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老板对AI的高期望、高要求,CIO如何破?

近日在群内看到某企业CIO的求助内容,大致内容如下:

该企业CIO负责集团的数字化及AI业务,在业务数字化规划方面比较清晰,但唯一头痛的是对于AI的应用还很模糊,不知道如何下手,经考察后发现目前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相对成熟的应用,但领导对AI的应用要求又很高,怎么破?

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领导对AI的要求也在日益高涨,特别是一些老板参加了某场关于AI的会议之后回来更是希望马上落地、马上见效,甚至幻想一夜之间企业进入智能化。这就是典型的“AI焦虑症”,老板又将此“焦虑”变成压力传导至信息部门,最后让CIO们面临“三高”(高期望、高要求、高性价比)的困境。怎么破?

AI落地的困局

AI如迷一般的存在,向往的人趋之若鹜,想尽一切办法要实现,而躬身入局的人则如履薄冰,深知其背后的技术边界与落地复杂性,如冰火两重天般的存在。对于大部分传统企业而言,老板对AI的期望很高,但对技术的认知却停留在概念层面,导致需求与现实脱节,让CIO们头痛不已,只能硬着头皮来完成“不可能任务”,同时在高期望下又要面对老板的高要求,比如应用AI技术以后必须裁员多少、提效多少,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看到效果。最致命的是一些老板认为AI既然是降本提效的利器就理应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实现,忽视了技术投入、数据治理和人才储备这些核心环节。这就导致企业做AI项目“有心无力”,陷入“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尴尬境地。CIO们也被折磨的欲哭无泪,只能在夹缝中艰难推进,或者随便找个工具应付了事,结果自然难达预期。

当前AI在企业落地的困境在于缺乏场景,即:

1.缺乏应用场景的融合;

2.缺乏价值场景的体现;

3.缺乏解决业务痛点的能力;

4.缺乏完整的落地方法论支撑;

也就是说当前大部分传统企业在AI应用上存在功能碎片化、场景碎片化、价值碎片化的状态,难以形成系统性突破。这种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企业信息化时代存在的问题在数字化时代没有解决,如今在AI时代又重复上演。

如此困局谁之过?

老杨认为造成如此困局,责任不在CIO,也不在技术本身,更不在于老板,而在于AI过热导致的认知失衡。资本与媒体的过度渲染,让AI被神化为万能钥匙,虽然AI技术在某些领域确实能力惊人,甚至颠覆了某个岗位,但并不意味着它能即刻解决所有企业问题。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当前AI技术能解决的场景都是集中在数据密集、规则明确、重复性高的任务场景,比如智能客服、知识库等,而对于复杂的管理场景、业务决策、跨系统协同等仍存在显著的局限性,比如有的企业领导认为AI无所不能,甚至可以取代程序员,这种认知显然过于理想化。AI能显著提升编程效率不假,但无法完全替代程序员的系统设计能力与业务理解深度。老杨认为AI技术所展现出的能力确实代表了技术进化的方向,AI技术渗透至企业各个角落已是大势所趋,但在落地过程中真正的挑战不是资金、不是技术而是如何将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如何实现人机协同,而非如某些老板所想让AI完全替代人力。

AI落地企业价值难体现的根源

其实这些大家都懂得,但老杨还是总结一下:

第一,认知:

老板及企业高层对AI的认知偏差,传统的思维定式与急功近利心态导致对AI价值期望过高,总希望用AI解决所有问题,忽视了AI技术落地应用过程的复杂性,贪大求全的思维导致小试点看不上,大项目做不起又推不动,导致项目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僵局。

第二,组织:

首先缺乏的是技术组织,企业并没有建立起支撑AI技术发展的技术团队,总想借助软件公司来实现AI落地,结果不是在技术上被忽悠,就是在实施中被坑;其次,缺乏跨部门协同机制,在当前大部分的传统企业中AI技术与业务处于对立割裂状态,业务部门对AI工具既不信任又“敌对”,还不愿配合数据提供,技术部门则因不了解业务需求而闭门造车,最终导致AI项目脱离实际场景,难以产生实效。

第三,基础:

老杨这里的基础既有技术基础,又有管理及数据基础,当然最重要的是资金基础。为什么AI客服频频被用户吐槽,听到AI客服就想骂娘,根源还是在于企业的管理问题;为什么当前一些企业做了AI知识库这个最通用最简单的应用却效果不佳,最大的问题还是数据基础薄弱,乱七八糟的数据都往AI服务器里塞,把服务器当成了垃圾场,自然就无法产出高质量的回应;为什么有的企业AI项目做了一年就不做了,最大的问题是烧不起钱了,难以为AI持续投入了。

第四,生态:

其实目前为止AI的生态还极不成熟,技术更新换代快,让企业难以选择稳定可靠的技术路径,开源与闭源方案混杂,兼容性差,落地成本居高不下。同时,行业内又缺乏成熟完整的方案供借鉴,导致企业试错成本高,价值体现不明显。同时一些AI软件厂家虽然开发出了一些工具产品,但问题就在于这些厂家对企业的应用场景理解不深,只堆技术不入场景,中看不中用,由于缺乏深度的应用场景,又导致这些AI产品面临着“有技术无场景”的尴尬局面,变成了软件公司的“自嗨”。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企业AI落地难的本质,既有技术问题,又有管理与认知问题问题,更有整个市场生态的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工程,那么问题来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面对领导对AI的高要求如何破局?

难道让CIO去和老板说“老板,AI不是万能药,它解决不了所有问题,AI项目要缓缓”?显然不能!

怎么办?

老杨建议如下:

1.走出去学习行业标杆,实地调研已成功落地AI应用的企业,了解其实施路径与真实场景:

少看PPT,

少听软件公司的最佳案例,

多看技术运行的系统,

多听对方踩过的坑和教训,

问清楚对方实际投入了多少资源,产出比是多少,

然后根据自身的业务痛点询问对方解决建议;

2.然后与业务部门一起深度沟通明确AI落地的业务目标与价值锚点,制定企业的AI实施战略路径,并达成共识;同时形成详细的实施方案与老板汇报,用清晰的路径图和阶段性目标争取支持。特别是注明所需资源投入,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所需支持及时间,让老板理解AI落地是一个系统工程,用艺术性的手段给老板“降温”。

3. 最后,选择一个业务场景做小范围试点,快速验证技术路径与业务价值,切忌贪大求全,避免一开始就投入重兵、集中资源打歼灭战,应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此阶段是最难的,要扛得住压力,顶得住质疑,敢于直面问题。

最后建议数字化基础薄弱的企业,慎重上AI项目,还是先补齐数字化基础再谈AI吧,不要想着弯道超车,因为AI不是爱,会狠狠的教训每一个不懂的尊重技术规律的企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湘江数评”(ID:benpaoshuzi),作者:老杨,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11 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