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没有广告的地图,要消失了

iPhone也有广告 

消息爆料称,苹果正计划最早明年,在地图 app 里引入广告。 

形式可能类似于 App Store 的搜索广告——商家可以花钱,让自己的店铺信息在搜索结果里排得更靠前。 

这条消息不大,在连绵的科技板块只占了一个角落,但我仍然感到遗憾—— 

最后一个没有广告的地图,恐怕也要消失了。

干净的系统,是个美丽的误会 

在国内,苹果地图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 

由于测绘资质的限制,它的地图数据其实来自高德,商家信息又大量抓取自大众点评,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拼好图」,也很像果式审美+国内商业数据的「缝合怪」。 

为数不多的苹果地图用户,恐怕早已习惯面临他人的质疑:你干嘛不用功能更全、信息更准的高德和大众点评呢? 

我想,忠实的苹果地图拥趸,答案会出奇地一致:图个清静。

在中文互联网的语境里,「免费」从来都很昂贵,平台提供工具,你成为流量,平台需要用这些流量去换取广告费、去完成 O2O 闭环、去构建它的商业帝国。 

百度地图、高德地图都是这条商业逻辑下的产物,它们的本质是餐饮、酒店、打车、娱乐的超级聚合体,它们必须热闹,必须拥挤,必须想尽办法让你「点一下」,再多「点一下」。 

而苹果很特别。它不会在你导航前,先弹出一个打车红包;不会在你搜索「咖啡」时,强行塞给你一张 8 折优惠券;更不会在你只想安安静静开车时,当个呱噪的美女或搞笑艺人,并且在车道上铺满广告…… 

它只是一个地图,仅此而已。

这种清净是如此可贵,以至于我们愿意容忍它偶尔的路线不准、信息滞后,用一种近乎宽容的态度,维持着这份特别。 

这种特别进而映射的,是消费者一直以来对待苹果的「默契」—— 

我花了不菲的价格买了 iPhone,我为硬件付了高额溢价,作为回报,你理应给我一个干净、安全、不受打扰的系统。

这很公平,也很理想。

讽刺的是,我们认定的那份「默契」,或许只是一场长达十年的一厢情愿—— 

地图之所以一直没有广告,不是苹果不想,而是它先天有缺,花了大量时间补身体。 

时间拉回 2012 年,世界很热闹,《江南 Style》火遍全球,诺基亚发布了最后一代塞班旗舰 808,伦敦奥运会刚刚落幕。 

而在硅谷,苹果和 Google 当时正在闹分手。 

iPhone 诞生之初,内置的是 Google 地图,但随着 iOS 和 Android 成了死对头,苹果受不了这个命门攥在对手手里。 

于是,苹果地图 Apple Maps 仓促上线。 

2012 年 9 月,苹果在 iOS 6 中用自家的地图服务取代了 Google 地图,但新上线的苹果地图出现了大量错得离谱的问题:地标错误、3D 视图扭曲、道路融化、建筑消失、路线导航失灵等,遭到了全球用户和媒体的猛烈批评。 

面对这场公关灾难,苹果 CEO 蒂姆·库克在 2012 年 9 月 28 日发布了一封罕见的致用户公开信,在这封信里,他写道: 

在苹果,我们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最佳体验,上周我们推出的新地图,未能兑现这一承诺。我们对由此给客户带来的挫败感深表歉意,我们正在竭尽全力让地图变得更好。 

起点太低,反倒成了一件好事。 

从废墟里爬出来的苹果地图,根本无暇去和 Google 硬碰硬,优先级最高的任务,是别再出洋相,做好「地图」本身,因此也顾不上去搞广告。 

此后数年,苹果一直在地图上缝缝补补,直到 2015 年的 iOS 9,苹果才加入了公交线路这种基础功能,而在 2018 年,苹果又对外宣布,他们要推倒重来,用 100% 自采数据,重新构建整个地图—— 

这个版本,直到 2020 年初,才在美国全境上线,苹果地图,堪称刚刚完善。 

紧随而来的,是我们熟悉的 AI 浪潮,这家巨无霸的注意力再次大规模转移,这份一厢情愿的默契,又得以幸存一段时间。 

今天的苹果地图,不仅称得上堪用,在某些功能上甚至做出了特色:比如在海外地区,苹果地图的 3D 楼宇建模效果,可以说没有任何其它第三方地图能够追的上。 

我们的净土,商业的浪费 

现在,债还完了,地图功能日趋完善,AI 浪潮刚稳住,苹果终于腾出手来,打算把地图变成了它规划的样子。 

它之所以会腾出手来做这件事, 是因为那个曾与我们默契的苹果,早已不是 2012 年的那个苹果了。 

2012 年,苹果还是一家「iPhone 公司」,它的绝大部分利润来自卖硬件,而软件和服务,是护城河的一部分,是为了让硬件更好卖的配套设施。 

但十三年后的今天,苹果已非吴下阿蒙—— 

App Store、Apple Music、iCloud、Apple Pay……一口气念不完的服务业务,已经成为苹果内部仅次于 iPhone 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而且利润率高得吓人。

这个巨无霸,已经悄然转型为一家「服务公司」。

当一个价值数万亿美元的生态帝国建成,当硬件增长开始放缓,库克和他的团队,自然会把目光投向帝国版图里那些尚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 

苹果系统里,还有多少广告位待开发? 

苹果早在 2016 年就做了示范。 

彼时,在 App Store 中,苹果启用了 Apple Search Ads(苹果搜索广告):一个纯粹的竞价排名系统。

开发者(广告主)可以针对「笔记」、「修图」这样的关键词进行付费竞价,谁出价高、谁的相关性强,谁的 App 就能排在搜索结果的顶端。

这个模式被证明非常成功,下一个,自然轮到地图了。

从商业逻辑来说,这无可厚非。 

地图天生就连接着搜索意图和线下消费,这是离钱最近的入口之一,苹果坐拥全球数亿最高价值的用户群体,却让这块「风水宝地」闲置了十年。 

在追求增长和效率的库克眼里,这简直是浪费。 

于是,地图这片被用户视作「默契」的自留地,顺理成章地,即将变成一个「竞价展位」。 

至于曾信守「默契」的用户……到头来,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而给地图引入 Apple Search Ads 这件事儿,也不只是破坏了默契。 

作为用户这一方,地图本质上是一个关乎真实和信任的工具——我们相信它会客观地告诉我,A 点到 B 点怎么走最快,相信它会诚实地告诉我,附近有哪些咖啡馆。 

但「竞价排名」一进来,这份信任就破产了。 

等 Apple Search Ads 启用后,你在地图上搜索「火锅」,排在第一位的,将不再是评分最高、距离最近的那家,而是投了最多广告的那家。 

作为对抗,用户还可以用评分作为衡量体系,以此来获取相对真实的信息,但对于参与地图的第三个角色——商家来说,这是更残酷的时代。 

在这场「曝光量」的军备竞赛里,星巴克、麦当劳、连锁超市……它们有充足的预算,去购买「附近 5 公里」、「咖啡」、「午餐」这样的关键词。 

而小本经营的独立咖啡、夫妻面馆、藏在巷子里的小书屋,怎么可能竞争得过那些财大气粗的连锁品牌? 

最终,地图推荐给你的,不再是最好的、最有特色的,而是最有钱的。 

此类竞价系统,到了最后比的就是经济实力,这样的结果,在无数购物和外卖平台上,已经反复证实了。

图片来自社媒截图 

当然,苹果可以辩解,说这只是为了「帮助商家更好地被发现」,但我们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当「发现」需要付费时,它就是平台新的增长极。

归根结底,地图只是一个缩影,背后是平台、商家、消费者的三方博弈,这种博弈屡见不鲜,且最后的结果都大致相似——消费者与商家妥协多一点,平台赚得多一点。 

只要是平台、商家、消费者三方存在,这种博弈就会存在,这套商业逻辑经过反复验证,冰冷、坚硬、无可辩驳。 

我们之所以对苹果地图的「沦陷」感到如此遗憾,不是因为我们天真到不懂这个道理,恰恰相反,是因为我们曾一度以为,苹果会是那个例外。 

现在,这场美丽的误会终究还是解开了。苹果地图这最后一块净土也被插上了价签, 没有任何一个角落可以幸免。 

我们怀念的,是一个「工具」还只是「工具」的时代。 

「工具」的本分是服务你,而「平台」的本能是经营你。对于一家服务公司而言,提供好的服务只是情分,赚钱才是本分。一切所谓的「用户体验」,到了财报上都还是要让位于数字的增长。

我们目睹着一个又一个「广场」无可挽回地变成了「商场」,这背后,其实是所有平台都必须回答「如何盈利」的终极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爱范儿”(ID:ifanr),作者:周奕旨,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0-27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