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5》,公布了2024年31个省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24110元,比上年增加3412元,名义增长2.8%,按可比口径增长2.6%。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9476元,比上年增加1136元,名义增长1.7%,按可比口径增长4.0%。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工资是指全部劳动报酬,既包括就业人员从单位实际领取的工资、奖金、津补贴等,还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基金及住房公积金等。可比口径是指,扣除物价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单位覆盖范围变化的影响。
《财经》记者从地区、单位类型和行业三个维度梳理了相关工资数据。
上海和北京的工资领跑全国,是年均工资能够突破20万元的地区。2024年上海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工资是239557元、私营单位113914元;北京的两项数字分别是224608元和106905元。
全国大多数省份非私营单位的年工资都在10万-16万元区间,共有九个省份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超过12万元,分别是上海、北京、西藏、天津、浙江、广东、江苏、青海和宁夏,这意味着这九地的平均月工资最高能超过1万元。
图源:国家统计局
同时有九个省份的年工资不超过10万元,集中在华北和东北。比如河南城镇非私营单
位年工资最低,是86199元,私营单位年工资是50625元。黑龙江则在城镇私营单位年工资排名最后,为48621元,非私营单位年工资是99007元。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以143712元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远超其他地区,且增速最快(3.2%);其次是西部地区,年工资110376元,增速2.2%;东北和中部地区的工资相差无几,分别是98889元和98090元。
整体而言,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的工资明显高于私营单位,2024年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9476元,仅为非私营单位124110元的56%。
城镇非私营单位早期只包括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后拓展到包括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单位等。在各类非私营单位中,外商投资单位的年工资最高,为157964元,增长5.9%;其次是港澳台投资单位,为140241元,增长6%;最后是内资单位,年工资120554元,增长2.4%。
此外,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解读道,由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采用“地毯式”清查,确保了普查单位的不重不漏,普查后更多的小微企业纳入了劳动工资统计范围,这部分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对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水平和名义增速带来一定影响。
图源:国家统计局
从行业来看,各行各业的收入差距较大。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工资是238966元,金融业为201883元,是唯二超过20万元的行业。住宿和餐饮业年工资最低,为60240元,不到前两大行业的三分之一。
其他年工资不超过10万元的行业还有:农、林、牧、渔业(67475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68159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68315元)、建筑业(89519元)和房地产业(91912元)。
尽管工资水平差别较大,从细分趋势来看,私营和非私营单位的情况相同——分地区,东部工资高于西部,再高于东北和中部;分行业,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样位居榜首。
图源: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此前披露的《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比上年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4707元,增长5.1%。
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每20%被分为一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542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1608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392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3359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8809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作者:王静仪,编辑:王延春,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0-29 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