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在实现你所设定目标的过程中,你应该感到喜悦,并享受过程,而不是只关注结果。一个合适的目标能为你带来持久的心流状态。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划重点:
在担任临终关怀志愿者期间,我与安娜结下了深厚情谊。她曾多年悉心照料与前列腺癌抗争多年的丈夫。丈夫离世后,安娜辞去大学英语教授的职位,全身心投入她毕生挚爱的诗歌创作。
每日午后,在芝加哥喧嚣之外的简朴公寓里,安娜埋头写作。她向各类期刊投稿无数,最期待的时刻莫过于下午查收邮件时,看到某首诗获刊的喜讯。
我认识安娜时,她的结肠癌已扩散。数月间,我目睹她日渐衰弱,先是身体,继而精神。但最后一次探望时,她突然神智清明片刻,转向我询问是否在创作诗歌。我回答“是的”, 她坚持要我马上用她的电脑打印出来。
安娜在数日后离世。当我和她的家人整理遗物时,在书桌上发现了那份诗歌打印稿。纸页边缘密密麻麻布满了她亲手书写的红色批注。
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安娜仍在践行着对她而言意义非凡的事业:帮助他人写出更优秀的诗歌。
在我多年的临终关怀工作中,安娜的故事只是无数个例中的一个。它印证了我深信不疑的道理:人生意义并非宏大成就,而往往存在于我们热爱的日常琐事中。虽然我不敢将任何生活准则奉为铁律,但以下五条原则确实能帮助人们发现并践行人生意义。
安娜的故事揭示了“宏大目标导向型”与“日常践行型”的关键区别。前者常伴随焦虑与压力,后者则聚焦于行动本身的喜悦。安娜写诗并非为发表,而是纯粹热爱创作过程。
成功是由过程本身定义的。
许多人认为目标唯有导向可量化的成功才具价值,比如必须攀登高峰或赢得奖项。但真正的目标不在于终点,而在于延长心流状态,即那些全情投入以致忘却时间流逝的时刻。
失败只发生在你不再享受曾经赋予你能量的事物时。那才是你该转变方向的信号。
目标不一定是终身的,不一定是改变世界的,也不一定是特别严肃的。它可能只持续一个季节,也可能纯粹是个人追求。安娜的目标曾是教学,后来变成了诗歌。
目标可以公开或私密,低调或张扬。关键在于如何让你感到鲜活。
最束缚人的信念莫过于“每个人只有一个'真正'目标”。但其实,人很少是单一的。拥有多重热情、多盏明灯都无可厚非。
安娜不仅写诗,更痴迷桌游。无数夜晚她与楼里朋友围坐游戏桌,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你的使命不必专一,让它自由舒展吧。
使命不必孤身前行,最有意义的使命往往需要同行者。若你曾随我爬上五楼,踏入安娜的公寓,或许会以为她并不富裕。墙面空荡,家具陈旧。
然而若你目睹她生命最后数月里,多少艺术家、作家与创作者穿梭于她家门前,便会明白她拥有的是丰沛的人脉。而这些联结,才是真正的财富。
当你追寻能点亮生命的事物时,他人自会被这份能量吸引。目标将成为人际关系的磁石。你的合作伙伴、导师与挚友正在等待着你。
安娜从未企图活得宏大或成为英雄。她只是追随内心欢愉,却因此触动了身边所有人。她提醒我们:人生目标并非年轻人的专利,亦非野心家或成就者的专属,而属于每个年龄段、每个阶段的我们。
虽然我将以上这些称为“原则”,但它们本质上只是建议。试着实践一下,看看哪些适合你,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因为真相是,我们在世上的时光有限。虽然我们无法掌控命运的安排,却能选择如何度过每一天。像安娜那样,我们可以追随内心所向,将这份光芒传递给他人,让那些微小却有意义的行动成为我们留给世界的印记。
所以问问自己,当涉及人生意义和目标时,你是否遵循着真正重要的原则?
译者:Teresa
发布时间:2025-11-08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