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 5 小时,花 65 块钱买份煎饼,却舍不得吃,恨不得找个相框裱起来。
听到这里,估计不少人都皱眉了,这煎饼镶金边了?
当然不是咱们吃的普通煎饼,而是让人舍不得下嘴的卡通煎饼。
最近,成都抚琴夜市有个“画饼姐”火出圈了。
铁板是她的画布,蔬菜汁,水果汁当做颜料。不一会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便出炉了。
不同于传统煎饼,这位姐姐的创作更像是一场艺术表演。
从玲娜贝尔、Hello Kitty 到五月天应援物,各种造型应有尽有。
这样的“艺术煎饼”价格自然也不便宜。
普通款售价 15 元和 25 元,定制款按复杂程度定价,最贵的 65 元一份,仍被抢疯了。
国庆假期,一小时排光 40 个号,现在每天限号 60 单,可见有多受欢迎。
狐妹一查,发现这个摊主还真是有功底的。
曾雅鑫是正经美术专业科班出身,之前在教培机构当了好几年少儿美术老师。
今年 8 月辞职创业摆摊,夫妻俩偷偷在家闭关半个月练手才敢出摊。
每次出摊都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但无论再忙,她都丝毫不懈怠。而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把每一个煎饼都当作一次创作。
最绝的是翻面瞬间,彩色图案居然不晕染,围观人群必集体 “哇”声一片。
火了之后,不少网友慕名前来打卡,其中很多都是二次元圈的年轻人。
有游客拿到手直言 “要带回酒店欣赏,明天再当早餐”。
说真的,这和之前爆火的军火烧饼有一拼。都是靠创意打破了同质化,让“吃”变成了一件能带来情绪价值的事。
狐妹发现,今年小吃摊主好像扎堆翻身做“网红”。
之前我们还写过景德镇的“鸡排哥”,这位摊主以“脱口秀”式服务走红。
“6 元的鸡排,卖出了 60 元的服务,600 元的情绪价值”。
国庆期间带动当地旅游订单暴涨 40%,粉丝数也直接飙上百万。
他甚至在不久前将个体工商户变更为 “景德镇俊永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 5 万元增加到 100 万元,从“鸡排哥”升级为“鸡排总”。
这边鸡排哥把小生意做成了企业级操作,那边长沙夫妻摊靠女儿吃“剩菜”而走红。
文女士和黎先生夫妻俩的卤味摊 2017 年就开摆。一次偶然,他们把女儿吃摆摊剩下的卤菜发到短视频平台。
没想到,“小孩姐”天真满足的吃相引发网友共鸣,不少人追问地址。
如今下午四点出摊,六点半三桶兰花干就被抢空,估计小姑娘再想吃点“剩的”,得排号了。
除了意外走红的,还有靠网红带火的。
郑州一家不起眼的小吃店,被大网红乌啦啦吃过一次彻底疯狂了。
这家店主打郑州本地小吃“炒八掺”,顾名思义,就是凉皮、米皮、牛筋面、热干面、炒饼等八种主食任选,然后加入豆芽等配菜爆炒在一起。
12块钱一份,在本地并不算稀奇,却因为网红打卡迎来泼天流量。
究竟火到什么程度呢?
全国各地的食客驱车几百上千公里来打卡,凌晨四点半就有人蹲守。
连老板娘都直言 “理解不了排几小时吃碗普通的饭”,吓得网红都连夜隐藏了视频。
由于来的人太多了,老板累到体力透支,铁勺都抡得 “冒火星子”,只好紧急雇新师傅。
更难以理解的是,居然出现了黄牛。
有人拿号后 200 元转卖,最高炒到 800 元,甚至有跑腿小哥组团代排,一单收 100 块。
逼得老板娘开始限号,上午下午各发 100 个号,营业前 20 分钟放号,过期不候,所有炒类每人限购 1 份。
但却因为晚上 9 点关门,引发顾客的不满。有人表示,自己排队那么久却没有买到,太寒心了。
成都的“画饼姐”也遇到了类似的争议。有人排几小时买到煎饼后说“不值”、“是智商税”;而鸡排哥因为太累没说话,被网友指责“没情绪价值”。
不少主播为了拍素材,直接把镜头怼到这些摊主的脸上,整天站在他旁边赖着不走蹭流量。
但说到底,这些小吃摊之所以能火,一半是摊主的功劳,另一半是平台算法的 “推波助澜”。
今天推卡通煎饼,明天可能捧牛肉板面,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
那些花好几个小时排队、花高价打卡的人,有几个是奔着 “吃” 去的?更多是为了跟风凑热闹。
好在,这些摊主们都表现出了难得的清醒,并没被流量冲昏头脑。
过不了多久,他们都将各自回归生活本身,而那些被流量吹上天的泡沫,终会散去。
参考资料:
九派新闻、抖音、红星新闻
编辑:茶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技狐”(ID:kejihutv),作者:狐妹,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0-26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