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由小米、蔚来等知名机构共同押注的AI企业,浮现在资本市场的眼前了。
日前,据港交所披露,智慧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智慧互通”)正式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
作为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与空间智能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智慧互通深耕城市交通管理领域,通过计算机视觉和多模态感知技术,为动态交通和静态停车等场景提供全栈式AI解决方案。
若赴港此番上市成功,智慧互通将成为“高精度AI第一股”。
这是一个数字化时代,智慧城市早已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形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日常出行中,停车难问题解决便可极大化借用数字化工具疏通缓解,为此还孕育出一个正当其时的细分产业。
高精度AI解决方案作为智慧交通的核心支撑技术,正迎来市场需求的爆发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全球高精度 AI 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 2019 年的 477 亿元人民币激增至 2024 年的 2225 亿元,五年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36.1%,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
作为这个高景气赛道深耕沉浮十年之久的主力独角兽,智慧互通现下无疑是站在风口之中的。
资料显示,成立于 2015 年的智慧互通,经过十年发展已构建起全栈式 AI 解决方案体系,旗下拥有路网空间智能解决方案「爱通行」、路侧空间智能解决方案「爱泊车」、AIoT空间智能解决方案「领航者」、停充一体化AI解决方案「爱充电」等品牌,覆盖城市智慧停车、静动态交通秩序管理、充电服务、AIoT 空间智能等核心应用场景。
业务更是已覆盖了全国超50个中大城市,并在东南亚、中东、北非等地区的10多个国家实现了业务布局,年服务车次超 10 亿次,并在动态交通拥堵缓解、泊车位利用率提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落地经验。
一般来说,智慧城市产业普遍具有很高的项目进入壁垒。于智慧互通而言,其创始团队早年积攒的政企资源积累、后续发展的强大股东阵营,以及自身用十年打造的AI全系技术能力为其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资料显示,其创始人闫军首次创业发生在2012年,当时创办了为政企级客户提供文本大数据的泛情报信息挖掘、知识构建与价值应用服务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同样是聚焦政企服务项目。这也为其第二次创业打下了基础。
截至IPO前夕,其创始人闫军直接及间接持股 40.72%,与一致行动人刘武战合计控制 50.28% 的股份,确保了智慧互通发展战略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智慧互通股东阵营中汇聚了小米、蔚来、高榕创投、深创投、张家口空港、湖南财信基金、绿动资本、河北中冀财基金、中关村发展集团等众多知名机构及产业方,以及张家口、唐山、海淀、福州等地方国资,形成了产业资本与财务资本的多元赋能格局。
优秀的市场地位直接验证了智慧互通在这个细分市场的实力。
资料显示,智慧互通在2024年以3.0%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空间智能解决方案市场第五位,在智能交通应用的空间智能解决方案市场中以6.6%的份额排名第四,以19.3%的市场份额在中国空间智能路侧市场(智能交通部分)排名第一。
尚不足以说是业内的大龙头,但也是典型的独角兽水平。按照相关机构给出的远期预期,智慧互通作为前线玩家将继续显著受益于产业的爆发:预计到2029年,全球高精度 AI 解决方案市场将在2025-2029年间以42.2%的高增长水平扩大至14330亿元。
然而,正值风口期,可近年来的财务数据却勾勒出智慧互通鲜明的两面性:一方面收入稳步增长,另一方面亏损持续扩大。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5.38亿元增长至6.99亿元,整体只能算是稳步上升态势。
相比之下。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更为突出。同期,公司净亏损分别为3.60亿元、2.57亿元和2.88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9.05亿元;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亏损了2.73亿元。
甚至到了,今年上半年其营收也开始出现显著回调,从2024年同期的2.10亿元降至1.03亿元。对此公司解释称,收入有所下降主要由于今年上半年根据相关协议完成相应里程碑后确认收入的项目数量有所波动。
事实上,智慧互通的扩张瓶颈早就从客户数据变动中流露了些许端倪。数据显示,智慧互通的年度客户一度从2022年的257名逐年下滑降至2024年的120名,今年上半年仅59名客户。
相对乐观的是,这意味着单客户的订单净值是在显著增长。此外,代表稳定性的长期客户数量也在持续攀升,从2022年10名已增至2024年的20名、截至2025年上半年的35名客户,这些客户与智慧互通保持不少于五年的合作关系。
总体上,智慧互通的增长瓶颈确实比较凸显。这意味着,此番上市即便成功,智慧互通想要获取投资者对其AI概念的价值认可,仍需做出更多努力,毕竟政企端项目交付周期确实存在比较大的波动性。
事物发展从来都是具有两面性的。
同样地,智慧交通行业的高增长潜力,在吸引众多参与者入局的同时,也预示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为智慧互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国内空间智能解决方案市场呈现出 “头部集中、中小分散”的特点。除智慧互通外,千方科技、海信网络科技、高新兴等企业均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与市场份额。
其中,千方科技作为车路协同技术的引领者,其车路协同解决方案已在雄安新区等多地落地应用,业务更是同时聚焦海内外智慧交通项目;高新兴凭借 5G-V2X 路侧单元(RSU)80%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三,应用于上海、苏州等多个项目;佳都科技则得益于智慧轨道交通及智慧城市交通业务的稳定拓展,并中标大型轨道交通类项目,上半年营收大增65%至49.2 亿元。
智慧互通绝对优势并不显著,而其能做的则是更多地聚焦在垂直的“智慧交通”业务领域,而非在通用的计算机视觉领域与行业巨头正面竞争。
毕竟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垂直领域的技术解决方案深度、客户资源维护等方面。
截至目前,智慧互通上市募资用途尚未明确披露,但大概率是集中在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及补充流动资金等用途。智慧互通需要通过持续强化其在智慧交通这一垂直领域的专业性和技术壁垒来构筑并保持自身的差异化护城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港股研究社”(ID:ganggushe),作者:港股研究社,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10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