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到南京,从青岛到深圳,街头巷尾的甜品店门前,一条条蜿蜒的长队都在追问同一个答案:“奶皮子糖葫芦还有吗?”
这款将传统冰糖葫芦裹上内蒙古奶皮子的创新甜品,正凭其独特的风味与颜值,疯狂收割着流量与销量,并迅速催生出一个庞大的“奶皮子+”新品系。
近期,一款奶皮子糖葫芦被捧成了“顶流”。
小红书上,与其相关的种草笔记高达几十万篇,且还在激增;抖音上,有关奶皮子糖葫芦的话题播放量早已破 6 亿,还有上涨态势。
在这些笔记和视频中,我们会发现各地主打奶皮子糖葫芦的门店都排起了长队。比如上海一家冰糖葫芦门店,上月才上线奶皮子糖葫芦,门店就连续几天被围得水泄不通,更有甚者为买一串不惜排队 70 分钟。
而青岛乐客城金街的店铺里,挤满了穿着校服的学生和拖着行李的游客;更有好奇的路人探头询问:“这是排队领啥呢?”
类似的情景,在上海、南京等地也在轮番上演。
1、虽天价仍难求,黄牛炒至百元
这款网红产品的火爆程度,从其价格飙升和市场缺货状况可见一斑。
即便售价已远超传统糖葫芦,奶皮子糖葫芦依然供不应求。在上海,一款奶皮子糖葫芦线下售价48元/串,线上被炒到99元/串,却依然一“串”难求。
火爆的市场甚至催生了专业黄牛代购,将原价几十元的产品炒到百元一根,仍有大量消费者愿意买单。深圳有门店因奶皮子糖葫芦订单爆满,不得不临时暂停接单,以免系统崩溃。
2、奶皮子糖葫芦有何不同?
提到糖葫芦,大家肯定会想到红果裹糖壳的经典款,即便有变化,也多是糖壳中裹的水果不同而已。
而奶皮子糖葫芦则在经典款的基础上,进行了两点升级。
第一重升级,给糖葫芦裹上一层用鲜牛奶熬制的奶皮子,让其自带奶香,不仅赋予了糖葫芦奶皮子特有的嚼劲,还中和了水果的酸和冰糖的甜腻。
第二重升级,是在奶皮子加持下尝试更多创新馅料。除了新鲜的山楂,商家还加入草莓、葡萄等多种水果,让传统糖葫芦在形态和口味上发生根本性改变。
3、口味与颜值的双重革命
奶皮子糖葫芦的魅力,在于其带来的多层次口感体验与高颜值外观。
口味方面,外层糖壳脆甜,中间奶皮子软糯带奶香,内里包裹的山楂 水果酸甜多汁,口感层次丰富。
为了让口味更丰富,商家的创新还不止于此。
有的用榴莲、菠萝蜜等水果替代部分山楂;
有的加入炒米、糯米、晴王葡萄等配料;
更有商家在中间夹入冷萃酸奶,形成五层夹心的复杂口感。
为将奶皮子糖葫芦打造成行走的“拍照神器”,商家还为其赋予了多彩的颜值。
各种水果在奶皮子和糖浆包裹下,呈现出红果的艳红、草莓的粉嫩、葡萄的翠绿,裹着琥珀色的糖壳。
除了传统串状造型,商家还推出花朵形状、巨型尺寸等创新设计,极大增强了产品的趣味性和打卡价值。
随着奶皮子糖葫芦的持续走红,敏锐的茶饮与烘焙品牌迅速捕捉到这一流量密码,纷纷开启“奶皮子+”产品矩阵的拓展。
1、茶饮品牌正将奶皮子作为产品创新的核心元素,并已验证其市场吸引力。
乐乐茶上个月将奶皮子与糖葫芦元素结合,推出雪顶山楂草莓奶皮子,搭配雪顶奶油和山楂果肉。该新品一经问世,外卖销量就提升60%,甚至出现全国缺货、多地难求的现象。
南京的马伍旺则以青提果肉、内蒙奶皮子和抹茶茶底为核心,叠加芝士奶盖,推出类似产品,进一步丰富奶皮子在茶饮领域的应用场景。
2、奶皮子在烘焙领域的应用更为多元,从休闲零食到主食代餐均有涉猎。
烘焙市场涌现出层奶皮子夹炒米这类创新产品,融合一层糖衣、一层炒米、一层奶皮子的复合口感。
比如京东七鲜推出的那款爆款奶皮子酸奶蛋糕,就用上了正宗的蒙古奶皮子和香脆炒米做主角,搭配纯动物奶油和特调酸奶内馅,蛋糕胚更是别出心裁地加入了红茶粉。官方都忍不住把它和同系列酸奶称作"草原奶香神仙组合"。
小白心里软的奶皮白面包则以“一个面包≈一杯奶”的营养卖点与年轻化定位,上市后快速放量,验证了“奶皮子=高蛋白乳香+便捷早餐/代餐” 的消费心智已具备广泛基础。
3、“奶皮子+”正在证明其强大的跨品类适配能力与消费者接受度。
奶皮子蛋挞融合了奶皮子的醇厚奶香与蛋挞的细腻口感,还搭配咸奶油、炒米等配料增加风味复杂度,实现外层酥皮掉渣、内馅嫩滑如布丁的层次分明体验。
奶皮子奶卷则是用新鲜牛奶熬煮至表面结成厚厚奶皮,再经手工拉伸、揉搓、卷制而成,外皮软糯有韧性,内馅搭配芋泥和奶酪,推出了蔓越莓、山楂、酸奶等多种口味。
4、在汉堡领域,奶皮子的应用虽然还处于初期阶段,但已展现出独特的创意。
例如在2025年重庆汉堡节上,酷木尼品牌推出的“巴尔特羊肉汉堡” ,就创新性地加入了奶皮子、奶嚼口拌炒米等内蒙古特色乳制品。
更绝的塔斯汀还趁机,推出了奶皮子汉堡,其中奶皮子汉堡以塔斯汀经典的手工擀制、现烤堡胚为基础,搭配内蒙古草原特色的奶皮子、炒米、芝士等食材,而汉堡内陷则加入了奶皮子和炒米,体现了草原文化与现代快餐的结合。
奶皮子汉堡一经推出便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成为网红产品,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打卡和分享。
从茶饮杯底到面包夹心,从蛋挞内馅到蛋糕表层,奶皮子正以其独特的奶香和口感,快速构建着一个横跨多个品类的“风味帝国”。
这股突如其来的“奶皮子风暴”,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是产品力、情绪价值与成熟供应链三者的一次完美合谋。
1、一方面,市场已验证,创新成本低。
许多餐饮人盯上奶皮子,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奶皮子+”模式早已被市场认可。
例如去年,紫光园率先将奶皮子与酸奶结合,推出上层淡黄奶皮、下层乳酪般丝滑的奶皮子酸奶,一经上市就热销百万杯。
随后衍生出的奶皮子咖啡等产品也收获不少关注。而最近,糖葫芦裹上一层用鲜牛奶熬制的奶皮子,打造出奶香浓郁的新品,瞬间斩获6亿曝光,再次印证:“奶皮子+”其他品类更容易获得关注,且试错成本更低。
而成就这一点的,正是奶皮子独特的口味、造型以及多样的吃法。
奶皮子本质是牛奶煮沸后表面凝结的一层脂肪与蛋白质薄膜。它浓缩了牛奶的精华,具备双重口感和浓郁奶香。
首先在口感上,它实现了“一食两感”:新鲜奶皮子湿润软糯,略带韧性;烘干或烤制后则变得酥脆焦香。
这种多变的口感,为产品创作提供了极大空间。新茶饮品牌用它替代常规奶盖,推出“奶皮子芒芒”“奶皮子绿豆沙”等新品,以独特口感和健康标签吸引消费者;烘焙甜品店则将其作为馅料、夹心或装饰,推出“奶皮子卷”“奶皮子巴斯克”,轻松提升产品价值感。
其次,相比植脂末、人造奶油等,奶皮子的配料表极其干净——通常只有鲜牛乳。在消费者日益追求“天然”“无添加”的今天,奶皮子自带“草原”“纯净”的健康光环,成为品牌讲述“真材实料”故事的最佳载体。
2、更关键的是,在上述优势叠加之下,奶皮子的多样吃法与搭配,才是其走红的核心。
第一种直接啃。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感受纯粹的奶香。鲜奶皮子口感最佳,奶味浓郁。
第二种泡着吃。常见于搭配酸奶或奶茶,奶皮子融入液体后口感更绵密。
第三种卷料吃。这也是当前最受欢迎的网红吃法!将奶皮子卷起,包裹炒米、山楂、果脯等配料,冷冻后食用如冰淇淋,化冻后则似奶酪,口感层次丰富。
3、当然,它的颜值,也是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奶皮子本身具备独特而高级的质感,为产品创作提供了优质的视觉基底。
其一,无论是折叠形成的天然褶皱,还是涂抹留下的柔滑痕迹,奶皮子都能轻松营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
其二,其天然的乳白色或微黄色,传递出纯净、温和、无添加的信任感。
其三,形态可塑性极强:它可以作为洁白的“画布”(如铺在蛋糕表面),可以成为流淌的“熔岩”(如作为面包馅料),也可以被烤成金黄的“云朵”(如制成奶皮子脆片)。
奶皮子的走红确实印证了地方特色食材的增长潜力。然而,要想成为真正的经典爆款,它仍面临几道亟待跨越的鸿沟。
1、标准之困:什么是真正的“奶皮子”?
原料定义模糊、缺乏统一标准,成为制约奶皮子产业化的首要障碍。
目前市场上对“奶皮子”缺乏明确界定。在应用层面,奶皮子主要分为干、湿两类,在不同品类中形态与用法各异。
干奶皮子便于储存,如乐乐茶使用的内蒙古干奶皮子,可撒在饮品中或置于奶油顶上;
而湿奶皮子更多采用传统制法,通过对鲜牛奶进行长时间低温蒸煮,自然凝结出带有蜂窝状的奶油皮,耗时长达八小时一锅。
正因定义模糊,各品牌对“奶皮子酸奶”等产品的理解和创新方向不一。有些奶皮子是在发酵过程中脂肪上浮形成的薄层奶冻状薄膜,属于较新工艺;而今年流行的奶皮子糖葫芦则更多采用传统制法。这种标准缺失使得奶皮子难以实现标准化,阻碍了产业规模化发展。
2、成本之痛:3公斤牛奶才出1斤奶皮子
高昂的制作成本和波动的原料价格,成为奶皮子普及的第二道坎。
以奶皮子糖葫芦为例,其单价基本在20元以上,部分经二手转卖甚至被炒至高达98元。高价背后是惊人的原料损耗:传统奶皮子需将鲜牛奶通过加热静置蒸发浓缩,约3公斤牛奶才可制成1斤奶皮子,整个过程耗时约8小时,出品率极低。
同时,奶皮子批发价持续上涨。冬季本就是牛奶产量低谷,鲜奶收购价较秋季上涨50%,而奶皮子糖葫芦等爆款进一步推高需求,导致供不应求。
目前,多家商户的奶皮子单价已从10元左右涨至20元左右,部分商家反映“一天一个价”,供货极不稳定。
3、可持续性之谜:高脂肪与一次性消费的隐忧
一方面,奶皮子脂肪含量部分高达50%以上,与当前“减糖、减脂、低卡”的健康消费趋势相悖,制约其长期发展。
另一方面,奶皮子糖葫芦等爆款目前主要依赖网红效应,消费者多为一次性尝鲜,复购率低。若不能持续进行产品创新,该品类容易陷入“风尚化”,难以建立稳定市场。
因此,不少观点认为,奶皮子热度可能随冬季结束而迅速消退。
尽管如此,仍有乐观的创业者认为,奶皮子虽火爆周期可能不长,但它通过微创新成功塑造出兼具文化属性与社交货币价值的爆款样本。
这为餐饮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参考——即借助地方特色食材,结合原有品类进行创新,同样能打造高热度产品。
奶皮子的故事远未结束,它正站在从“网红”到“长红”的十字路口。它的真正价值或许不在于能否成为下一个经典,而在于证明了:
即使在最传统的食品赛道,通过“地方特色食材+成熟品类”的微创新,依然能引爆市场。
这场奶皮子风暴,为餐饮行业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爆款公式,预示着未来将出现更多类似的短周期爆款,持续为行业注入活力与启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餐饮O2O”,作者:专注餐饮业创新的小贝,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07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