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越小,实现越难?破解“10倍增长比2倍更容易”的底层逻辑

封面语:我们追求增长,本质是追求更深层的掌控与更广阔的自由。而通往自由的路径,或许正始于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

当下的管理者,似乎集体陷入了一种“增长疲劳症”:战略会开了一场又一场,OKR调了一次又一次,团队加班加点,流程优化到极致,但增长依旧如同挤牙膏,缓慢而痛苦。我们被困在一种“线性思维”的惯性里——认为要实现20%、50%乃至翻倍的增长,就必须付出对等的、甚至更多的努力。于是,“更努力、更忙碌、更疲惫”成了管理者的常态,内卷成为无法逃离的漩涡。

但有没有另一种可能?一种不再以“拼命”为代价,而是通过“聚焦”与“舍弃”来实现非线性跃迁的增长路径?

这正是战略教练丹·沙利文(Dan Sullivan)与组织心理学家本杰明·哈迪(Benjamin Hardy)在新作“破局者三部曲”《为什么10倍增长比2倍更容易》(10x Is Easier Than 2x)《你的团队是不是在空转》(Who Not How)《谁在偷走你的进步》(The Gap and The Gain)中提出的颠覆性见解。

l 作者:[美] 丹·沙利文(Dan Sullivan),本杰明·哈迪(Benjamin Hardy)

l 出版社:湛庐文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l 出版时间:2025年10月

他们指出,问题的根源恰恰在于我们设定的目标本身。一个看似“务实”的2倍目标,会将我们锁定在现有的系统和模式中,进行边际改进。而一个看似“疯狂”的10倍目标,则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强制我们进行思维重启,逼迫我们舍弃那消耗80%精力却只带来20%增长的冗余部分,从而找到真正驱动质变的杠杆点。

这便是那个反常识的核心——“10倍增长比2倍更容易”。不是因为10倍目标本身容易,而是因为它迫使你选择一条本质上更简单、更专注、从而也更高效的路径。

以下节选自《为什么10倍增长比2倍更容易》的文章将深入阐述,10倍增长方式如何最终导向每一位管理者内心真正的渴望:一种关于时间、财务、关系与目标的——深度自由。

伟大的艺术家和企业家都明白,10 倍增长与 2 倍增长的思维模式完全不同。你可能会疑惑:那些没能实现 10 倍增长的人又是怎样的呢?

大多数人只追求小目标,例如,升职加薪或者略有提高的个人纪录。2倍增长的思维模式追求的是渐进式进步,你只是在延续既有行为或维系现有模式,过往累积的经验决定了你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2 倍增长的思维模式是线性的,即试图通过双倍努力来争取翻倍的结果。你会做更多同样的事情,并且做得更快、更努力,最终筋疲力尽,丧失内在动力。实际上,为了微小的进步而全力以赴会让持续发展变得愈发艰难。

相较之下,10 倍增长的目标看上去宏大而遥不可及,会迫使你突破现有的思维习惯和常用方法。因为你不可能投入比现在多出 10 倍的时间或努力,依靠蛮力和线性的增长方式来实现 10 倍增长。当下,10 倍增长已经成为创业圈、金融界和个人成长领域的热门概念,但大多数人对它的含义及潜力却存在根本性的误解。他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字面上,这与其真实含义背道而驰,从而导致自己在追求 10 倍增长时感到阻碍重重。实际上,大家仍被困在 2 倍增长的思维模式中。更严重的是,对 10 倍增长的渴求使他们误入歧途,沉迷于对“更多”的无尽追求。

10 倍增长不关乎更多,而是更少

米开朗琪罗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当教皇询问他天才创作的秘诀,尤其是关于大卫雕像的创作时,他解释道:“很简单,我只是去掉了不属于大卫的部分。”追求10倍增长,就是简化关注点,聚焦问题核心,去除一切干扰。

史蒂夫·乔布斯便是一位极简主义大师,他深知创新的本质在于去繁就简。在设计 iPod 时,他解决了人们听音乐的不便,通过新技术将音乐体验提升了 10 倍。你不再需要为了某首歌而去购买整张专辑,而是随心购买自己喜欢的单曲,并存储在一个小巧的设备中。你再也不需要携带数百张CD,尤其是其中多达 80% 的歌曲你可能并不喜欢。

10 倍增长不关乎数量,而是质量

米开朗琪罗之所以成为一代传奇,是因为他令人难以企及的创作质量。他的每一次 10 倍跃升都让自己达到了近乎神一般的技艺和表现力。当然,他的创作数量也不少,甚至可以说数量惊人。然而,很多人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成就很少,忙忙碌碌而低效。

10 倍增长是一次质的飞跃,是全面的创新与提升。它犹如从爬行到直立行走,从认字到阅读,从依赖父母到开始独立生活,从社交尴尬害羞到成为果敢且高情商的领导者。更确切地说10 倍增长就像是从马车时代进入汽车时代。二者虽然同属交通领域,但是并非同类事物。10 倍增长的本质是一种质的转变,而非量的增加。这种转变着眼于对看似不可能的未来的构想,它将引领你突破既有路径,选择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方向和方法。

与之相对,2 倍增长的重点在于数量叠加,只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个零,做更多相同的事。2 倍增长是线性的、缺乏创新的,借助蛮力而非更高层次的智慧和杠杆作用。

一个人最本质的转变发生在内心深处,涉及对自我愿景和身份的深刻重塑与提升。内在认知的改变会自然引领你的行为发生改变。最终,这一源自内心的成长会使你以更高的标准行事,取得更卓越的成就。10 倍增长会成为你做事的感知过滤器。任何不会实现 10 倍增长的事情都无法通过这个过滤器,自然也不会成为你的关注焦点。根据约束理论,一个人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注意力。注意力是我们最有限的资源,甚至比时间更加有限和宝贵。事实上,我们投入的注意力的质量和深度决定了时间的质量。然而大多数人的注意力是分散的、涣散的,似乎永远无法全然专注此时此地。追求 10 倍增长意味着你要将注意力直接聚焦在更少的事情上,因为注意力通过聚焦而非分散变得更有效力。

10 倍增长不关乎具体结果,而是过程

10 倍增长是一种能力,是你部署的一套操作系统,能帮你:

● 拓展愿景和标准。

● 简化策略和焦点。

● 识别并去除非必要因素。

● 在独特领域培养精湛的技能。

● 领导并赋能他人,让对方兴致高昂地参与实现你的愿景。

10 倍增长是重塑自我与生活的工具。每一次,当你全心投入 10 倍增长时,你对未来的承诺会带领你踏上一段新的旅程。这个过程犹如剥洋葱,你剥去一层又一层的外壳,逐渐揭示出最深处的真我。剥去的每一层都是对过去自我的放手,你也因此能够逐步认识到最真实的自己。

追求 10 倍增长和自我转变会让你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分两个层面:表层自由和深层自由。表层自由是外在的,易于评估的。这是一种你“从……中解放出来”的自由,例如你从无知、贫穷或被奴役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深层自由是内在的、有质量的。这是一种“有……的自由”,即你对自己的生活拥有完全的主导权。

为了获得深层自由,你需要具备勇气并付出努力。你要选择自己的标准并始终践行,无论伴随着怎样的风险或成本。这种深层自由不可能来自他人,它是你有意识的自我选择。即便你拥有所有的外在自由,内心可能却依然一点儿也不自由。

10 倍增长只是手段,自由才是目的

每一次追求 10 倍增长,你都是在有意识地选择以特定的层次或标准生活,无论它一开始看上去是多么不合常规或难以实现。你全情投入自己选择的生活,通过不懈的努力,重塑自我并影响周围的世界。

自由从根本上来说是内在的,你必须自主选择并拥抱它。没有人能给予你自由,也没有人能夺走你的自由。米开朗琪罗一生都在不断拓展自己的 4 大自由。自由,就是他生而为人的无限之旅。通过参与各种具体挑战,他不断扩展自己的自由边界。每当他全力以赴,完成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并实现 10 倍增长时,他的自由便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他把时间用在了刀刃上,并且被他人珍视。这拓展了他的时间自由。他接到了更高规格的创作委托,聘请方为他安排住宿,支付材料费用,提供仆人和助手来帮助他完成创作。这扩展了他的财务自由,金钱不再是他生活和事业追求中的障碍。随着米开朗琪罗的声名鹊起,连教皇也发来了邀请。这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也影响了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这扩展了他的关系自由。直至他发现自己能轻易接触任何想要认识的人,同时一些极具影响力的显赫人物也开始经常主动联系他。

关系自由有助于实现目标自由,因为人际关系可以开启或关闭机遇大门,实现非线性的 10 倍跃升。轻视或者漠视这一现实的人未能真正理解这 4 大自由,从而自我设限。与其与现实抗衡,不如学习并掌握其运行规则,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塑造现实。

米开朗琪罗拥有的目标自由几乎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他的创作实际上改变了社会文化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走向。随着每一次的 10 倍跃升,他选择的目标更加宏大且意义深远,他对自己生活的理解和定义也有了指数级的提升。

拓展自由是开启企业家之旅的终极目标,你所能拥有或者创造的自由是无限的。拓展自由正是詹姆斯·卡斯(James Carse)博士所说的“无限游戏”,你可以不断转变自己和参与的游戏,永远不会被任何有限游戏或规则所困扰或束缚。追求 2 倍增长则意味着你困在一个有限游戏中,受制于某种情境、观点、目标和身份,没有去成长、去经历、去获得自由。你会陷入恐惧和停滞中,勉强维持着现有的一切。

自由一点儿也不廉价,它要求你极度真诚地面对自己和他人。这一点既令人害怕又让人感到解脱。在追求 10 倍增长的过程中,你不能有一丝犹豫或半途而废。为了实现目标自由,你必须舍弃生活中所有不符合 10 倍增长的部分。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你的大部分时间很可能被那些只能带来 2 倍增长的工作所占据。

迈向 10 倍增长,就是要去掉一切不符合你心目中“隶属于大卫”的东西。追求 10 倍增长,意味着你选择参与一个可以拓展自由的无限游戏。

发布时间:2025-11-19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