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明确黄金有关税收政策。政策打破了以往增值税“一刀切”的管理模式,根据黄金用途实施差异化税收政策。这一变革正在黄金市场激起层层涟漪。
新政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在于建立了以用途为导向的税收分类体系。投资性黄金在交易所内交易继续享受增值税免征或即征即退优惠,而非投资性黄金则按照现行规定缴纳增值税,且无法通过交易所渠道获得税收优惠。
这一设计的政策意图深远而明晰。从规范市场和完善税制的角度看,通过精细划分税收标准,能够有效堵塞税收漏洞,确保财政收入。新政要求交易所对实物交割出库的黄金用途进行严格审核,正是为了防止企业通过虚假申报套取税收优惠。同时,政策通过对投资性黄金的税收倾斜,鼓励长期持有实物黄金,抑制高频交易和短期套利行为。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改革有助于提升我国黄金市场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强化交易所的税收优势,吸引更多黄金交易向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集中,推动人民币计价的黄金基准价格形成,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新政对国内黄金市场格局的影响可谓深远,正在重塑整个黄金市场的生态结构。
交易集中度将加速向交易所倾斜。机构投资者包括银行、金商等将更倾向于通过交易所进行大额黄金交易,以规避增值税成本。交易所会员单位通过场内交易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便于下游企业抵扣进项税额,这一优势是非交易所渠道无法比拟的。
零售端需求也将出现明显分化。普通投资者可能更多通过银行代理的交易所产品,如黄金ETF等间接参与投资,直接购买实物金条的需求可能减少。由于非交易所渠道的零售价格中已包含增值税,其成本竞争力明显下降。
与此同时,非交易所渠道面临收缩与转型的压力。金店和银行柜台销售的投资性金条因税负较高而价格竞争力下降,迫使其转向提供定制化服务,或与交易所合作开展“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的创新模式。部分金店已开始引导消费者通过交易所平台购买黄金,再到线下提取实物。
这一变革还将加速产业链整合。小型黄金加工企业可能难以承担相关成本而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将会提升。大型企业则倾向于设立交易所会员单位,将生产销售环节纳入税收优惠体系。
从价格角度看,投资金条和黄金饰品的价差或将扩大。交易所交易的投资性黄金免征增值税,价格将更贴近国际金价;而黄金饰品零售价格中包含增值税、消费税及加工环节税负,这些难以转嫁的税负将拉大终端售价与投资性金条的价差。
对于金价走势,短期内新政实施可能导致部分投资者集中抛售非交易所渠道的黄金,造成供应增加、价格承压。但中长期看,黄金作为全球定价资产,其走势仍将由通胀预期、美元汇率、地缘政治冲突等基本面因素主导,税收政策的影响将逐渐被市场消化。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交易所交易集中化,国内金价定价权有望提升,人民币黄金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将增强,甚至可能形成“中国溢价”。
投资者偏好也将随之分化。机构投资者将转向场内交易以降低税收成本;个人投资者则可能通过黄金ETF、积存金等低门槛产品多元化配置。实物黄金需求将更集中于消费场景,而长期持有偏好可能增强——投资性黄金的税收优惠降低了长期投资者的退出成本,更多人可能将资金锁定于实物黄金储备。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应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配置资产,关注价格波动,同时警惕短期风险。在这个黄金市场变革的时代,唯有把握政策脉络、洞察市场趋势的投资者,才能在变革中抓住机遇,行稳致远。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中新经纬”(ID:jwview),作者:万喆,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04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