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铺:黄金“爱马仕”的涨价迷思

北京的菜百店,回收金条的队伍甩出老远,人人紧攥着装有金饰的布袋,眼神里是急于兑现的焦灼。

十几公里外,老铺黄金的门店外,另一条队伍也早早排起。人们的目光投向橱窗内流光溢彩的黄金首饰,脸上同样是急切。

同样是金铺前的长龙,队伍两端奔涌的是当下黄金市场最矛盾的暗流:一端是“抛售黄金”的避险本能,另一端是“抢购金饰”的消费狂热。 在这冰与火的奇景之间,老铺黄金,这个宣称要成为“黄金界爱马仕”的品牌,完成了年内的第三次涨价。

然而,这场雄心勃勃的涨价行动,很快便显露出其脆弱的一面。

社交媒体上有人晒出的截图显示,在10月26日高调涨价后,部分产品于10月28日便悄然回调了价格。其中,一款76.39克、原价101700元、调价后146800元的龙凤香囊(绳链),10月28日的实际售价为133460元,降幅13390元。

一边是老铺黄金的“爱马仕”野心,一边是回调的金价:一场关于品牌溢价与黄金本质的压力测试,结果已然揭晓。

定价困境

看好款式,询问当日金价,用金价乘以克重再加上工费——这是许多人购买黄金的习惯流程。在这个金价决定一切的市场里,湖南商人徐高明试图用 “一口价” 打破常规:把工艺作为卖点,卖的不仅是黄金,更是品牌。

这两年,奢侈品市场走弱的同时,徐高明的老铺黄金却一路开挂,俨然有了“黄金中爱马仕”的架势。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达123.54亿元,同比增长251%;净利润22.68亿元,同比涨幅为285.8%。

对奢侈品品牌们来说,有一项指标极为关键,那就是单店坪效。每开一家门店,他们都是以能不能给企业创造一个亿以上的收益来计算,上海恒隆的LV门店一年可以卖出26亿,杭州大厦的香奈儿据说一年曾卖出18亿。

在老铺黄金乐于对外公布的数据中,有一项就是单店坪效。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在单个商场平均实现销售业绩约为4.59亿元,媲美一线奢侈品牌。“2025年上半年在所有珠宝品牌(含国际、国内珠宝品牌)中,本集团在中国内地的单个商场持续保持平均收入、坪效均排名第一”,它在半年报中写道。

调价是老铺黄金打造奢侈品光环的另一核心策略。

仅今年以来,其就进行了三次调价,分别是2月、8月、10月。有媒体统计,前两次调价热门饰品普遍上调1000至3000元,涨幅在5%-13%,最近10月26日的这一次调价,幅度更高,基础款涨幅在10%-15%,热门的复杂工艺款涨幅在18%-25%。

比如十字金刚杵1号(8.39克)涨幅为23.33%,玫瑰花窗1号宝石款(14.8克)涨幅为25.15%,珐琅七子葫芦吊坠(22.39克)涨幅为26%。

在金价上行期间,周大福等金店尽管也将首饰金的价格同步提升,但显然,老铺黄金有着与众不同的提价逻辑,引发的也是不同的市场反应。

金店提价,哪怕是打算结婚买五金的人,很多想的也是等一等;老铺黄金提价,“信徒”们的购买热情却不降反增,10月26日的提价生效日,全国多家店出现了排队购金。

“越涨越买”,这的确是很多奢侈品品牌的惯行策略。从LV、Dior到香奈儿、卡地亚,很多奢侈品品牌在涨价时,尽管宣称的是受到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但众所周知,这些品牌的涨价逻辑更像是把控定价权,进一步筛选忠诚用户。

LVMH董事长贝尔纳·阿尔诺(Bernard Arnault)曾明确表示,集团的目标不是无限制地增长,而是提高品牌的吸引力和被消费者渴望的程度。提高“被渴望度”才是奢侈品们涨价的内在逻辑,老铺黄金就是如此。

然而,奢侈品行业的游戏规则远比数字复杂,涨价也并不是奢侈品的万能灵药。

近年来接连涨价的香奈儿,今年5月发布了2024年业绩报告,销售额同比下滑5.3%至187亿美元,净利润大跌28.2%至34亿美元——这是自2020年以来营收、利润首次双下滑。下滑的原因在于手袋销售不及预期,而这正是香奈儿过去几年涨得最多的品类。

尽管涨价筛选出了更忠实的高净值人群,但也让香奈儿们失去了一部分消费者。香奈儿高管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顶级消费者仍在购买,但品牌门店首次和偶尔购买的消费者有所下降。

对于提价,贝尔纳·阿尔诺也曾表达了谨慎意见。2024年,他执掌下的LVMH“适度提价”了2-3%。“消费者可以接受合理涨价,但若无品质提升,提价15%就是自杀。”

走奢侈品路线的老铺黄金,能用好涨价这把双刃剑吗?

从消费者层面来看,无论是2月、8月还是10月份的这次涨价后,老铺黄金的一些店铺都出现了排队潮。比如此次涨价后的10月26日下午,上海恒隆的老铺黄金门店就在排队,店铺里一些款式已经出现断货,比如八宝花丝香囊、三圈福珠。

但也有一些消费者被涨价劝退。有人就是在涨价前买了一波热门款,很多没买到,涨价后已经决定彻底放弃不再抢。

今年以来的三次提价,老铺黄金的涨幅不小。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报告,2月,普遍涨价在10%;8月,大部分产品涨价在12%。再加上10月的这次,仅今年以来,总体的涨幅就超过了四分之一。

当价格调整过于激进,超出了消费者心理承受范围时,市场的惩罚也将随之而来。从社交平台上透露的某些产品价格回调来看,老铺黄金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黄金和奢侈品之间,它还是不能彻底脱离金价的桎梏。

定位焦虑

是黄金还是奢侈品?老铺黄金的叙事始终在两者之间摇摆。

在描述品牌愿景时,创始人徐高明以黄金的固有属性为支撑:“卖黄金的,如果比不过卖皮具的,我们要回去反省一下。”

在解释涨价逻辑时,他又转向奢侈品的话语体系,声称价格调整“基于品牌本身的定位和定价策略所决定,与黄金涨幅并无直接关系”。

这种摇摆,揭示了老铺黄金的核心困境——它既想摆脱黄金的商品属性,又不得不依靠黄金的价值背书。

在当下的市场中,这种定位有其生存空间。

根据要客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中国净资产1000万以上人民币要客VIC群体人数继续减少,降为446万,比2023年减少7万人,占总人口3‰多一点,人均年奢侈品消费额超过19.49万元,比2023年的19.10万增加1.5%,并且仍有上升空间。

这意味着,新的经济形势下,国内的顶尖富人或许在减少,在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并没有减少。

重视质价比的风,还是吹了进来。

“过去只有老百姓讲性价比,现在高端消费者也讲性价比”,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曾公开表示。奢侈品的商品性价比由四种价值构成,包括品牌价值、产品价值、服务价值、稀缺价值,其中,产品价值、服务价值的重要性显著提升。

老铺黄金的奢侈品故事就由两大价值支柱:一个是基于黄金的产品价值,相较于爱马仕、LV等的皮包、衣服等来说;一个是基于中国古法手工工艺的稀缺价值,背景是国人的文化觉醒。

△ 金胎漆器螺钿十二月花卉纹杯 图源:老铺黄金微博截图 

现在的老铺黄金,无论是业绩还是市值,底层的价值支撑是它处于奢侈品品牌和普通金店间的“真空地带”。

然而,徐高明的野心不止于此。

从老铺黄金2025年内的两次募资用途,可以窥见其战略的张力:5月的募资主要用于门店扩张,指向的是奢侈品野心;10月的募资则计划将70%用于存货储备,揭示其仍深陷黄金生意的本质。

东吴证券研报中显示,自2025年7月1日至今,老铺黄金在国内持续拓展线下布局,期间新增5家门店,分别落位于深圳湾万象城、上海新天地、南京IFC、北京SKP及香港IFC。今年10月,它又入驻了上海恒隆广场,与一众头部奢侈品品牌毗邻。

△老铺黄金 上海恒隆广场店 图源:老铺黄金微博截图 

它的海外版图也在扩张。今年6月,老铺黄金在新加坡滨海湾金沙购物中心开出了首家海外门店,同样与一众高端奢侈品品牌为邻。

从海内外的持续拓店,一年的三次涨价来看,去年的上市只是徐高明“黄金爱马仕”野心的第一步,他的第二步迈得更大,走得更快。而对老铺来说,第一步只是“黄金爱马仕”的故事讲出去,第二步才是这个故事能不能讲下去的关键。

从第二次募资来看,它的向上之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要真的同头部奢侈品品牌相比,金价和黄金存货储备始终是老铺脱不开的桎梏。爱马仕的Birkin包在二手市场往往能获得高于原价的溢价。而据媒体报道,在二手流通市场上,老铺的回收商多数仍然以黄金克重和当日金价大盘为基准进行估价。

同时,每一个奢侈品都要会讲故事,也都会为自己找稀缺性,比如爱马仕的皮料,香奈儿工坊的面料与工艺。老铺黄金在用古法制金工艺和设计为自己构筑稀缺性,但这一稀缺性并不牢固。

一方面,京工美作为老铺黄金的最大供应商,占据了老铺黄金采购黄金总额的一半以上,这削弱了老铺黄金在供应链上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它打的工艺牌也不那么保险,越来越多的金店推出了古法金产品。

结语

价格可以一夜之间调整,但品牌价值的建立需要时间。

老铺黄金的实验,揭示了中国品牌高端化征程中的普遍困境。在金价下跌时仍能排起长队,证明老铺黄金已摸到了奢侈品的大门。但它离构建真正的奢侈品品牌护城河还有距离。

布契拉提、宝曼兰朵、梵克雅宝等品牌的成功,都证明了“设计与故事”可以让贵金属脱离原料逻辑。但在全球奢侈品体系之外,中国或许需要一套新的叙事,而这条路,远比想象中漫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点财经”,作者:一点.大消费组,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0-31 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