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高管是真高管?
其实有一条标准很重要,就是能不能做到“向上管理,向下负责”。
但很多人搞反了,信奉的是“向上负责,向下管理”。如果高管具备的是这样的思维,通常都是伪高管。
而伪高管,具体也有三个特征。
1、眼睛只朝上
所谓眼睛朝上,一是唯命是从,二是规避责任。
老板是一家公司权力最大的人,他想的是对老板负责,所以他的眼睛不盯着客户,而是只朝上看,想方设法迎合上司,凡事只想着让老板满意。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没有自己的主见,凡事都听老板的,在任何决策上没有一点反对意见。他这么做,其实也是在推卸责任,把责任推给了老板。
公司高薪请来一个高管是做什么的?不是请他来给老板做顾问的,而是来做事的,是来发现机会、创造价值的。
所以只盯着老板看的高管要不得。
就像任正非说的:“在华为,坚决提拔那些眼睛盯着客户、屁股对着老板的员工;坚决淘汰那些眼睛盯着老板、屁股对着客户的干部。前者是公司价值的创造者,后者是牟取个人私利的奴才。”
2、权力攥在手
有一句话说得好,媚上必然欺下。如果一个人谄媚上级,他必然会对下级摆架子。
他为什么顺应上司?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来顺应自己,正如会拍马屁的人,目的是为了自己有马可骑一样,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他就将团队视为私有权力领地和控制对象,更关注“谁听我的”,而非“我成就了谁”。
如果是这样,他也不会有格局和胸怀用人。
3、功劳挂嘴边
他在工作中没有什么成果,是“办公室将军”,但为了凸显自己的价值,就会用“加班加点”的付出感,来代替对最终价值的贡献。
他沉浸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自我感动中。另外,在工作中,追求保险策略,他不求工作有所突破,只求不要出差错。
所以这样的高管,是难堪大任的。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无论头衔和职级多高,若只关注努力付出以及对下属的管理权,本质上仍是下属。
所以大多数高管,虽然人在高层,但依然是一个超级下属,是伪高管。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真的高管?
就是不能向上负责,向下管理。而是要向上管理,向下负责。其背后,恰恰强调的是对贡献、对成果的追求。
而“向上管理,向下负责”,也体现在三个方面。
1、视野向外:追求成果和价值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成果或资源不是来源于企业内部,它们来源于企业外部。企业内部没有利润中心,只有成本中心。
所以真高管不会一直说“我做了什么”,而是会一直思考“我带来了什么改变?”
作为高管不能只聚焦对内解决问题,对内建立正常秩序,更要重视对外的贡献:
既包括服务好内部客户。重视协同,打破壁垒,整合资源。
也包括满足外部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在市场中构建竞争优势,挖掘到更多的机会,为组织带来更大的贡献。
2、视野“向上”:借用老板资源完成组织目标
要实现外部目标,同时你得“向上看”,“向上看”并不是迎合老板,而是要视野向上。
确保你的工作方向与公司整体战略、老板的最终目标保持一致。
还要基于团队和组织需要,去理解、协同甚至管理上级,以争取资源,共同为最终绩效负责。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
在《向上管理》一书中,提到有3个步骤,分别是:配合、融合、实现。
1.配合
你要从战略上配合他,将你的工作朝他的目标靠拢,帮助他让他更成功。
所以什么是视野向上?就是你要拔高自己,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对他的目标达成共识,最后帮助他实现目标。
因此,向上管理,首先就要在意识层面配合。
2.融合
在行为上,你也要和老板进行融合。
在和老板配合的过程中,要求同存异,寻找最大公约数。
每一个人的工作方式都不同,你要去适应他。
比如有的老板是视觉型的动物,喜欢看文件,你说太多,他反而记不住。你心里抱怨,觉得你都给他讲过,但他没记住;有的领导是听觉型的,他喜欢跟你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会触发他的思考。这时候你给他看文件,也是没有用的。
而且老板的个性也是不一样的,有无尾熊、猫头鹰、孔雀和老虎等类型,你要根据他的性格和工作方式来配合他。
记住,你要适应上司,而不是改造上司。
3.实现
最后就是实现。我们要帮助老板完成他的工作目标,但同时还要完成自己的目标,实现你的价值追求,做到相互成就。因此,你要会“利用”你的领导。
你的老板资源也是比你多的,也可以利用领导的资源、长处来解决你完成不了的问题。
核心就是你要通过向上管理,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和你的目标。
3、视野向内:为团队负责
伟大的战略或目标都需要人去完成,所以你还要视野向内,做到向下负责。
所谓向下负责,一方面,你要通过你的管理和辅导,帮助团队拿到绩效。
另一方面,你要对下属的成长负责。
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说:“让你担任领导并不意味着给你授予了王冠,而是给你赋予了一项职责——把其他人身上最好的潜质激发出来。”
对高管来说更是如此,你要在人身上花大量的时间,要找对人、养好人、养成人。
所谓的高管,究竟“高”在什么地方呢?不是他的职权、层级有多高,而在于他的格局、视野和境界有多高。
最后总结一下,真高管就这一条:向上管理、向下负责。核心体现在三个层面:视野向外,在外部创造价值;视野向上,拔高视角完成组织目标;视野向内,为团队负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丽俊”,作者:张丽俊,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11 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