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乱讲PPT”里笑得最大声的人,是最伤心的打工人

傍晚七点下班后,打工人流行换个地方继续讲PPT,这个世界是不是疯了?

在毫无准备的前提下,随机抽一张PPT即兴开讲,看到PPT内容后你又想,这个世界真的疯了吧?

比如这张的主题,《如何用PPT来证明PPT是世界上最没用的语言》,阁下要如何用自己的矛戳穿自己的盾呢?

图丨小红书/purple door 紫门

再抽一张看看手气,《为什么多吃番茄炒蛋有助于根治恋爱脑》。

演讲者说,因为炒蛋有不同的形态,比如螺蛳粉里的炸蛋,一丝丝的可以更好地渗透进大脑以治疗恋爱脑丨小红书/橘嘴套子

多看几张,让人怀疑PPT制作者是抓阄搭配的关键词,《当老北京豆汁遇上三体》《为什么肉松饼和指甲刀是天选CP》《王家卫视觉系统乡村化改造白皮书》……

图丨小红书/Hank_Kathy

图丨小红书/尛_晗

图丨小红书/SPARK

下班后继续上班,这股邪风最早是从德国刮起来的

2005年,德国某工程专业的宿舍开派对到半夜,可能是喝高兴了,也可能是玩腻传统游戏了,他们设计了一个恐怖游戏“PPT卡拉OK”:随机抽一张完全看不懂的PPT,抽到了就必须立刻头头是道地演讲。

后来游戏流传了出去,被柏林一些做行为艺术的怪才玩起来,成为创意圈子里的社交游戏。

到了2023年,隔壁的阿姆斯特丹干脆给乱讲PPT办了世界杯,冠军奖品是镀金的激光笔。

激烈的比赛现场丨Slide Slam

今年乱讲PPT的风算是刮到中国了,在“班味儿”最重的北京、上海、深圳刮得尤其大。

所以为啥会有人下班了还要去讲PPT?为啥还有人花钱去听人讲?是上班没上够吗?

下班乱讲PPT,职场人的微型叛逆

方方正正的投影设备、环环相扣的逻辑,是白天上班氛围的象征;天马行空的主题、不背KPI的演讲,是放飞自我的途径。两者合起来就太欢乐了!

这种欢乐有两种解释。

一种叫“良性违规”

当某个情景同时满足“被视为违规”和“被视为无害”时,人们就会觉得好笑

比如你去一家咖啡馆参加乱讲比赛,抽中《如何在公共场合不动声色地放屁》这张PPT,立刻被领导附身,“啊,公共场合放屁这件事,分为气味、声音、表情三个大点,每个大点下面分五个小点,我现在简单说两句”。

公共场合放屁、学领导说话,都有点禁忌感,但实际上没伤害到任何人,就从禁忌转变成了笑点。

还有一种叫“失谐理论”

事情发展违背预期,产生了不合逻辑的“失谐感”,要是这种“失谐感”无害且能被理解、能被消解的话,幽默便从中孕育而生

投影仪、激光笔、麦克风,给人一种工作汇报和学术会议的暗示,但演讲者一张口的胡闹输出,打破了事先构建的严谨专业预期,撞出强烈的反差和荒诞,观众们很快就能从这种转变中get到笑点。

违背预期→不合逻辑→多少又说得通→好好笑丨soogif

说实在的,用专业理论去分析一件事为什么好笑,这件事就非常不好笑。

但上班做项目成果汇报PPT,奖金不会马上到手;听邀请来的专家讲课,知识很难立刻用上。下班后乱讲乱听一顿PPT,却是能立刻马上获得快乐的,快乐就够了!

职场发疯,是一场低成本自救

这几年“发疯文学”“发疯行为”在职场中好像越来越多了,这倒不是闲的,而可能是对待不可名状的劳动异化,不自觉拿起的盾牌

劳动异化,简单来说,就是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出的东西,成了不受人类自己控制的外部力量,反过来支配人类

被自己的劳动所支配,给人最明显的不适感就是丧失了自主性

发布时间:2025-10-09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