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有色金属供需:铜短缺、镍和铅过剩

相关机构预测2026年铜将3年来再次转为供应短缺(reuters)

国际机构的预测显示,2026年的铜将出现15万吨的供应短缺,这或是3年来首次。原因除世界第2大矿山发生事故的影响外,预计铜锭消费将在面向可再生能源设施和数据中心等方面出现扩大。一方面,镍和铅的供应过剩感将进一步增强……

预计2026年有色金属供需的方向性将出现分化。国际机构的预测显示,铜将3年来再次转为供应短缺,而镍和铅的供应过剩感将进一步增强。在当前的有色金属行情中,由投机性资金主导的铜的独自走强仍在持续,而从供需角度来看,这种走势也将得以支撑。

作为铜国际指标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个月期货正处于历史高位。10月9日一度达到每吨1万1000美元,接近2024年5月创出的历史最高点(1万1104.5美元)。

另一方面,用于纯电动汽车(EV)电池和不锈钢的镍则持续处于低价区间。LME的3个月期货10月20日降至每吨1万5222美元,比作为最近高点的2024年5月跌了3成左右。另外,用于汽车电池等的铅也仅比2025年初上涨3%,维持上涨乏力态势。

各有色金属的国际机构每半年一次发布的供需预测内容基本符合市场相关人士的预期。由铜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参加的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 10月上旬发表预测称,2026年的铜供需将出现15万吨的供应短缺。预计2025年供应过剩达到17万8000吨,如果出现实际供应短缺,将是自2023年的3年来首次。

据ICSG预测,2026年铜锭产量仅同比增长0.9%,与2025年(增长3.4%)相比增长放缓。原因之一是生产规模居世界第2位的铜矿山、印度尼西亚格拉斯伯格铜矿发生泥石流事故。预计至少到2027年才能恢复到事故前的开工率。另一方面,预计铜锭消费将在面向可再生能源设施和数据中心等方面出现扩大。

一方面,铜以外的有色金属2026年仍将面临供应过剩。国际镍业研究组织(INSG)预测称,2026年镍供需将过剩26.1万吨。与2025年(预计供应过剩20.9万吨)相比进一步加剧。原因是在来自纯电动汽车的需求增长速度低于以往预期的情况下,以占全球矿石产量59%(截至2024年)的印度尼西亚为中心将继续增产。

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的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尼西亚的矿石产量增至2021年的约2倍。日本市场风险顾问公司(Market Risk Advisory)的共同代表新村直弘指出:“很难想象最近数年相继进入印尼的中国企业会突然降低产量”。

中国企业押注纯电动汽车电池的需求扩大,一直在加速镍的生产。但在纯电动汽车业界,不使用昂贵的镍的磷酸铁锂(LFP)电池的占有率正在扩大。新村表示:“不能否认LFP电池的势力扩大扰乱镍需求前景的一面”。

国际铅锌研究组织(ILZSG)的数据显示,铅在2026年将继2025年之后维持供过于求。铅常被用于纯电动汽车内驱动电子零部件等的辅助电池。最大生产国中国的铅蓄电池净出口呈减少趋势。预计2026年国内消费量将同比减少。

关于今后的有色金属行情,日本住友商事全球研究部的首席经济学家本间隆行指出:“如果面向数据中心的需求全面扩大,铜价有可能进一步上涨”。澳大利亚资源巨头必和必拓集团(BHP)预测称,到2050年,用于数据中心的铜将增至现在的6倍,达每年约300万吨。市场对铜的关注越集中,有色金属行情中“铜独强”的趋势就越有可能加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经中文网”(ID:rijingzhongwenwang),作者:日经中文网,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0-26 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