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彩妆头牌被爆闭店?

在中国化妆品行业高歌猛进之际,一些曾承载着时代记忆的经典国货品牌,往往会以“回忆杀”、“有历史感的国货宝藏品牌”等关键词引发关注和共鸣。其中也有悄然离场的老牌彩妆引发“时代的眼泪”的感慨。

近日,聚美丽关注到,有用户在小红书平台发文疑指昔日国货彩妆TOP品牌Colourzone色彩地带(下文统称:色彩地带)天猫旗舰店闭店。“昨天晚上还在顺手买一件里刷到了色彩地带,当时觉得没必要就没买,今天翻购物车的时候发现就这么突然地闭店了。”

△图源:小红书

聚美丽记者发现,目前在天猫平台已搜索不到品牌官方旗舰店,抖音店铺清空;品牌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也分别于2021年、2022年停更;小红书账号目前粉丝数4万,最后一条笔记发布时间为今年5月,但仍有产品销售;另在京东平台搜索发现,官方店铺正常运营。

△上图截自:抖音、京东、小红书、微信公众号

在社交平台上,“色彩地带”已成为不少用户心目中的怀旧符号。在小红书平台上搜索“色彩地带”相关笔记,不少用户均称其为“时代的眼泪”,表示:“很喜欢这个唇膏……又便宜又好用!可惜再也买不到了”、“色彩地带的这盘眼影好像停售了,还能买到吗?”

针对上述“色彩地带疑似闭店”的传闻,聚美丽第一时间与丹姿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楚标取得联系,得到回复称:“色彩地带品牌电商渠道是正常状态,没有不做。色彩地带电商一直就以京东和唯品会为主,重心在京东,唯品会运营在调整,但京东是正常的。”

作为曾经的本土彩妆第一品牌,后续被丹姿集团收入麾下,如今色彩地带发展境况究竟如何?在快速迭代的市场中,这些承载着一代人记忆的品牌,要怎么做,才能保持生命力,继续穿越下一个周期?

昔日本土第一彩妆品牌

拥有28年历史的色彩地带,发展轨迹几乎贯穿了中国现代美妆产业从萌芽到成熟的关键阶段。若将其品牌历程稍作划分,大致可以2018年为界。

在品牌初创的前10年,色彩地带凭借前瞻性的市场布局与渠道策略,迅速崛起。

回溯至1997年,香港商人黄汉威洞察到中国大陆彩妆市场的巨大空白,依托香港资源成立色彩地带母公司妍华控股,以大陆工厂代工生产、委托代理商销售的模式,正式推出色彩地带品牌。

彼时,尽管美宝莲已进入中国两年,但国内大众彩妆市场仍近乎一片蓝海。在色彩地带发展最鼎盛时期,产品线以彩妆为主,囊括了护肤、香水、洗涤等多品类。

2004年,色彩地带签约当时红极一时的女子组合Twins担任代言人,之后又携手张韶涵,通过明星影响力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一度成为本土彩妆第一品牌,且曾被冠以中国本土彩妆“先驱者”的称号。

△图源:网络

然而,事件的转折发生在2007年,尽管当年色彩地带的母公司妍华控股营业额为6.3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8亿元),色彩地带为其主要收入来源。但据行业内相关知情人士的说法,品牌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走向衰落,主因疑似内部资金链出现问题。

聚美丽往期报道显示,2008年,妍华控股被曝全年业绩出现亏损,净亏损3.2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亿元),直接导致色彩地带在市场投入上大幅收缩,线下网点开始缩减;2010年,因无力偿还高额债务,妍华控股最终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除牌,品牌发展陷入停滞。

与此同时,卡姿兰、巧迪尚惠等同期国货彩妆品牌开始强势崛起。它们通过签约蔡依林、萧亚轩等当红明星,加大广告投放与渠道建设,快速抢占市场份额。2008年底,卡姿兰的网点数量就达到了8000家,已远超同期的色彩地带。

△图源:网络

在聚美丽往期报道中,有业内人士认为,色彩地带2008年后发展不顺是因为没有抓住专营店发展初期的机会。“在专营店渠道需要广告拉动,需要更新柜台,需要发放试用装的时候,色彩地带都没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并且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也开始落后于其他品牌。”

可以说,2008年到2018年被丹姿集团收购前,是色彩地带沉寂的十年。在此期间内,色彩地带曾尝试推出姊妹品牌“芭咓甜心”,意图以年轻化定位争取市场份额,但收效甚微。

2014年,色彩地带公司总经理段富城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相比其他彩妆品牌不断加大推广力度,近些年,因为没有太多的广告及宣传投入,消费者对色彩地带的关注度减少了。”

历经品牌高速发展的前十年,作为昔日的彩妆先锋,色彩地带的第二个十年,在行业高速发展的浪潮中,逐渐沦为“时代的背影”。

被丹姿集团收购的七年

色彩地带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再度引起行业关注和讨论已是2018年。彼时,张楚标对外公布了丹姿集团未来的三大发展方向:国际市场、单品牌店及彩妆品类。其中,作为彩妆板块的关键落子,丹姿选择收购并重启已沉寂多年的色彩地带。

彼时,丹姿集团副总裁张伟杰在聚美丽大会上深入阐释了丹姿集团的“一聚二翼”品牌战略:将聚焦资源重点打造超级品牌水密码,侧翼品牌则包括男士专属护肤品牌他能量、高端洗护品牌丹姿和丹姿收购的品牌——色彩地带,主要是拓展彩妆市场。

也就是说,“色彩地带”品牌明确成了丹姿集团进军彩妆市场的核心品牌。聚美丽往期报道显示,收购色彩地带后,丹姿集团专门成立了广州酷美化妆品公司,运营开发色彩地带品牌产品。

彼时,张伟杰接受聚美丽专访时表示:“我们在做全新的品牌色彩地带的时候,为其设置了独立公司和独立的业务体系,负责人也是从公司内部提拔的新人才来担任。我们希望用这种独立的运作体系和新的思路,来做这样一个新业务,这样更容易得到成功,未来的空间也会比较大。”

2018年,色彩地带品牌进行了全面升级,并与设计公司念想合作,在2019年推出了以“未来感的色彩空间”为灵感的小飞碟系列。

据介绍,该系列产品设计接近“UFO”的形态,带有鲜明未来主义色彩,为品牌首次私模独家定制,并申请了外观专利,且获得了2019 Pentawards 世界包装大奖金奖和2020German Design Awards 德国设计奖。

△上图:品牌升级对比,图源:聚美丽历史报道

结合本文开头所呈现的现状来看,尽管色彩地带在产品设计层面实现了突破,并拥抱电商,将京东、唯品会作为电商主阵地,但从近年来各大电商榜单排名来看,不难窥见色彩地带寻求增长之路并不顺利。

反观同时期诞生的卡姿兰、毛戈平等品牌,除巧迪尚惠母公司申请破产清算外,卡姿兰通过持续的多品牌矩阵与渠道深耕稳住大众市场份额,毛戈平则凭借高端国货定位建立起坚实的品牌壁垒。

值得一提的是,聚美丽往期报道提到,在丹姿集团收购色彩地带的阶段,正逢国货品牌集体向彩妆品类上探:上美股份收购韩粉世家、丸美生物收购恋火,自然堂则在2016年重新从唇膏品类杀入彩妆市场。

与此同时,珂拉琪、完美日记、花西子等一批新锐品牌也凭借新渠道与新营销打法快速破局,这使得色彩地带的复兴之路从一开始就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今,色彩地带京东官旗仅余19个商品链接,均为彩妆。从定价来看,色彩地带定位平价,产品价格在10元~39.9元不等,目前官旗最高销量为一款学生党唇釉,销量100+。

△左图:品牌京东官方旗舰店;右图:京东自营旗舰店

不过,在色彩地带京东自营旗舰店共有5个商品链接销量破万,最高销量系一款砍刀眉笔,销量8万+,诸多用户均在评论区表示该款产品“涂抹很顺滑”、“描眉毛特别自然”、“物美价廉”。

诚然,穿越数个本土彩妆发展周期,色彩地带依然存活,这本身已属不易。然而,在当下的平价彩妆赛道中,竞争远比以往更为激烈。色彩地带的跌宕历程,恰是许多经典国货命运的缩影。

对于这些陪伴一代人成长的“宝藏品牌”而言,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通过体系化的品牌重塑、精准的产品迭代和与年轻用户的深度连接,找到品牌基因与当代规则的最佳契合点,是所有存活至今的经典品牌亟需思考的问题。

信息来源:小红书、聚美丽历史报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聚美丽”(ID:jumeili-cn),作者:文静,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04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