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HKUST–IESE 香港收购式创业(ETA)峰会成功举办

活动现场

【香港,2025年10月24日】—— 首届 HKUST–IESE 香港收购式创业 (Entrepreneurship through Acquisition, ETA) 峰会于香港科技大学清水湾校区圆满落幕,这标志着将收购式创业模式引入香港及更广阔的亚太地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本次峰会由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 MBA 项目与 IESE 商学院联合主办,Search Panda™ 收购式创业社区承办,汇聚了来自亚洲、非洲、大洋洲、欧洲和美洲的超过200位投资人、创业者、学者和经营者,共同探讨中小型企业传承、收购及长期价值创造。

活动以香港科技大学创业中心主任 Carrie Ling 致开幕辞拉开帷幕,她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港科大是香港首个设立大学创业中心的高等学府,一直在推动区域创业生态。Carrie Ling 表示,ETA 模式为创业者提供了通过“收购与重塑”实现创新的新路径,而香港作为东西交汇之地,正是这一模式在亚洲落地的理想起点。

现场照。

香港创业及私募投资协会 (HKVCA) 私募基金研究所主席 K. O. Chia 指出,ETA 让创业者能通过收购成熟企业直接进入企业所有者的角色。他强调,成功的关键在于从“雇员思维”转变为“所有者思维”,并形容 ETA 是一种“私募耐心资本”,通过长期合作与信任实现价值共创。他还呼吁在引入亚洲时应充分考虑本地文化与商业习惯,并提到驻企创业家(Entrepreneur-in-Residence, EIR)模式,作为他对创业途径持续演变的思考的一部分。

现场照。

IESE 商学院国际搜索基金中心学术主任 Jan Simon 教授在主题演讲中回顾了 ETA 模式 40 年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亚太地区目前已有 8 个国家超过 20 个活跃的搜索基金。Simon 强调,尽管 ETA 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已展现出良好的回报与成功率,但最终成败仍取决于是否能“以合理的价格收购优质行业中的优秀企业”。他特别指出,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与导师指导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引导首次担任 CEO 的企业家提升领导力和责任感,并总结道,随着这一模式在亚太地区扎根成长,全球搜索基金社区将携手支持本地创业者、企业与投资人,共同推动新一代收购式创业者茁壮成长。

现场照。

首场专题讨论题为“ETA启航亚洲”,由 VCA Capital 管理合伙人 Danny Lee主持,四位收购创业者分享了来自各自地区的实践观点。中国长溪资本创始人及管理合伙人李川龙表示,中国的搜索者应避开低门槛、价格驱动的行业,转而专注于具有可防御性且需求稳定的行业。香港传承资本创始人 Kelvin Panitpichetvong 强调,新任 CEO 应建立独立运营能力,循序渐进地推进并购与增长。新加坡 Mission Kay Capital 管理合伙人 Kenneth Cheng 指出,ETA 核心是“投资于创业者”,而非仅仅“寻找标的”,这种定位更有助于吸引投资支持。日本 Gateway Arch Inc. 首席执行官 Eisuke Kobayashi 表示,尽管日本的玩具和拼图市场已成熟,但跨境扩张带来了广阔的增长机会。

现场照。

在题为“从搜索到运营之路”的炉边谈话中,Inerva Software 董事总经理、澳大利亚首位搜索基金搜索者 Alex Simmons 与 Search Panda™ 收购式创业社区创始人王逸樵对谈,回顾了从搜索到运营的四年历程。Simmons 强调,过渡期的领导力在于“以清晰愿景而非以友谊维系来赢得信任”,并分享了疫情期间的尽调与收购实用经验。他强调了拥有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董事会持续支持与指导的重要性,这些是首次担任 CEO 的企业家在早期发展阶段赖以成功的基石,并鼓励在转型初期保持沟通透明、文化延续与执行果断

现场照。

下午,第一场专题演讲“如何识别合适的创业者”由 WayFinder Capital 的联合创始人 Akram Sabbagh 经理 Justin McGee Odger 联合主讲。基于他们的研究「慧眼识骏:寻找合适的骑师」,介绍成功搜索者的心理与行为特质。Sabbagh 强调,优秀的搜索者兼具好奇心、谦逊和毅力,和高超的情商。Odger 分享的数据表明,成功的搜索者具有前瞻性思维、不拘常规,并能在不确定性中茁壮成长。两人鼓励与会者通过开放式的导师指导和同行协作来加强区域社群建设,强调“ETA 是一段结伴同行效果更佳的旅程”。

现场照。

在第二场专题演讲“如何在丛林中找到‘美洲豹’”中,Ambit Partners 联合创办人兼合伙人 Andrew Locke 发表演讲,分享 Ambit Partners 全球研究成果。他指出表现最优的 ETA 企业通常具备经常性收入、强劲的利润率、低资本密集度以及规范的治理。Locke 将此类企业比作“美洲豹——稀有、坚韧且难以发现”,并强调成功取决于收入质量、行业实力、资本效率和合理估值之间的协同一致。他敦促搜索者专注于那些"小而关键、低调却支撑经济运转”的企业。

现场照。

第二场专题讨论“投资与投后管理”,由 IESE 商学院的 Jan Simon 教授主持,探讨投资人与经营者如何共建亚洲 ETA 生态。Ambit Partners 的联合创始人兼合伙人 Andrew Locke 强调,结构化的治理和指导对于首次担任 CEO 的企业家至关重要,并指出勤勉、才智和持续的互动是搜索者与支持者之间建立信任的基础。WayFinder Capital 联合创始人 Akram Sabbagh 认为,投资ETA就是投资人,投资者与运营者之间的长期利益一致是可持续成功的关键。AIJ Global 管理合伙人 José Moreno 提到可预测的法律框架与清晰的股权结构是使收并购交易可复制的基础,并称香港与新加坡为亚太地区的枢纽。ZB Capital 合伙人 Ryan Poon 指出,在资金稀缺的市场中,数字化转型和运营杠杆是创造价值的最有效工具。Lighthaven创始人及管理合伙人Tycen Bundgaard 强调,基于真实传承需求而设定的严谨估值仍然是稳健回报的基石。讨论最后,嘉宾一致建议新任 CEO:“先观察、再学习、再稳步变革。”

现场照。

第三场专题讨论“不同情境下的收购实践”,由普凯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人 Victor Wu 主持,四位嘉宾分享了在亚洲各地执行收并购的实用观点。瑞银家族咨询北亚区主管 Andrew Lo 指出,指出老一代企业主逐渐视部分或全部退出为务实选择,传承不再是禁忌,而是战略决策。前恒生银行执行副总裁 David Lau 分享中小企融资与并购贷款的实务经验,指导创业者如何与银行洽谈、评估条款并构建交易结构。BGo Business 创始人、台湾早期搜索基金创业者之一 Davis Hsiao 指出,认为亚洲中小企仍高度以创办人为中心,对创办人的同理心是顺利交接的关键。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Jason Wang 则回应跨境投资关切,指出只要具备合规文件与稳健架构,中外资金流仍具可操作性。

现场照。

第四场也是最后一场专题讨论"中小企业卓越运营与国际化发展",由香港科技大学高级顾问、Digital China Holdings 独立非执行董事 Bill King 主持,三位嘉宾分享了来自不同市场的运营见解。新加坡 The Health Collective 联合创始人 Amelia Lee 分享在并购后推动数字化与 AI 转型的经验,指出技术升级能迅速提升中小企竞争力。阿联酋 Emotion 联合创始人及管理合伙人 Kieron Chalder 强调了领导力发展和结构化授权的重要性,指出可持续增长源于建立强大的管理体系和赋能优秀的团队。中国 X-Sigma Partners 创始合伙人 Raphael Coelho 分享了他通过股权激励构建团队的方法,并强调企业应有纪律地增长,而非盲目扩张。小组讨论总结认为,在 ETA 领导下卓越运营的关键在于本地文化洞察、长期目标一致与凝聚团队

现场照。

峰会即将结束时,IESE 商学院国际搜索基金中心主任 Juan Naranjo 对全场的发言和讨论做了总结,并分享 IESE 将开展新一轮全球搜索基金研究,呼吁全球投资人、创业者与学者持续合作。

现场照。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石教立教授 (Professor Stephen Shih) 致闭幕辞,对所有演讲者与参与者表示感谢,并指出亚太区正涌现大量收购式创业机会。他强调,ETA 是一个高度协作的模式,汇聚资本、人才与经验,将共同塑造亚洲新一代的创业格局。

现场照。

Search Panda™ 是中国首个搜索基金与收购式创业社区,致力于联结创业者、投资人、企业主和协作方,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创业带来新的切入角度,实现影响力投资的广泛覆盖。目前,Search Panda™ 已荟聚百余名生态社区成员,并成功通过概念引入、举办论坛、投资赋能和管理咨询等多种形式帮助到许多海内外收购式创业者。点击「阅读原文」申请加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收购式创业”,作者:Search Panda™,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0-31 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