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食客单价一跌再跌,餐饮行业的出路在哪?
堂食客单价已经下跌至接近10年前的水平。
“我们能看到,今年的(堂食)客单价已经非常接近2015年。”在最近举办的餐饮产业大会上,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抛出的一组数据在行业内激起一阵热议。
在人工、房租、食材成本连年上涨的今天,堂食客单价为什么会跌回十年前?当客单价回到10年前,市场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组数据背后的全貌,远比“价格战”更复杂。在供给、消费、平台的多重博弈之下,餐饮行业的新一轮生死洗牌正在进行。
9.9元能买一杯果茶咖啡,25元能吃一荤两素的快餐,这种低价常态如今已经渗透到餐饮行业的各个赛道。
2025年餐饮堂食客单价的“十年回归”,并非简单的价格倒退,里面既有市场结构性的问题,也和品类趋势、消费趋势的变化息息相关。
首先,2025年全国餐饮门店数仍然保持着净增长,供给过剩的现象并没有缓解。
据红餐大数据,截至2025年8月,全国餐饮门店数量已突破760万家,企查查数据则指出,餐饮企业存量高达1603万家。
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市场根本装不下这么多餐厅。
红餐网专栏作者、豪虾传创始人蒋毅认为,按照中国的人口推算,餐饮市场的合理容量应在三百多万家门店左右,而目前这个数字已经翻了几倍。
当供给端严重过剩,多数门店又缺乏核心获客能力时,“低价抢客”就成了新店的无奈选择。
王莆中表示,大量新开门店尤其是最近三年扎堆开的新店,让堂食的人均价快速下滑。
原因在于,在这些新增的门店中,快餐、茶饮、咖啡等低客单价品类占比持续攀升,连原本客单价较高的中式正餐、西式正餐赛道,新开门店的客单价也在不断下探。
换句话说,这种低客单品类权重激增,加上高客单品类主动降价的结构性变化,硬生生地将行业堂食客单价均值拖向了“十年前水平”。
除此之外,餐饮消费需求的重构也在加速堂食客单价的下滑。
近年来,商务宴请这类高端场景需求持续萎缩,日常饱腹、亲友小聚等场景转而成为主流。消费场景的分化,加剧了堂食的价格分层。而这背后更深层的变化则是,消费需求变了。
据红餐大数据,2024年餐饮消费支出增加的消费者占比已较2023年下降,从50.0%降至31.3%。一组更直观的数据是,截至2025年8月,全国餐饮大盘人均消费已经降至36.6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7.7%。
消费者更愿意选“平价又优质” 的餐饮,消费支出也越来越理性,不再轻易为溢价买单,这种转变也逼着商家调整堂食的定价策略。以前,一桌饭菜买单300元属于正常,但现在更多家庭会选择200元的3-4人餐。
最后,2025 年外卖市场竞争白热化,外卖大战下疯狂的低价补贴,也迫使不少商家跟着做低价堂食套餐,压低堂食客单价以保持竞争力。
表面上看,堂食客单价下跌似乎把所有商家拉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但情况可能相反。
不同商家正在被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比如以新老门店的现状来看,我们将最近三年新开的门店称之为“新店”,它们之中很多在低价红海中成批倒下。而开业5年以上的“老店”,又有不少在恐慌中迷失方向,低堂食客单价的影响之下,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正在发生。
对于还没有稳定客源的大多新开门店而言,压低价格几乎是他们唯一的获客方式。但商业竞争很残酷,低价绝对不是餐饮门店的“免死金牌”。没有核心能力支撑的低价,本质上就是自毁式入局,从今年的市场现状来看,“低价冲量”的玩法,无疑加速了大部分门店的死亡。
据公开数据,2023年,餐饮门店生命周期已经从2015年的2.1年缩短到16.9个月,而据红餐产业研究院预估,这一趋势仍将持续,2025年餐饮门店平均存续周期或降至15个月左右。
走进任何一个美食商圈,你可能都有这种感觉:一年前光顾的店铺早已改头换面;在同一条街上,火锅、烘焙、烧烤等同品类商家扎堆出现,除了血拼价格,似乎别无他法。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门店,最终只能成批倒下。
而与新店的“先天不足”相比,老店的陨落或许更让人可惜。
这一部分店铺原本有着前面5年、10年积累起来的“抗跌资本”,却因为陷入业绩下滑的恐慌,主动加入到了这次价格战中,一番“瞎操作”过后,反而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优势。
“原本一天卖10万降到现在一天卖5万其实没有关系,因为业绩下降是全行业的事。原本有抗跌优势,却因为认知误区,盲目降价的老店其实是最惨的。”蒋毅强调,餐饮老板应该坚守一个底线——千万不要拿刀去捅自己,在进入下一个周期之前,只要能活下去,就应该尽量减少无效动作和反向操作。
在他看来,有积累和基础的老店,绝不应该像新店一样通过疯狂的拉低价格来获客,但很多餐饮老板将生意下滑看得太严重,情急之下的过多“操作”比如降价促销、营销推广等,本质上反而动摇了品牌的生存根基。
现在,没有人能精准预测“价格战”什么时候会结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供需还不平衡,只要商家还在着急忙慌地“瞎操作”,低价的风潮就停不了。
此外,堂食客单价“触底反弹”的希望也很渺茫,餐饮消费已经回归理性,未来的客单价会稳定在“大家觉得值”的区间。
餐饮“躺赚”的时代,已经过去。
正如王莆中所说,餐饮已经正式进入了一个超级性价比时代,这是一个凭真本事吃饭的时代。
消费者对于超级性价比的追求,正在重塑餐饮业。餐饮商家必须比过去几年付出更多的努力、创新、耐心,必须更加重视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的体验。
堂食客单价的下跌并非绝境。破局的关键,在于跳出“低价依赖”思维,转向价值竞争。想要突围,不是比谁卖得便宜,而是比谁更能精准满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仅靠价格竞底而没有核心竞争力,迟早也会被市场淘汰——因为总有人比你价格更低。
蒋毅建议,有积累的老店不应该像新店一样疯狂降价,而 要把80%的精力放在守住转化率上,再用20%的精力尝试拓新。
“有积累的老板其实都应该思考,在你们家反复消费的这些人到底在乎什么?他们真的是完全在乎价格吗?不一定。如果他们只在乎价格,你一定拼不过那些搞9块9、19块9的。”蒋毅指出,老店的优势,一定是老顾客认你的味道和品质,而守住他们比抓住新客更加重要。
未来食餐饮战略咨询创始人余奕宏同样反对盲目降价。他认为,一味“竞底”是一条不归路。对餐饮而言,真正的机会在于满足那些追求“质价比”的消费者。
在余奕宏看来,商家与其继续向下卷价格,不如向上卷能力、卷效率、卷产品结构和供应链。他分享了一个案例:上海有家中餐店,在听取他的建议后,不仅没有降价,反而将客单价从100元涨到120元,对标150-200元品质的餐厅,结果生意火爆,成了当地品类头部。
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在“2025中国餐饮品牌节”上也曾指出,餐饮经营的逻辑已经变了,现在一家餐厅想要获客,首先要让消费者感觉这顿饭就值这个价钱,因为顾客的消费需求并不是在“降级”,而是在“升级”。“南城香现在的产品结构、改革策略,都是按照消费升级的方式调整。”
据红餐网观察,很多品牌也已经在做类似的探索。比如有奶茶店主打“现煮茶底”,有的火锅品牌将冻品丸滑换成手工现做,虽然价格有一定上涨,但生意更火了,消费者愿意排队等位。归根结底,顾客要的不是更便宜,而是要自己的钱花得更明白、更值得。
堂食客单价跌回十年前,对餐饮行业来说,其实是一个拐点。它彻底戳穿了“低价就能活”的假象,也将倒逼更多商家认识到从“价格内卷”转向“价值竞争”的重要性。
洗牌过后,市场会更清晰,能站稳的,一定是懂长期主义的品牌。毕竟餐饮的核心还是“复购”,思考如何让消费者觉得“值”,才是生意能做长久的关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餐网”,作者:钱俊,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0-30 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