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亿元逆回购托底流动性,降准要来了?

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5日投放7000亿元流动性。 

11月4日下午,央行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11月5日,央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 

Wind(万得)数据显示,11月7日将有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央行开展上述操作,相当于本月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等量续作。 

值得注意的是,11月还将有9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和3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央行本月还将开展一次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且加量续作可能性比较大。 

“10月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用于化解存量债务及扩大有效投资,这意味着年底前会加发5000亿元地方债,11月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有可能处于较高水平。另外,10月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毕后,接下来会带动配套贷款较快增长。最后,11月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量也有明显增加。”王青认为,以上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资金面收紧效应,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向银行体系注入中期流动性,有助于保持资金面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状态。 

同样在11月4日,央行官网公布了2025年10月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数据显示,央行10月通过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净投放200亿元流动性。 

10月27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金融街论坛讲话中表示,今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央行暂停了国债买卖。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央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潘行长提及国债买卖恢复后市场对于央行买债存在较大期待。”中信证券撰文点评称,本次操作实现200亿元净买入,一方面净买入的操作模式体现了央行呵护流动性市场和稳定债市预期的操作目标,另一方面200亿元较低的净买入规模,也体现了央行无意引起利率过快下行,因此操作稳健避免对债市预期形成过度影响。  

Wind数据显示,年初以来,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波动上行,当前分别运行在1.8%和2.1%上下。 

展望未来,中信证券认为,不排除后续央行加大国债净买入规模对冲其他货币工具到期压力的可能性。“总的来看,央行稳中偏松的政策取向料将延续。” 

此外,王青认为,四季度央行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准。“综合经济增长动能变化、物价走势,以及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要求,以两个‘5000亿’财政及准财政政策加力为标志,四季度或将陆续出台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核心是财政加力,货币宽松,以及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财经五月花”(ID:Caijing-MayFlower),作者:唐郡,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05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