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大家只是不爱去KTV了,不是不爱唱歌了。
最近点开小红书,经常出现一些点赞只有十几个,评论却成百上千条的“点歌帖”。发帖人一句“进来唱两句”,评论区挤满了语音条,各种歌声此起彼伏,宛如一个即时响应的“互联网电子K歌房”。
一开嗓就忘情了发狠了,连点赞都顾不上了。
如果你实在五音不全无法参与其中,也不必感到可惜,还有“可以用东北话喊我媳妇儿吗”“想听一个满是甄嬛传”“声音难听的快来”的帖子供你展示才艺。
能让身经百战的互联网浪人们沉迷其中的新功能不多了,评论区语音绝对能算一个。
不是98元三小时的KTV去不起,而是网上K歌更有性价比。
看到“进来唱两句”的帖子,点进去,在评论区一展歌喉,坐等“吃CD了吧”“姐妹,你唱的也太好听”了的夸赞,心情不好的时候还能反复浏览给心情充能,不比肉身前往KTV现场开麦、掌声转瞬即逝强多了?
如果唱得不好无人问津或被人奚落,还能随时删除,假装一切没发生过。不比在KTV一开口发现自己拐调、陷入停下切歌和硬着头皮唱的两难境地保险多了?
更美妙的是,“点歌贴”也同样遵循互联网平台的同温层原理。
在上海工作的李好表示,她最早是被一个“禾伙人进来唱两句”的帖子吸引住的。禾伙人是“十个勤天”组合的粉丝称号,她点进去听了一会儿,立刻去查攻略、申请开通语音权限,加入了这场合唱。
去KTV,往往十个人有八种偏好,你明明是个千禧年中文老歌爱好者,却要听若干分钟kpop,而且是同伴十句里跟不上八句的版本,如果同伴是你的同事,你还得给足「情绪价值」,努力摇摆跟上节奏。
在“电子K歌房”,你可以找到全是伍佰、全是周杰伦、全是“打雷姐”的点歌贴,也可以找到全是英文老歌、全是kpop、全是jpop的点歌贴,甚至可以找到特定某首歌的点歌贴。
在一个“想要一个全是男女对唱的评论区”的帖子下,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一人一句,合唱起了《凉凉》,在评论区完成一场隔空对唱。这番互动也引来了其他用户的围观与喝彩,“二位唱得不知天地为何物了”“跟做了夫妻一般”。
在一个全是张国荣歌曲的评论区,酷似“哥哥”音色的语音出现,有人直呼“听哭了”。
好一个天涯共此时。
这一切,源于小红书在今年7月测试的评论区语音功能。用户申请语音评论功能,成功后,在评论输入框将显示话筒图标,点击即可录制并发布最长60秒的语音。
换句话说,评论区发语音的功能本身就不是人人都有,就像是玩游戏掉落的稀有皮肤,那还不得天天穿日日穿。
于是,召唤语音的帖子也渐渐从“点歌贴”进化出多种多样的形式,什么稀奇古怪的要求都有。
“方言帖”都算是初级的,贴主也许是出于好奇,也许是出于思乡,突然就“想听东北话”“想听生姜话”“想听粤语”“想听台湾腔”。“配音贴”也很常见,《甄嬛传》《雍正王朝》《武林外传》的爱好者扎堆出现,你的下一次玩梗何必是文字形式。
“癖好贴”则让人开眼界,有人想听吵架,有人想听撒娇,有人想被哄睡,还有人想听微醺御姐音,甚至有人想听用低音炮骂人和“很有神明感的声音”。
“抽象贴”自然是虽迟但到,“各位银行人,我要听经典客户语录”“声音难听的快来”“想听大家吹流氓哨”。
又有特色又一向乐得抽象的东北人都快被玩包浆了,一会儿排队喊“媳妇儿”,一会儿喊麦、唱二人转,这边喊东北人去哄人,那边叫东北人去骂人,还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想听东北人念诗。
原来互联网人最大的癖好是东北口音。
小红书真得给这些想出千奇百怪主题的发帖人颁勋章,是他们让几乎每一个获得了评论区语音功能的用户都有机会使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在小红书,能发声的嗓子总有机会被用到的。
有一段时间,#小红书评论区已被麦霸统治#等话题热度飙升,浏览量飙到近700万。
考虑到这是一个“限定皮肤”般的存在,这样的热度已经能说明该功能的受欢迎程度。小红书也在官方宣传中特别突出了唱歌场景,打出了“快来小红书和我一起唱歌吧”的标语。
从一些细节也可以看出小红书对这个“测试功能”的上心。比如平台会自动识别语音,并用文字在语音旁边打上标签,比如识别出“唱歌”,或者不同音色如“甜嗓”“低音炮”“元气音”。
这就像平台在语音旁边打的一个文字“钩子”,让本来不想点开语音的用户出于好奇点击,也让本来没像参与评论区发语音的用户去做尝试——正如MBTI和星座,年轻人就好这口。
有用户告诉我们,自己对评论区语音的相关帖子相当上头。
在北京工作的白领林芳流连于各类唱歌帖子中,遇到热门帖子,她也会点开前排高赞语音听一下,如果声音好听,还会忍不住点进对方主页,查看IP地址和主页信息。如果感兴趣的话,林芳会进一步关注对方。
林芳还被朋友召唤过来玩音色识别:“@xxx,哈哈哈哈哈哈你来个甜嗓笑死了”。
林芳收到朋友的提醒后,录了一段《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台词,结果被系统识别为“元气音”。她又故意压低嗓子说了一次,又被系统识别为低音炮。
从林芳的评论区语音功能体验过程里,已经能看到陌生人社交和熟人社交两条链路。
小红书对评论区语音的上心,也许正和这一功能与其目前的努力方向相合有关。
7月除了开始测试评论区语音功能,小红书还有个大动作,那就是品牌升级。当时,小红书将slogan从“你的生活指南”升级为“你的生活兴趣社区”。
相比头部社交平台微信,以及奋起直追的抖音、阿里等互联网大厂,小红书的步伐并不算快。
2023年2月,小红书推出“咻咻”的照片社交功能,用户可以随时占领Ta的手机屏幕,这是小红书对密友社交的一次探索。
同年9月,小红书上线名为“找搭子”的社交功能,主打陌生人社交,用户可以在线上找到有相同兴趣的用户,并一起活动。
去年9月,小红书推出社交功能“聊天状态”,互关好友连续互聊3天,即可解锁聊天状态:根据聊天频率产生不同状态的emoji表情,没有聊天emoji则会变成冰冻状态等。
这种玩法类似抖音的“养火花”和“续火花”,其目的不外乎是通过趣味社交留存用户,以至于有人疯狂到在社交平台上找长期续火花的搭子。
2025年初,小红书又抓住海外用户涌入的机会,在评论区上线了“英译中”翻译功能,也助力了其社交与用户留存。
尽管步伐看似温吞,但小红书从未停止对社交的探索与加码。这远不止于单一功能的尝试,更是一场关于用户留存与使用时长的较量。一旦形成站内社交的习惯,用户打开小红书的频次和使用时长就会增加,从而为商业化提供更多可能性。
一个评论区语音功能,自然不能让小红书一跃成为社交大王。
甚至就连这个功能本身到底能不能走出“申请制”,能不能成为一个常驻功能都还未可知。
从评论区语音功能的受欢迎程度来看,尽快将其开放给所有用户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
小红书正在成为超级流量入口。据“华尔街见闻”报道,2024年四季度,小红书日均搜索量达到6亿次,而在2023年还只有3亿次。
但是月活跃规模并不是第一梯队。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5月,小红书的月活跃用户规模为2.42亿,相比之下抖音为10.22亿,快手为5.95亿。
搜索只解决了用户“为什么来”的问题,而内容+社交才决定用户“为什么留”。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5年全景生态流量春季报告》,截至2025年3月,抖音(包括抖音和抖音极速版)月活跃用户规模突破10亿,达到10.01亿,同比增长12.3%。抖音月人均使用时长也增长至46.54小时,也就是说,平均每人每天刷1.5小时以上。
快手月活用户规模达5.73亿,同比增长4.8%,月人均使用时长为29.74小时。
小红书月活用户增长最快。截至2025年3月,小红书月活用户规模达2.35亿,同比增长13.7%;月人均使用时长为22.46小时,同比增长23.4%。
不难看出,小红书增长势头不错,但仍有很大空间。
开放评论区语音功能,小红书有动力这样做。
但语音社交这件事,就如同见手青,烹饪得当是人间美味,否则吃了是要见小人跳舞的。
语音社交并非是一件新鲜事儿,从互联网早期的聊天室,到YY语音直播间,再到soul等社交软件,声音社交始终贯穿在互联网社交发展中,也曾一度掀起过阵阵波澜,但始终未能站上C位。
譬如2018年横空出世的音遇,主打接歌游戏,模拟多人参与的在线k歌场景,曾登顶AppStore社交榜单第一,免费总榜第二。据36氪报道,其上线不到两个月,DAU峰值就达到140万。但是不到半年,这款APP就几度遭遇下架,最终几乎销声匿迹。
小红书此次在评论区开通语音功能,也并非首例。抖音也曾在2023年在评论区上线过60秒语音功能,不过不到一年时间就关闭了。
语音社交固然能够通过声音链接到同频的人,具有强圈层属性,增加交友成功率。但是风险不可控,其可能面临的难点,如内容审核复杂度高,一直都未能妥善解决。
小红书能否借此开辟出新的增长空间,仍充满着不确定性。
参考资料:
《小红书正成为“超级流量入口”》华尔街见闻
《QuestMobile2025全景生态流量半年报告》QuestMobile
《小红书的社交野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小红书上线“找搭子”社交功能,加码轻社交》Tech星球
《小红书开始做社交》电商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薛亚萍 毕安娣,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0-29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