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卖「国民好车」,顺手盘活汽车4S店

近几年,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下场,利用流量、技术和供应链等优势,重塑汽车行业,已经是常见戏码。如今,京东汽车的强势登场,意味着汽车流通领域,又迎来了一个有可能重写游戏规则的互联网巨头。

京东汽车近期动作密集。10月27日,京东启动“国民好车”交付中心全国招募计划,联合4S店、汽车交付中心及综合服务中心搭建“销售-交付-售后”一站式服务网络;同步,京东养车投入10亿级资源推“一县一店”招募,并给出加盟扶持,双措并举完善汽车服务布局。

在此之前,京东在京东11.11发布会上已宣布联合广汽、宁德时代推出一款“国民好车”,并明确不涉及造车,而是负责用户洞察和独家销售。这款“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将在京东双11期间开售,落地节奏清晰。

据36氪了解,京东汽车的规划声势浩大、雄心勃勃,不光线上拿下了多款明星新能源车的独家销售权,一些明星新势力造车公司,也在与京东汽车洽谈销售合作中。

更重要的是,京东汽车的“国民好车”交付中心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多达10000家门店,形成覆盖全国的跨品牌综合性汽车销售、交付和服务卖场。“可以理解为多品牌经营的汽车4S店。”有知情人士如此评价。

基于“不造车”的明确定位,京东汽车聚焦在“帮车企卖好车”的差异化赋能。在今天波云诡谲的汽车市场,京东汽车的“银子弹”是什么?

供应链养成,京东的汽车生态

中国汽车电商已不新鲜,2013年汽车之家、天猫等平台,都曾尝试过。十年间也有资本热捧夹持的项目遭遇停摆。2018年到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0.86万亿增至1.41万亿,但“纯线上卖车”没改传统流通逻辑,也没实现规模化突破。

这背后藏着不少现实难题。

首先是线下环节无法替代。汽车价值高,试驾、验车、上牌等关键步骤在线上做不了,早期平台也仅能提供信息展示,数据显示,2024年有56.3%的用户想购买新能源车,就因缺乏线下体验最终放弃线上交易。

其次是经销商压力大。根据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报告,2024年的大部分月份,经销商库存系数都超过1.5的警戒线(行业安全线为1.2),但电商平台既没有整车仓储物流能力,也无法参与厂家排产,最终大多成了厂家的线上宣传窗口。

此外是服务衔接棘手。买车涉及的金融、保险、上牌分属不同机构,平台难以将这些资源整合,导致用户买一次车平均要对接多个服务方,体验不佳。

而这些问题的核心,正是行业缺乏一套能贯穿“选车-购车-用车”全流程的基础设施。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50%,行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在汽车市场布局多年的京东汽车,看到了撬动更大杠杆的机会。

具体说,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超过31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接近44%,到2025年这个比例已经超50%了,这个变化也让行业里车企、4S店和用户的需求都跟着变了。

对新能源车企来说,急着要扩渠道,但自己建门店成本高、单店投入大,大部分新品牌的线下网点只能覆盖一二线城市,再往下沉市场去走,授权或者代理的“共享渠道”慢慢成了行业里的刚需。

而传统4S店受限于只能卖一个品牌,既没法靠卖其他品牌补销量,还得扛着高额的库存成本,大量品牌4S在经营压力下撤店,特别需要新的经营模式来打破困境。

用户的需求也在变,新能源车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已经让用户接受“线上看车+线下体验”的模式,而“看车、试驾、投保、提车”能一站式搞定,更是新造车浪潮带来的服务理念。

而京东积累的亿级活跃用户消费数据,刚好能满足这种需求,其“国民好车”项目的互动页面更是收到了超30万用户的反馈。

与此同时,汽车商品价格越来越透明的趋势,也让京东汽车看到了机会。

价格透明后,京东能直接和厂家谈合作、拿独家销售渠道,再加上自身的流量基础,把线上规模做大也更有底气。

京东有近8亿活跃用户,其中3C、家电用户占60%以上,据调研,这类用户和“10-25万家用车潜在买家”的重合度达45%,交叉转化潜力很高,“用流量带规模化成交”这思路行得通。

目前,京东已经凭借用户数据和高质量的流量,撬动了更多品牌的合作,国民好车就是强强联合。

据京东方面介绍,“国民好车”是京东汽车联合主机厂、电池厂商等产业伙伴打造的系列化高品质车型。广汽埃安UT super只是众多车型中的一款。

而知情人士透露,在日前上线的热门车型埃安UT super中,京东就提供了大量用户用车习惯数据,以帮助产品在定义环节,精确突出用户刚需的核心高频功能,做到高效降本。

此外,传统汽车销售里,经销商会让终端售价比厂家指导价高8%-15%,而京东直接对接车企拿独家权后,能搞“线上一口价”,价格完全透明,还省了经销商环节,用户购车成本平均大幅下降。

同时,京东也在推行合作形式的多样化,例如,不压款吃货的授权合作,也势必成为选择之一。

在用户购车更看重的线下环节,京东也祭出大杀器。传统模式下用户想对比3个及以上品牌,平均要跑4-6家单品牌4S店、花2-3周,而京东的国民好车交付中心,可以实现跨品牌经营,能1店对比多汽车品牌,让用户把选车周期缩到3-5天,效率大大提升。

售后方面,依托京东汽车供应链能力,发展出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据统计,截至2025年10月,京东有超3000家养车门店,还有超过4.6万家合作店。有这样的规模,离不开京东常年积累的专业供应链能力、数以万计的专业人员和数百品牌的参与打造。

而除了售后网点密布全国,京东还把售后融进了买车的全流程。现在用户在京东选车、买车后,后续养车也能在同一个体系里完成,不用再找其他渠道,这样一来,大家对线上买车的顾虑也消了不少。

所以说,京东在价格体系、流量转化、线下门店、供应链支撑和售后保障等环节的全面布局,本质上就是在打造一个覆盖汽车交易全流程,有效衔接车企、经销商和用户需求的生态体系。

给困住的4S店,一个“新活法”

传统4S店因利润不济,已经连续多年遭遇闭店潮;新能源直营模式又给经销商带来压力,进退两难;大集团想做数字化转型,自建体系成本高,利润薄还缺资金,大多难以为继。

面对汽车流通行业的多重困境,京东不只是简单地帮车企卖车,而是依托线上到线下的全链条能力,推出覆盖全国的“国民好车交付中心”合作方案。无论是尚在挣扎中的小门店、寻求突破的大集团,还是刚入局的新参与者,这套方案都能灵活适配。

首先,京东已布局全国的超3000家养车门店,可以为交付中心的合作方,提供从售后入手的转型路径,有稳定的运营收入兜底,而不用担心0-1的起步风险。

其次,京东超8亿量级的用户洞察和高质量的流量,正在撬动越来越多品牌参与合作,这是交付中心的强大依托。而且,京东也在推行灵活的合作模式,不压款吃货的授权合作已经成为选项,可以进一步减轻合作方的经营压力。

此外,京东已在全国核心商圈,布局了近30家京东MALL,这些地段通常都是品牌店投入高价竞相争取的优质区位。京东将通过更多线下资源的协同整合,实现京东汽车和京东MALL等业务联动,为商场做引流,为门店做转化。

综合来看,京东有千万级有购车需求的用户,能拿到稳定的线上客源;资金方面,不压货和“全国一口价”能加快库存周转,减少资金占用;门店还能加入京东养车网络,用售后收入填补新车销售的缺口,让现金流更稳。

换句话说,京东过去多年所构建的供应链能力,将是大小经销商实现新能源转型和数字化升级的坚实支撑。

从规划来看,京东汽车上万家的交付中心计划,将超过大多数车企的单一渠道规划,形成覆盖全国的毛细级别渠道网络覆盖,再加上京东的线上流量、营销、线下养车服务和物流、仓储、供应链等全套能力,无疑将是投向当下新能源车销售市场的深水炸弹。

行业对于汽车渠道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从最早的汽车4S店,到特斯拉引领的直营模式,再到中国新造车势力纷纷跟进这一趋势。

但没有哪种模式能一劳永逸,随着新势力们的产品矩阵不断壮大,车型数量和价格区间增加,直营模式也开始面临显著瓶颈,授权或者代理制也应运而生。

不管销售路径如何演变,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持续提供高标准、全流程的服务品质,同时不断提升用户的购车效率,都将是汽车渠道模式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而从这一点来看,京东汽车正在引领这一趋势的到来。据36氪了解,京东汽车“国民好车”交付中心核心城市或商圈的合作名额,已成为业内争相竞逐的资源。

纵观京东汽车的布局,其故事内核并非简单的线上卖车,而在于构建一个融合车企、产业伙伴、经销商与用户的开放生态。它无意成为一个颠覆者,而是成为一位“不造车的造风者”——通过自身供应链、流量与服务网络等资源或能力,为4S店等传统渠道注入活水,携手行业探寻新的增长路径。当“国民好车”一辆辆驶向街头,它所驱动的,或许正是一个让车企好卖、经销商好活、用户好买的多赢局面。

发布时间:2025-10-28 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