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令人愤怒——知名VC/PE机构被不法分子假冒,以高收益投资为诱饵实施诈骗,不仅导致大量个人血本无归,更可能让被冒名的机构沦为“背锅侠”,商誉受到影响。
从去年11月开始,一款名为 “启明创投 QMVP”的所谓投资App在一些社群中传播,宣称“4天返利15%”“活期宝日息 2%”,吸引了不少受骗个人入局。然而,这款看似来自知名机构的平台,实则是不法分子冒用知名VC机构启明创投的名义,在侵权App上进行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违法犯罪行为,已涉嫌诈骗的金额巨大。
从2025年1月起,启明创投已连续三次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上发布官方严正声明,明确表示从未推出任何官方App,此类平台均为不法分子冒用名义实施诈骗,启明创投已向相关部门予以举报申诉。“私募基金仅向特定符合条件的合格投资人募集资金。”启明创投提醒广大投资者、创业者提高警惕,辨明真伪,避免财产损失。
这是一起典型的套牌诈骗案件。
不法分子精准选中知名创投机构“启明创投”作为仿冒对象,组织“资金盘”,诱导用户通过名为“欧易”的App充值,随后在其伪造的“启明创投(QMVP)”App上开展投资行为,并告知“这是私募基金,在该App上可以投资,一定周期后会连本金带利息一起返还”。
此间,不法分子诱导用户进行“投资行为”,并设定了畸高的收益率,已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该冒牌App的名称、logo与启明创投的简称、logo外形完全一致,此外,还在宣传材料中盗用启明创投网站及投资案例等信息,营造了 “背靠大树” 的假象。
通过这款冒用启明创投名义的虚假诈骗App,不法分子开展所谓“每日任务”、“欢乐游戏”等行为,并召集潜在个人参与者提供投资建议、投资项目服务等,从而通过非法集资进行获利。据受骗个人提供的信息,该冒牌App累计涉案金额巨大。
事实上,启明创投作为专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仅向合格投资者提供服务,且从未开发过面向大众的App。
今年年初以来,启明创投也已多次发布官方声明表示,启明创投无官方App,亦并不设置针对C端受众的客服人员,亦从未自行或者授权任何第三方运营任何第三方网址或“启明创投”App。
但不法分子猖獗,社交平台也频现“启明创投准备跑路”的帖子,引发舆论关注。如此种种,启明创投的商誉受到严重损害。
更紧急的是,据多渠道信息核实,前述冒牌App已经进入最终“收割阶段”,已经导致不计其数已受骗个人面临巨额财产损失。
对此,在过去近一年时间里,启明创投已多次尝试多种渠道的投诉、申诉与报案,并尽一切可能劝阻私信启明创投微信公众号后台的群众;同时启明创投不断声明与上述侵权行为不存在任何法律上或商业上的关系,已向相关部门予以举报申诉,并保留追究不法分子相关法律责任的权益。
最近几年,假冒VC/PE行骗的现象愈演愈烈。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0家VC/PE发布关于“假冒者”的郑重声明,其中不乏IDG资本、鼎晖、纪源资本、北极光创投、蓝驰创投、加华资本等知名机构。
梳理下来,不难发现这一骗局的套路:利用知名、正规的VC/PE机构的名誉和光环进行包装,实施精准诈骗。
一位律师事务所朋友提醒,遇上此类事件,受害人应该第一时间报警。按照经验,假冒合法机构名义招揽会员,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建议,或代理客户从事证券投资理财活动;以内幕消息、“涨停股”为诱饵收取会费、咨询费等;冒充专业人士荐股,推出虚假“荐股软件”,引诱投资者投钱等案件屡见不鲜,都属于重点打击的对象。
但令人痛心的是,这种“李鬼扮李逵”的诈骗手法,随着技术发展越来越具有欺骗性,正在潜移默化间影响整个VC/PE行业的声誉。
“这些年,不少非法集资正是打着股权投资的旗号,让外界产生了不太好的印象:非法集资=P2P=资产管理=基金=VC/PE。”一位业内人士对此颇为无奈,“影响极其恶劣,一些LP可能会因此产生刻板印象,远离了这个行业。”
落到广大个人投资者身上,这同样极具警示意义。对于任何未经主动核实、来自非官方渠道的投资机会,尤其是那些听起来“好得不像真”的机会,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不轻信、不转账、先核实,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一旦发现可能受到诈骗,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还是那个朴素的道理:天上不会掉馅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周佳丽,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0-27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