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的深圳湾,两场相隔三天的发布会悄然改写全球智能影像市场的版图。
7月28日,影石宣布将推出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影翎Antigravity,正式叩响大疆主导的无人机市场大门。三天后,大疆发布全景相机Osmo 360,以2999元的定价将影石旗舰X5拉下神坛。
这场攻防战在三个月后的双11促销季彻底升级。当大疆将Pocket3直降900元、Action4降价1129元时,刘靖康在朋友圈写下耐人寻味的字句:“消费电子唯一能做到垄断的王者,前无古人”。
11月4日,影石创新召开三季度业绩说明会,称“友商发起的价格竞争为市场扩容创造了条件”,并极力澄清“市占率从92%骤降至49%”的传闻。
大疆的价格攻势带有明显战略意图。其推出的Osmo 360在核心参数上与影石X5直接对标,同样支持原生8K全景视频和1.2亿像素照片,但定价却精准卡在2999元档位,恰好比影石X5低800元。
这种“贴身肉搏”式定价在9月再度上演,对标影石GO Ultra的Osmo Nano叠加国补后,价格差距扩大至900元。双11期间的降价潮更显激进,大疆京东自营店数据显示,云台相机Pocket3直降900元,Action4运动相机降价1129元。
对此,大疆官方轻描淡写地称为“常规促销”,但行业人士指出,这种规模的降价在大疆历史上极为罕见。瑞银监测数据显示,三季度影石与大疆的官方App在全球主要市场的下载量和月活用户数均同比高增,中国市场增长曲线近乎“垂直拉升”。
为应对价格战冲击,影石赶在双11前发布X4 Air全景相机,将入门级产品价格下拉至2399元,同时强化差异化优势:可更换镜头设计、全景云存储服务、AI自动剪辑功能,形成“基础功能平价化,高端功能差异化”的防御体系。
面对体量14倍于己的对手(2024年大疆营收800亿元,影石55.74亿元),影石的应对展现出创业公司的灵活特质。10月29日,刘靖康发朋友圈暗指大疆垄断,评论称“消费电子和消费品唯一能做到垄断的王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过在11月4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刘靖康抛出"市场扩容论",将大疆的价格战解读为行业增量契机,称“友商进入全景相机市场后发起的价格竞争为市场扩容创造了条件”,并表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因为差异化优势选择了影石”。
价格战的本质是成本控制力的较量。大疆去年800亿营收、120亿元净利润的规模,使其具备承受短期利润牺牲的底气。同期影石营收55.74亿元、净利润9.95亿元。面对自身体量十余倍的对手,刘靖康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好在与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相比,全景相机的溢价率较高。三季报显示,影石的毛利率高达49.63%,尽管相较于去年的52.2%有所下滑,但利润空间仍旧很大。这也意味着,现阶段的“价格战”强度尚能接受,不会“亏本卖货”的情形。
7月28日,影翎Antigravity品牌的发布,标志着影石正式闯入大疆的核心领地。这款被刘靖康称为“会飞的全景眼睛”的产品,承载着影石突破增长天花板的期望。当前消费级全景相机占影石营收比例超过80%,单一品类依赖度带来的风险日益凸显。
影石的跨界策略刻意避开与大疆的正面冲突。刘靖康公开发文称,“公司做无人机的起因包括看到客户需求未被满足,有市场增量空间,且会驱动公司成长”。并提到,“进入无人机市场是五年前的决策”。
8月14日,影翎AntigravityA1正式开启全球公测。该产品主打“全景+跟拍”复合功能,重量控制在250克以下,瞄准Vlog创作者群体,与大疆主打飞行性能的产品线形成错位。产品发布后,影石股价连续两日20%涨停,市值一举突破千亿大关。
影石在三季报中披露,影翎Antigravity全景无人机公测已进入尾声,初步预计产品有望于2025 年第四季度实现部分区域市场的试售。
大疆对全景相机市场的觊觎早有伏笔。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2023年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为50.3亿元,同比增长21.79%,2027年预计将达到78.5亿元。而影石在该领域市占率近70%。对于寻求新增长曲线的大疆而言,这无疑是块诱人的蛋糕。
在影石发布影翎Antigravity品牌仅三天后,大疆便推出全景相机Osmo 360。Osmo 360的快速起量超出市场预期。久谦中台数据显示,其首个季度便斩获全球全景相机市场43%的市场份额 ,在国内电商市场,GMV占比更是高达49%。
大疆的渠道优势成为关键助推力,其在全球布局的2000余家线下体验店,使消费者能直观感受全景拍摄效果,这正是影石长期薄弱的环节。更值得关注的是,大疆已启动全景无人机研发,计划复制在相机领域的“降维打击”。
双雄争霸的格局下,行业中小玩家正遭遇挤压。HoverAir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其X1Smart无人机凭借99克轻量化设计打开市场,2024年销量突破15万台。但大疆10月30日发布的Neo2无人机,以151克机身、1499元定价(仅为HoverAir的60%)精准狙击,连“会飞的跟拍摄影师”的产品定位都高度相似。
传统巨头GoPro的衰落更具警示意义。2022-2023年,GoPro依靠HERO系列稳居头部,全球市场占有率75%以上,但到2025年其收入占全球市场份额已逐步收缩至18%。在影石的技术创新与大疆的价格优势双重夹击下,这家曾经的行业标杆正逐步边缘化。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三年全球智能影像市场将呈现“双雄主导、长尾生存”的格局。
10月底,两份第三方报告的发布引发行业震动。久谦中台数据显示,三季度全球全景相机市场收入口径下,影石的市占率从85%-92%骤降至49%,而大疆异军突起,以43%紧随其后。
但随后沙利文发布的白皮书却呈现截然不同的景象:影石在全景相机领域仍持续领跑,以75%的全球份额居首,大疆仅为17.1%。
数据矛盾的核心在于统计口径差异。久谦在报告注释中承认,数据为“根据电商GMV趋势的估算值”,且研究范围仅限消费级广角与全景相机,剔除了Vlog相机、拇指相机等品类。影石在业绩说明会上直接质疑部分第三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权威性”。
沙利文报告的反复下线更添迷雾。该报告10月30日首次发布后迅速下架,补充备注后重新上线,11月3日再度因“内部核查”下线。有业内人士透露,这种异常或与数据统计范围调整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在运动相机领域的竞争态势相对清晰:三季度影石以38.6%份额居首,大疆34.6%紧随其后,差距正逐步缩小。
这场数据争议折射出市场格局的微妙变化。若以出货量计,大疆凭借低价策略确实快速起量,其三季度中国市场37.1%的份额印证了价格战的成效。但从营收维度看,影石仍占据优势,X4Air等高端机型均价达3500元,而大疆Osmo360均价仅2900元,价差带来的收入差距难以通过销量完全弥补。
上市公司财报提供了更可靠的参照系。影石三季度营收29.4亿元,同比增长92.64%。仍保持高位。这意味着,即便面临大疆的价格战冲击,影石核心业务仍在扩张,与久谦报告中“市占率骤降”的描述形成反差。
当影石的全景无人机在深圳湾上空完成首飞测试时,大疆的实验室里,搭载全景镜头的新型无人机正进行风洞实验。这场发生在智能影像领域的“军备竞赛”,本质是中国科技企业从“单点突破”向“生态竞争”演进的缩影。
价格战终会落幕,数据争议也终将平息,但对市场的争夺不会结束。对于消费者而言,双雄争霸带来的是更优质的产品与更合理的价格;对于行业而言,这种良性竞争正在推动中国智能影像产业向更高台阶跨越。
正如刘靖康在朋友圈写下的另一句话:“领跑马拉松的是顶级选手,你也会跑得更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能圈”,作者:Jabin,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06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