馋哭百万在外河南人,何止一碗胡辣汤

在前段时间【一眼河南】影像征集活动中,我们收到了来自河南的朋友们的近百份投稿。借由他们的镜头和故事,我们看到,河南不再是地图上一个沉默的轮廓,拥有了具体的气味、温度和触感。 

在投稿中,美食以压倒性的比例成为河南的“第一印象”。@坠阳 眼中的河南,是馋到灵魂深处的一碗牛肉汤——“直到碗光、盘光、瓶光,不仅人到家了,心才算真的回家了。”

另一个高频出现的意象,是土地。厚重的黄土地,永远是河南孩子共同的根与魂,无论走多远都挥之不去。出外求学的@阿魏 在返郑的高铁上拍下了金黄的麦田:“当窗外出现平坦的土地和麦子,我知道一定到河南了。我永远爱河南的麦子,或许我也是河南的麦子。”

在城市化高歌猛进的今天,河南人似乎仍保持着与这片土地最深刻的精神联结。我们精选了部分投稿者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一起聆听照片背后的“河南印象”。

麦田、黄土与离别的车站

@阿魏

拍摄这张照片是在五月底,我当时刚刚在外省参加完申博的复试,坐在返郑的高铁上。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高考后我如愿走出河南,在南方完成本硕的学业后回到郑州工作。今年是我工作的第八年,终于迈出了继续求学这一步。身边有朋友调侃“求学的河南人遍布祖国各地”,只有河南人懂这句话的含义。当时在高铁上看到窗外出现平坦的土地和金黄的麦子,我知道一定到河南了,于是拍下这张照片。此刻虽在岳麓山下,但我的根在河南。我永远爱河南的麦子,或许我也是河南的麦子。

@只有河南的小编孟春

这一张照片是我第一次来的时候拍的,那个时候“只有河南”刚开业,而我还不是只河小编。我和大学室友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在这里迷失,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震撼。让我感动的,除了剧,还有这里的人。工作人员都非常非常热情。我们当时拿着地图有点晕头转向,工作人员立马走过来,笑意盈盈地给我们指路,开口便是一声“乖,去哪?”,真给我们暖化了。河南人的真诚、朴实在这里更加具象化了。对了,这里的卫生间超干净,并且一直是香香的……就是那次体验,让我毕业后坚定地选择从上海回到河南。之后机缘巧合地进入“只有河南”工作,现在“只有河南”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价值。希望大家闲暇时有机会来到我的家乡,来河南。

@杨懂

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的外出务工人口有2670万人,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河南就是那个每次过年过节最想早点回去,也有人在这里期盼着我们回去的家。对大部分在外务工的河南人来说,河南或许只有冬季这一个季节,也就是只有春节才能有时间回趟家。选这张照片是因为这是2022年的春节,河南的地标建筑“大玉米”早早换上了新装。在旁边,有我最想念且还在家里等我回去的父母。小时候的目标是考出省,长大了却一直在思念故乡的一切。老家河南,一个“家”字,承载了千万背井离乡的河南人的思念。

@秋风起

这张照片是2022年在老家的大堤上拍摄的。我那段时间待业在家,心血来潮便沿着河堤走了一段,于是留下了这个我最爱的家乡记忆。在这片生我养我的黄土地上,黄河水缓缓流过,一辆老式自行车停在路边,车把上的玫瑰花成了眼中唯一的亮色。这张图里的人只有远处一个钓鱼的大哥,但也代表着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着的人们。他们离土地最近,质朴厚重,克勤克俭,也不曾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和赞颂。当时河道在加宽,所以虽是夏季,草木却很少。这是河南发展内河航运的一个缩影,也是过去与现在的完美融合。

@一个勇敢

河南冬日的夕阳。在这片广袤的平原上,世世代代的河南人以耕种为生。因为家乡地势平坦,所以天空显得格外开阔,无边无际。后来我长大了,走过不少高山和大海,却总会在回到家乡时才感觉到依偎着宽广土地的安心。

@土

2025年10月18日,早晨7点20分,第一次到河南郑州,一夜的火车直达郑州站。这是在郑州拍的第一张照片,位于二七区的郑州站,城市的中心。听闻现在郑州已经建设郑州东站、北站、西站、南站还有航空港站等多座高铁站,但郑州站始终像一颗跳动的心脏,连接着东西南北,见证着来来往往。

@小聪明

离家在外,河南就变成了每年回去一次的远方。除了家本身,印象最深的其实是车站,站在站台等待高铁的到来,把我们从老家传递到异乡。但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你的家乡其实也是更多人的远方。我们抱着截然不同的心情,看待着这一行家乡写给游客的情书,心情混杂着骄傲、不舍,只能等来年春节再一次回来。

@十三月

在河南,在家里,大多时候,我想的是怎么生活,所以来自我生活的照片,我觉得最“河南”。拍摄这张照片是在近期的事情,我回河南了,在家休息一段时间。这天姥爷给我打电话,让我去地里帮忙排蒜。在菜地里干活,累是累,但不是脑力活动,我还有种被充电的感觉,觉得很舒适,像一只炸毛的猫,被无声的风抚平了情绪。我摸着泥,望着天,感觉这泥土能治病。

这张图片里,别家菜地里好几个坟。越长大我越明白这些。我也已经经历了人生的生离死别,看着那些坟,心想真好,如果我死了能葬在自家地里,也不错。毕竟这片地我也耕耘过,也熟悉。 

伸手一摸春秋文化,

两脚一踩秦砖汉瓦

@陈斌

这是一个在二七塔下画二七塔的女孩

发布时间:2025-11-01 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