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AI双十一集体“带货”

今年双十一,你正在使用的大模型,也开始学会“带货”了。

最近,大家有没有发现,当你在豆包、腾讯元宝、Kimi等大模型上询问商品推荐或搜索具体产品时,AI的回答中悄悄加入了不少电商链接。其中,豆包的表现最为明显,点击链接后直接跳转至抖音商城。

这种变化并非偶然。今年4月,ChatGPT正式上线了购物功能,用户通过对话就能完成商品搜索、推荐、比价、跳转购买等一系列操作。此后,OpenAI先后与亚马逊、沃尔玛、eBay等平台达成合作,并在9月底上线即时结账与支付功能,将购物体验深度整合进AI服务中。

如今,国产大模型也纷纷跟进。从智能工具到搜索问答,再到商品推荐,这不仅意味着大模型App正加速迈向商业化,更预示着一场围绕AI导购的“电商新战事”正悄然拉开序幕。

相比广告,电商更易接受

自ChatGPT率先上线购物功能之后,国产大模型也紧随其后。《IT时报》记者实测发现,目前除了DeepSeek和通义千问尚未植入电商链接外,豆包、Kimi、腾讯元宝三款大模型在用户进行对话问答时,都会以不同形式呈现电商链接。

当记者提问“推荐几款秋冬卫衣”时,Kimi会优先筛选出淘宝天猫平台上销量高、好评多的商品,在介绍款式并展示图片后,下方会显示价格和“相关商品”的蓝色链接,点击即可跳转至淘宝。不过其中第三方商家较多,官方旗舰店相对较少。

腾讯元宝的链接则“藏”在图片里。如果只是常规文字提问如“推荐几款卫衣”“推荐几款录音笔”等,回答中仅出现文字介绍;但当问题中提出或追问“展示图片”时,回答所附的图片下方就会出现电商链接,覆盖得物、京东、微信小店等多个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腾讯元宝与京东达成合作,只要回答中出现京东在售的书籍名称,书名会自动显示下划线,用户点击后即可跳转至京东购买。尽管目前合作仍局限于图书领域,但这一模式未来极有可能拓展至更多商品品类。

豆包的链接植入最为直接。即便提问时不使用“推荐”“介绍”等关键词,仅输入产品类型,也有很大概率出现相关电商链接。记者测试输入“外星人电脑的环形灯带”后,豆包直接给出多款不同型号的外星人电脑介绍,点击蓝色产品名称即可进入抖音商城页面

相比在大模型中投放广告,用户对电商链接的接受度显然更高。”百度前SEM分析师、猛犸实际创始人罗小军向《IT时报》记者表示。从用户体验角度看,广告往往带有较强的推销性质,尤其在大模型这类以提供信息和解答问题为核心的工具软件上,容易引发用户抵触情绪,甚至降低对大模型的信任度。而电商链接是在用户主动询问商品信息后,作为一种信息补充和延伸呈现的,用户在产生购买意向或希望了解商品细节时,对这些链接的关注度自然更高。

从商家角度看,大模型广告模式采用的GEO(生成式引擎优化)技术虽能为商家带来更多曝光流量,但如何实现始终未能形成闭环。而电商链接的加入,使大模型能够直接引导用户进入购买环节,完成从流量到销量的直接转化。

正是这种多方共赢的局面,叠加双十一这一关键购物节点,使得电商链接在大模型中的植入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AI购物生态竞争正酣

10月28日,PayPal(贝宝)与OpenAI达成合作,成为首个整合进ChatGPT的数字钱包服务。从明年初开始,用户不仅可以通过ChatGPT搜索和发现商品,还能直接使用PayPal完成支付,实现从搜索到支付的闭环。

这标志着ChatGPT所打造的AI购物生态正日趋成熟。同时,也意味着ChatGPT将从亚马逊、eBay等美国电商平台手中争夺更多用户流量与商业机会。

反观国内市场,同样面临类似的挑战。电商平台通常不愿将数据开放给第三方入口,而是尽可能将流量沉淀在平台内部。在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时代,搜索引擎通过关键词匹配为用户提供网页链接,其中就包含不少电商链接。当时淘宝为阻止流量与商家外流,切断了百度获取电商数据的通道。

如今,大模型优先与自家电商业务相结合的生态模式,正成为当下的“主流玩法”。在构建类似ChatGPT“搜索——决策——支付”的闭环体验方面,Kimi需跳转至淘宝App才能完成交易,与淘宝的合作更偏向于流量导流。

相比之下,豆包直接对接自家的抖音商城,且支持抖音支付,在AI购物生态建设上具备天然优势。腾讯元宝的交易虽需跳转至京东平台,但腾讯作为京东的股东,双方合作深入,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电商资源支持。此外,微信小店作为腾讯旗下的另一电商入口,也能直接实现从搜索到交易的闭环。

不只有大模型厂商在发力,今年双十一也被视为“AI含量”最高的一届,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构建自家的AI购物生态。

淘宝天猫平台推出“AI万能搜”“AI帮我挑”“AI清单”等六款AI导购应用,通过对话即可精准筛选商品,还能根据用户历史行为和偏好生成个性化购物清单;京东的京言AI助手能帮助用户完成智能推荐与导购,面向商家平台还开放了50款AI工具,融入推荐、客服、直播等各个环节。

正是基于这样的生态基础,罗小军认为,在生成式引擎时代,AI购物有90%以上的概率不会重蹈百度当年的覆辙。可以预见,未来AI购物生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各方也将持续推出新功能与新服务,以争夺市场份额与用户资源。

大模型为何着急“带货”?

在《花3800元让大模型100%推荐,AI问答成商家“提线木偶”》的报道中,《IT时报》记者曾发现大模型存在“投毒”风险,部分商家通过不正当手段操纵大模型回答,优先推荐自家商品。如今加上跳转购物链接功能,相关风险也随之增加。

即便如此,大模型依然急于“带货”,核心原因在于——它们需要赚钱。

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大模型,都面临着巨大的盈利压力。以OpenAI为例,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约43亿美元,虽比去年全年高出约16%,但亏损高达135亿美元,主要支出集中在人工智能研发以及运营上。

OpenAI的主要营收来源是用户订阅。据调研机构FutureSearch报告,截至2024年6月,OpenAI的年度经常性收入中约84%来自ChatGPT的付费用户订阅

反观国产大模型,大多以免费形式向用户开放,因此销售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成为其主要营收方式。今年以来,越来越多大模型企业宣布上调价格,DeepSeek于9月6日启动定价调整,并取消夜间优惠,其V3版本输入部分缓存未命中的价格从每百万tokens 2元上涨至4元;输出部分从每百万tokens 8元上涨至12元。

随着推理成本持续攀升,仅靠订阅与API两种服务很难实现盈利。传神语联创始人何恩培在接受《IT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模型的商业化仍处于早期阶段,行业面临诸多挑战。能否在收费模式与技术成本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广阔的电商市场由此成为另一条备受期待的盈利路径。罗小军向记者分析,大模型厂商与电商平台可能采用佣金分成的合作模式,类似“阿里妈妈”——商家自主设定佣金比例,大模型平台或推广者(类似“站长”)挂载链接,按CPS(按成交付费)结算。

另有从业者透露,资源置换也将成为合作模式之一。例如,大模型利用电商数据训练自身的推荐能力,电商平台则通过大模型的用户点击、浏览行为等反馈数据来优化商品和运营策略。

因此,大模型急于“带货”,也是企业为了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举。

图片/ Kimi  元宝AI  豆包AI  淘宝  IT时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IT时报”(ID:vittimes),作者:沈毅斌,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04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