中最原子化的内容组件& ampquot。
几天前,我们发现在& ampquot探索与发现。quot页面上,还有一个额外的视频号码条目。quot我和。quot页面,它也位于& ampquot朋友圈& ampquot。而且与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打开/关闭的发现页面不同,页面中的视频号入口是无法关闭的。单击以输入将向用户显示的内容。#039;的视频号或& ampquot从朋友圈选择特色视频。quot。这意味着视频号将成为朋友圈,成为& ampquot个人资料页面& ampquot。
然而,截至目前,只有部分iOS用户在& ampquot我& ampquot页面,而Android端还没有出现。因此,它显然仍处于小规模内测阶段,但也可能会提前为之前注册了& ampquot视频号码和。quot。
值得注意的是,视频号一开始是独立于微信账号体系的,用户需要注册一个新的ID(身份)才能开通。这可能是因为它被定位为& ampquot每个人都可以创建的公共领域内容平台。quot。为了保护个人帐户的隐私,确保用户拥有& ampquot身份& ampquot在公共场所,视频ID和微信ID也成为了一个产品中的两个并行系统。
现在视频号和个人资料页面的开放,可能意味着未来两个系统会进一步融合。比如个人视频号向视频号平台发布内容时,直接将内容展示给微信好友。反过来,用户可以在发送到朋友圈的同时,选择是否向所有人公开视频号内容。
虽然到目前为止,它& amp#039;目前还不清楚微信是否会向所有用户开放这个视频号入口。#039;不确定用户分享的内容是否会自动推送到公共领域,或者是否会有隐私设置。但无论如何,视频号入口的出现,两个账号体系的打通,都说明张小龙& amp#039;s以前的设想正逐渐成为现实,即& ampquot微信不再受限
事实上,微信在引导用户适应视频号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2021年春节前,微信to & ampquot定制个人红包封面。quot分别是:创建一个视频号,发布照片/视频,有视频号的照片/视频获得十个赞。通过这些条件,门槛不高,微信推广明显。
了一波视频号、并引导大量用户完成了注册。而这比起此前强硬的引流方式显然更能让用户接受,并且平台也有了第一轮的“筛选”。在2021到2022这两年时间里,视频号开始出现在订阅号的信息流中,并与公众号得以进一步打通,其产品边界也拓展到了聊天、状态、朋友圈、订阅号、小程序等各个功能中。由此,一方面视频号成为商家、内容创作者的工具和变现途径,另一方面无形间也成为了用户消费、分享和制作内容的存在。
为了让降低用户制作视频内容的门槛,此前微信朋友圈开始支持发布超过9张图片,而用户一旦选择9张以上的图片时,则将“自动生成短视频”发布。不难推测,这个功能或许就是服务于在个人资料页打通的“视频号”,让用户能够轻而易举的发布个性化|视频内容。
如果深究微信方面想让独立的视频号成为“朋友圈”以后的“第二展示空间”,似乎也离不开视频号自身的发展。其实从微信至今尚未公布视频号日活、月活数据就能推测,或许目前知晓和惯用视频号的用户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例如触及微信的用户量上限。
与此前春节期间激励用户通过创建视频号来“定制个人红包封面”一样,借助朋友间的联系和从众效应,加之春节期间大多数用户的闲暇状态,如果视频号的分享之风兴起,并成为用户在朋友圈以外的另一选择,那么视频号的生态将无疑得到充分的活跃,其原本的内容池也会触达更多用户。
一旦视频号加上了好友点赞、互评等功能,那么“视频号”或许将会与当初的“朋友圈”无二,并成为活跃程度更高的新一代“朋友圈”,而这其实就类似于在抖音里下刷“好友”的内容。如果视频号再给用户开启“向非微信好友分享”的权限呢?会不会就意味着微信将从半熟人社交进一步拓展。显然,视频号的未来还有着非常多的可能性。
早在2021年张小龙就曾强调,“视频号的初衷是让人人都能很容易通过视频化的方式去公开表达内容”。同时他也提及制作难度高、平台内容丰富度不够、广告命中率低等问题,但在视频号加快商业化进程、提升用户的感知和参与度后,这些问题无疑都将陆续解决。
当下唯一确定的是,视频号显然不仅要成为商家和创作者的工具,还有望在未来成为个人表达的工具。并且它也正在以各种方式,试图成为视频时代的“朋友圈”。
(举报)
发布时间:2023-02-01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