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老伙计饿了么欲转身

你的手机应用商店里,饿了么App的蓝色小图标正在悄悄变样。试试版本更新到12.0.1,它正式更名为“淘宝闪购”。

作为一名经常点外卖的资深老登,当我刷到12.0.1版时时,竟然有点感伤,陪伴了我多年的名字旁,跳出了淘宝的橙色标识,“闪购”两个字,取代了这个用了十四年的外卖老伙计的旧称呼。

就连标语也变了,“外卖放心点,美食准时达”。

纳尼?

略微惊讶和感伤之余,理性一想吧,这并不是贴张新标签那么简单,就像老店里换了掌柜,算盘还是那些算盘,但背后拨弄的章法,早就变了。

谁还记得,当年几个大学生创业,骑着电动车冲过林荫道,车筐里的餐盒叮当作响。那是张旭豪和他的伙伴,刚送完一份食堂外卖。

那时候的外卖平台,没有复杂的系统,接单全靠笔记本记;没有现在专职骑手,创始人甚至靠自己扛着餐盒爬上了六楼。

靠着这股“送热饭”的实在劲儿,到2014年,饿了么的订餐网页已经铺满全国两百多所高校。那时候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点外卖,都先点开那个饿了么的蓝色图标。

彼时,隔壁的美团还在做团购,外卖只是捎带手的业务。没人想到,两年后的战火,会烧得那么大。

2018年,阿里的资金也是一场及时雨。先是从帮衬,再到全盘接手。95亿美元的现金收购背后,延续了战场的角逐,但也移交了饿了么的自主权。

但是,张旭豪离开后,新团队打着“本地生活”的定位,始终没摸到流量的门道儿,那感觉就像是,淘宝的用户海洋就在旁边,他们却只能隔着墙舀水。

别人开始送水果、送手机时,他们还守着餐饮的一亩三分地。数据不会说谎:非餐订单占比常年没超过两成,而美团靠着到店业务的带动,订单量早已是它的两倍多。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曾经的领跑者,逐渐沦追赶者。

来到2025年10月,变化从线下开始。有人发现,大街小巷里饿了么骑手的蓝色工服少了,和淘宝品牌主色调橙色一样的身影,却多了起来,配送箱上“30分钟达”的字,和淘宝App的颜色一模一样。

有人说,这不是临时“换马甲”,而是想盘活一盘下了很久的棋。是阿里想把散着的力气,拧成一股绳。

更早的4月底,淘宝天猫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并在淘宝APP首页以一级流量入口展示。9月,天猫也上线了“淘宝闪购”业务,支持品牌官方旗舰店商品小时级送达。

要知道,2025年的外卖战场,早就不是比谁补贴更多。不过,饿了么的麻烦,恰恰在于老问题没解决,新战场又跟不上。

饿了么去年的账册里写着,四十多亿的营销费花出去,大半是买流量的钱,可留住的用户,还不到美团的六成。

最无奈的是,淘宝每天有8亿人在逛,这些现成的客流,却因为各管一摊,没法直接用。就像家里有口大水井,自己却拿着小瓢去外面买水,成本怎么都降不下来。

从校园起家的惯性,让它总盯着“吃”这件事。美团、京东都开始送家电、送化妆品了,它的资源九成还砸在餐饮上。今年一季度的数摆在那,别人的非餐订单都过半了,它才刚到一成四。

用户饿了才会想起它,买别的东西时,早就打开了别的App。

你看,阿里手里的牌,其实并不差。淘宝有客流,菜鸟有仓库,饿了么有骑手。可这三张牌如果没凑成一副,反倒成了各自的小算盘。

也是,去年它试过把淘宝的“小时达”和饿了么的骑手绑在一起,结果用户看糊涂了,以为只是两家凑凑热闹,订单始终也没起来。

散着的力气,打不出一记重拳。

再加上,今年的即时零售战场规矩变了。美团在全国布了两千个前置仓,喊出“万物半小时到”,3C产品补贴三成,订单峰值一天破了一亿三。京东把商城和外卖绑在一起,送外卖的用户里,快一半顺便买了别的东西。

你看,大家拼的不是谁舍得花钱,是你能不能把用户的需求都接住。

饿了么只能跟着砸钱,7月份单均补贴八块二,比美团、京东都高,可3C产品的订单增速,还是差了一截儿。

烧出去的钱,没换来市场,“墙是时候必须拆了。”

如果说蓝色图标的“隐退”,是把散着的棋,重新摆成一盘。那更名淘宝闪购这个新名背后,就是把阿里的三张牌终于凑到了一起。

淘宝首页给了个显眼位置,每天曝光快三亿次。8月的数据里,订单量冲到了八千万单,比之前翻了近2倍,3成订单来自那些好久没打开淘宝的用户。

以前隔着墙舀水,现在直接把水管接进了井里,流量的难题,一下就通了。

骑手还是那些骑手,只是调度系统换了。菜鸟在15个城市搭了新仓库,手机从就近的仓里拿,一个小时就能送到;化妆品放在社区前置仓,半小时就到楼下。十一月的订单准时率比之前高了不少,3C产品的覆盖范围也扩大了,曾经散着的力气,现在都往一处使。

有人说,这个赛道未来会到万亿规模。阿里以前分兵作战,错过了不少机会,现在终于有了统一的出口。那就是,用淘宝的客流接需求,靠饿了么的骑手送上门,凭菜鸟的仓库保速度。

这就是我开篇说的,一盘新摆的棋,总算看到了章法。

如果说蓝色图标慢慢淡出视线,不是结束,它是换了种活法。互联网的战场里,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就过时了,现在拼的是你能不能把手里的牌,连成一副好牌。

对阿里来说,橙色的登场只是开始,能不能把客流、骑手、仓库的力气都拧在一起,才是真本事。

而那个陪了我们14年的蓝色图标,它是一个时代的起点,也会是另一个时代故事的注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商业秀”,作者:何阑伊,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04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