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起火,小米陷车门质疑,10月国产新能源进入增量拐点

10月23日,上海发生了一起理想MEGA 2024款车辆起火事件。

为此,理想向市场监管总局备案召回计划,对所有理想MEGA 2024款车辆进行安全检测与更换维修,涉及11411台车。

这是10月的一个缩影。

整个10月,车企出现了多起起火事件。

10月5日,福建省宁德市,一辆阿维塔06在停车场发生火灾。

10月13日凌晨,成都天府大道一辆小米SU7 Ultra超速追尾后撞向绿化带起火,车门无法打开引发广泛讨论。

10月23日,大众途观L新能源在行驶中突发自燃。

随着新能源保有量的持续增加,车辆安全问题愈发牵动着车主的神经。

平均销量破10万

新能源车企的销量还在继续狂奔。

比亚迪的第一梯队依然稳健,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的差距正在缩小。销量稳定破10万的车企,除了比亚迪还有四家,分别是上汽、吉利、长安、奇瑞,这四家车企都是连续多个月创造历史新高,追赶势头迅猛。

第三梯队也在发生分化,有的车企正在持续爬坡,如零跑、长城,小鹏、蔚来,均创造历史新高,有的车企则是在苦苦挣扎,如理想,同比环比均出现下滑。

突破4万已经是基础门槛,10月车企销量的中位数已经达到51456台,去年同期可以排到第四名。同比增加了10609台,环比也增加了5495台,年底冲刺销量的关键阶段,车企都铆足了劲儿。

平均销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1209台,首次超过10万台,比去年同期增加13799台,环比增加10828台。

销量最低的北汽新能源,月销量已经突破3万台,放到去年同期,可以挤进前十。目前公布销量的15家车企,只有比亚迪、理想出现了同比下滑。只有理想出现了环比下滑,几乎所有车企都处在逆势增长的状态。

市场变化可谓一日千里,去年同期,理想、埃安尚且还处于中游,今年已经是中下游。曾经的“迪王”,如今已经大大被拉近身位,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末全国乘用车行业库存为39天,同比减少6天,库存压力明显下降。

临近年底,通常都是厂商冲刺销量的关键月份。今年尤为如此,一大关键原因在于,置换补贴等政策正在面临调整,10月,已经有4地调整了政策。

其中,深圳宣布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于10月28日资格发放完毕后停止实施。四川自10月18日起暂停实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

有的省市则是调整了补贴方式,上海的以旧换新补贴采用摇号报名的方式。吉林则实行"预约资格制",需通过"云闪付APP"领取资格券。

除了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也将在年底到期,下一步是否会继续延长还未可知。

为了应对不确定性,不少车企选择通过补贴来提振销量。

其中,小米汽车的购置税补贴最高1.5万元;深蓝汽车则提供购置税差额补贴。奇瑞对旗下部分车型也提供购置税补贴,单辆车最高补贴1.5万元。

冲刺销量,已经到了最后、最紧要的关头。

23个品牌月销破万

具体到厂商品牌,目前有数据的27个品牌,除了极个别品牌,月销破万已经是最基本的要求。

23个品牌过万,比上个月再度增加1个,其中,突破4万的品牌有9个,比上个月增加1个。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比亚迪王朝和海洋系列,吉利银河系列成为第三个月销破10万的品牌,头部一家独大的格局终于面临改变。

15个品牌创造历史新高,其中包括吉利银河、零跑、问界、小鹏、吉利领克、比亚迪方程豹、北汽极狐、蔚来乐道、蔚来萤火虫、东风岚图、长安阿维塔、长安深蓝、上汽智己、长城魏牌、极石汽车。

随着相关品牌势能的持续增强,新品牌的突围已经变得越来越难。

随着车企品牌销量的持续增长,已经有车企或品牌完成了全年目标。小鹏销量已经超过35万台,完成全年指标的101%。

吉利、长安、小米也基本能够完成全年目标,三者销量已经超过80%。另外,虽然零跑大幅上调了销量目标,但目前也已经完成了76%,大概率将完成全年指标。

比亚迪尚且处于可以冲击的状态,本月销量重回40万,完成全年指标的67%,最后两个月十分关键。

凭借相对积极的增长态势,岚图、蔚来、深蓝也都有一线机会,但最后两个月压力巨大。

广汽埃安、理想、阿维塔则成为了难兄难弟,目前指标分别只完成了39%、47%和47%,大概率无法完成全年指标。

从目前来看,品牌全线增长是比较明显的趋势,增长之下,车企之间的排位竞争越来越激烈。

出海队伍壮大

出海一直是厂商避无可避的话题,中国新能源车企正在全面推向海外。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75.8万辆,同比大幅增长89.4%。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预计到2025年底,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将超1600万辆,整体车市完成情况将好于预期。

10月,出海的队伍还在壮大。

传统车企依然是出海主力。奇瑞仍然一骑绝尘,10月海外销量达到12.6万台,连续第6个月出口超过10万台车。

比亚迪重回8万大关,当然仍然没有达到前期新高,长城的出口也在逐渐爬坡,连续两个月突破5万台,站上历史新高。

比亚迪纯电小卡T35在日本东京车展推出,计划2026年在日本上市,预售价800万日元起(折合人民币约37万元),后续也将在其他亚太、拉美等全球市场发售。

在欧洲市场,比亚迪在欧盟新车注册量同比增长两倍多至13221辆。在英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销量则增长近四倍,达到24963辆。

比亚迪还于10月登陆阿根廷乘用车市场,发布了三款电动与混合动力汽车。

东风在突尼斯推出三款自主乘用车型,正式进军突尼斯市场。

除了传统车企,新势力也在布局海外市场。10月,小鹏汽车宣布新进入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及柬埔寨四国市场,目前已经进入了亚欧非7个新市场。

理想在海外也开始了布局,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推出了海外首家授权零售中心,面向当地市场主要销售理想L9、理想L7和理想L6。

国内是车企的上半场,国外则是车企的下半场,车企冲向海外,抢夺新的增量市场必定是大势所趋。

战略车型密集发布

“金九银十”,10月仍然是车型密集发布的重要月份。如果说9月发布的是旗舰车型,那么10月发布的车型更多承担着一定的战略任务。

10月16日,零跑发布旗舰D平台及基于该平台的首款车型——零跑D19。瞄准25-30万元的中高端市场。这款车型承担着零跑向高端化进军的关键任务。

10月20日,比亚迪旗下方程豹汽车推出豹5长续航版,上市价格26.98万-32.98万元;豹8大五座版上市,价格37.98万-40.78万元。腾势N8L正式上市,尊荣型售价29.98万元,旗舰型32.98万元。方程豹、腾势同样承载着比亚迪向中高价格段位布局,战略意义凸显。

北汽走量款阿尔法T5同样在10月上市,同步推出了阿尔法T5和增程版两款车型。

极氪的SUV车型极氪7X也迎来焕新,10月28日正式上市。

此外,阿维塔12推出了四激光版,全系标配华为乾崑ADS 4,支持车位到车位2.0、ETC车道识别通行等。

长城本月发布两个品牌车型。新款坦克400正式预售,预售价格30.98万元起。魏牌高山7正式上市,零售价28.58万元起。

除此之外,东风奕派纳米01、008五座版双车上市发布,分别为5.88万元起、15.99万元起。

奇瑞汽车风云T11开启预售,共推出4款版型,预售价19.99万元起。

新车的车型变得愈发丰富,可以渗透到更多缝隙市场,最大限度增加销量,发布新车是新能源车企的常态。

蔚小零:保销量的胜利

蔚来、小鹏、零跑在保销量的路上越走越快,目前已经卓有成效。

三家车企本月都创造了历史新高。其中,蔚来是连续2个月创造新高;小鹏是连续第4个月创造历史新高,零跑则更是连续第6个月创造历史新高。

蔚来在本月遭遇了些许麻烦。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起诉蔚来,为此,蔚来回应表示,该案件针对的不是近期发生的情况,也不针对蔚来近期经营状况,源于2022年6月做空机构灰熊的一份做空报告。

这些插曲并不妨碍蔚来销量的增长。10月,乐道L90表现亮眼,销量达到17342台,创造历史新高,为蔚来的销量增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萤火虫则是蔚来的一个潜力车型,本月销量达到5912台,虽然还有差距,但随着蔚来产能的增长,低价格的萤火虫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小鹏与蔚来的轨迹相似,Mona M03在10月迎来第20万辆下线,成为小鹏汽车销量的强有力支撑。销量是小鹏的底气,随着销量逐渐改善,小鹏的有更多的余力投身到出海、智驾以及飞行汽车的研发当中。

小鹏汽车旗下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在海外进行了次有人驾驶公开飞行演示。在中东地区签订了600台飞行汽车订购协议。

零跑则是坚定的性价比路线,这条线路零跑已经坚持了多年,并最终开花结果。5月开始,零跑每个月一个新台阶,最近三个月销量更是加速拉升,使得零跑后来者居上,已经成为新势力中销量最高的车企。

从低价向高价总是艰难的,但是销量提振后的零跑,有更多的底气尝试。零跑发布的D19,定价直接超过20万元,向高端车型宣战。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是零跑能否跳出低价怪圈,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一跃。

华小理:高端不只靠定位

相比蔚小零,理想无疑是被高价格定位所裹挟。

理想在本月销量只有31767台,连续第5个月销量低于4万台。逆水行舟,理想的销量已经成为所有公布数据车企中的倒数第二。

屋漏偏逢连夜雨,理想纯电高端车型MEGA在本月还出现了一起自燃事件。虽然车门顺利打开,但是不可避免会对理想的品牌形象带来冲击。

同样出现起火的还有小米Su 7 Ultra,这是一场悲剧,其中,发生车祸后,小米汽车车门无法打开的问题,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当然,这并不能影响小米的销量,小米目前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交付量持续爬坡到4万台。只不过,对于小米形成了潜在冲击。

10月,小米和雷军遭遇了舆论的冷嘲热讽,根源就在于小米在半年多时间里出现了两起安全事件,并且给出的回应并不积极。这似乎也影响到了小米Yu7的销量,有报道称,小米YU7部分车型弃单率直接飙到30%。小米股价一度从高点跌了近三成。

理想聚焦奶爸一族,小米聚焦年轻群体,出色的品牌知名度,让这两家车企这特定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随着销量持续增加,相关问题开始涌现,这对于品牌形象带来的破坏是巨大的,高端化、品牌底蕴不能只靠定位,更需要技术。

目前来说,华为可能是一个正面案例。10月,鸿蒙智行销量达到68216台,继9月历史性突破5万台后,10月大幅度逼近7万台。这当然与鸿蒙合作车型增加有关,但仅看问界,这个定位高端的品牌,已经悄然间连续5个月销量破4万。

除了华为独特的品牌能力,鸿蒙在智驾与智能座舱等领域有明显差异化,这是鸿蒙智行真正能在高端价位上坚守的关键。

能否在技术上真正匹配巨大的品牌影响力,这或许是下一步小米和理想的关键看点。

吉利上汽:比亚迪的威胁

上汽、吉利、长安、奇瑞已经是新跑出来的第二梯队。这几家车企销量突破10万台,在抢占比亚迪市场份额的同时,给“迪王”带来了巨大压力。

上汽新能源10月销量历史性地首次突破20万台,成为比亚迪之后第二家站上20万关口的车企,增长势头非常迅猛。上汽的旗舰品牌智己也终于站稳了新台阶,10月销量13159台,首次连续两个月销量破万。

相比于上汽高价车型的短板,吉利则展现了更为综合的能力。吉利的旗舰车型比上汽更为强势,极氪在10月销量为21423台,再度站上2万台的关口。

同时,吉利已经有了叫板比亚迪的品牌线——银河系列,10月销量直接飙升到12.7万台,创造了历史新高的同时,也已经连续第三个月销量破10万,稳定成为比亚迪王朝与海洋系列之外,又一个全民热门款车型。

可以预想,随着吉利、上汽,以及可能的长安和奇瑞,比亚迪真正的挑战者已经浮出水面,后者可能很难再拥有当初的绝对统治力。

长城:矩阵补齐

长城新能源在10月也开始提速。46155的销量,连续第二个月站上4万台,这同样也是未曾达到过的成绩。

长城正在推行全球化与新能源战略。聚焦到新能源战略,相关的产品均在向新能源车型倾斜。

魏牌高山,连续两个月销量突破万台。高山7于10月15日上市,补齐高端MPV产品矩阵。

坦克品牌,长城推出了中大型豪华电混SUVHi4-Z车型,实现城市NOA、高速NOA全场景覆盖。

哈佛品牌,哈弗猛龙Hi4已经上市。欧拉品牌,全新平台车型欧拉5已经亮相。

哈弗、坦克、欧拉、WEY牌四大品牌短板持续补齐,也持续向着新能源赛道倾斜,这些都促使长城向着更快的发展速度前进。

10月开启的第四季度,厂商开始凶猛冲刺。激烈竞争下,有的车企扶摇直上,销量持续增加,不断创造历史。少数车企陷入挣扎。2025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可能是从增量向存量转化的一年,日益关注的安全问题已经在暗示这个转折点的到来,车企的竞争即将进入新阶段。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数读社”,作者:老牛,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05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