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拆三家店,茶咖设备回收商快忙不过来了

“你们半夜12点以后再来,悄悄的。”一位广东湛江的某茶饮加盟商在电话里压低声音说道。

凌晨一点,章鱼团队的货车驶入这条已经沉睡的商业街。加盟商站在店门口,再三确认旁边的古茗、茶百道、蜜雪冰城全都熄灯闭店后,才示意他们动手。“拆吧。”

湛江的夏季湿热难耐,气温逼近40度,即便已经到凌晨,空气依旧黏稠得像裹了一层塑料膜,站在没有空调的环境下,不出半小时便能将T恤湿透。章鱼团队穿着小马甲,在这样的“蒸笼”环境中,开工了。

在三小时的沉默作业后,这家开业不足两年的某茶门店正式“毕业”。当印有该品牌LOGO的招牌被棉被包裹着抬上车,卷帘门拉下,它在古茗与蜜雪冰城之间的短暂生涯就此终结。

熬得眼睛通红的加盟商看着满载设备的货车,叹了口气:“卖掉这些,刚好够发员工工资。”结清所有欠款后,天也微微亮了起来,加盟商骑上摩托车,消失在了街角。

这样的场景,章鱼在过去一年中见证了上千次。他曾是茶饮品牌“路飞堂”的初创团队,门店最多时达300家,如今转型做二手设备回收。身份的转变,让他对闭店背后的无奈有了双重理解。“我们想做的,是帮他们守住最后一道防线。”他说。

2023年五一,水温骤降

一线的门店永远是最快感知到水温变化的。2022年疫情放开后,线下生意曾短暂回暖,周末门店经常忙得不可开交。

转折发生在2023年五一假期后。“好几个加盟商同时给我打电话,说生意突然就不行了。”章鱼回忆道,“有个在商场里开店的老板,说五一期间看着人多,但店里就是没人进来,五天下来流水还比不上平时周末。”

宏观数据可以佐证。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的五一小长假,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但人均消费仅为510元,比2019年低了15.4%。出行热情与消费力出现明显背离。

消费端在收紧,供给端却在狂飙。从门店总量来看,壹览商业长期跟踪的20家新茶饮品牌以32.5%的增速从2022年底的78324家门店扩张至2023年底的103783家门店。其中13个品牌增速呈两位数增长,3个品牌增速呈三位数增长。

这场扩张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是蜜雪冰城等极致性价比品牌开始进入一线城市;二是原本坚持直营路线的喜茶、奈雪、乐乐茶等品牌主动开放加盟。

与此同时,价格战全面爆发。喜茶纯茶类降价3-5元、水果茶降价2-3元;奈雪推出9-19元的“轻松系列”,茶饮行业全面告别30元时代。

章鱼自己的品牌路飞堂也未能幸免,开始陆续关闭。2023年10月,他果断转型,建起第一个二手设备仓库。如今,路飞堂仅剩4家门店,而他的二手设备业务已从100平扩展到3000平,分仓增至3个,月均回收上百家门店设备。

行业的剧烈波动,也让更多长期观察者深有感触。兵哥团队的娜姐已在二手餐饮设备回收行业深耕12年,她提供了更细致的观察:整个行业周期性明显,基本上经历了一年大规模开店后,次年往往伴随大量门店出清。

“去年我就预感会有一波关店潮,”娜姐说,“果然从2024年6月份开始,每天都要收两三套设备,我们公司就4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谁在崛起,谁在沉没?

二手设备的流通直接受供需关系影响,当闭店远远多过开店,多余的设备就会滞销,而这些设备绝大多数的归宿在废品回收站。也因此,回收商们会根据不同品牌的行情,给出不同的回收要求、报价。

图:兵哥团队上海仓库

“你看这些古茗的设备”章鱼指着一排保养良好的机器说,“基本上进来不到一周就能出手,而且保值率高,能卖出价。”这间接反映了古茗的供应链管理、稳定的单店盈利模型与高加盟商忠诚度。

在角落堆成一座小山的喜茶设备,则见证着品牌转型阵痛。开放加盟后,喜茶门店质量良莠不齐,对品牌形象造成损伤。今年年初,喜茶正式叫停加盟,并开始对门店进行出清,这个品牌也成为今年章鱼收的最多的品牌。据壹览商业统计,9月喜茶门店存量为3951家,关闭门店36家,新开12家。

图:章鱼团队销售的部分设备

同时,过度扩张的品牌正在付出代价。霸王茶姬在上市冲刺期间大肆铺店,招股书显示其门店数从2022年的1087家激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7038家,过度加密带来加盟商内耗“在北京、上海,不少霸王茶姬门店已从双动线撤为单动线。”章鱼透露,为保门店数量,品牌方甚至对设备升级放宽要求。“一些霸王茶姬的设备本应升级为3.0版本,成本几万元,但目前有不少加盟商只是升级门店装潢,设备不换,看起来是3.0,本质仍是2.0。”

图:章鱼团队拆店现场

爷爷不泡茶、7分甜、悸动烧仙草品牌势能减弱,市场竞争力下降,设备残值迅速降低。章鱼分享了一个案例:“有个爷爷不泡茶的加盟商,在厦门开了10来家店,基本上都撑不过一年。我们收过最快的一家只开了3个月。”

娜姐从设备流通中看到了更深层的变化:2018年前后,连锁品牌生存率很高,很少能收到它们的设备,客户主要是小品牌加盟商或自创品牌主理人。而现在,回收的绝大部分是连锁品牌的加盟商,小品牌越来越少。

“之前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等头部品牌,一家门店一般能生存两三年,”章鱼介绍,“但现在,回收的门店里,只开了两三个月、八九个月的比比皆是。回收到的设备越来越新,我们已经选择性地回收,不具备性价比的设备、品牌,都不要。”

江西难进,下沉市场淡旺季明显

区域市场的差异在设备流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背后是迥异的消费习惯与生存逻辑。

章鱼的分仓布局策略映射了这种差异:上海总仓覆盖长三角,山东分仓辐射华北与东北,即将落地的江西分仓则瞄准华中市场。

其中,江西市场尤为坚固,外来品牌攻克难度极高。“我们的第一套霸王茶姬、第一套爷爷不泡茶的设备,就是江西的加盟商‘贡献’的。”章鱼解释,江西有洪都大拇指等强势本土品牌,古茗也已深耕多年,门店超1100家,外来品牌不仅要面对激烈竞争,还要适应本地有限的消费价格带,突围难度极大。

从品类接受度看,华北与东北市场对酸奶饮品的接纳程度明显更高,增长迅速。与之相对,古茗、茉莉奶白等品牌在这些区域的发展则未达预期。娜姐从设备流向上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规律:“发往山东、辽宁的酸奶设备特别多。”

图:兵哥团队拆店现场

这种分化的背后,运营成本扮演着关键角色。在高线市场,高昂成本大幅抬升了创业门槛。一位二手设备回收商以酸奶罐罐与茉酸奶对比,二者虽属同品类,但茉酸奶因品牌势能更强、客单价更高,在上海这类市场的表现就优于前者。

“我有一个老顾客,今年连续关了3家酸奶罐罐。”这位回收商解释道,“相较于茉酸奶,酸奶罐罐售价更低,但门店租金、人力等刚性成本却低不了多少。即便出杯量相同,其盈利能力也远逊于后者,很难维持。”

高成本压力下,缺乏经验和抗风险能力的个体投资者往往最先被淘汰。娜姐回忆2018年的两位客户,当时她们大学刚毕业,高举高打,在上海市中心的商场拿下一个点位,月租金高达9万,加盟了一个小品牌,坚持了半年,亏了六七十万,最后只能关门去上班了。

相比之下,下沉市场多靠节假日续命。娜姐分享,“有个客户告诉我,他在乡镇的店平时一个月四五千利润,过年时能到两三万,一年就靠那几个月撑着。”

玩家进化:从小白到“超级加盟商”

在章鱼的社群里,聚集着近千名茶饮行业从业者,这里能看到最真实的行业生态。

加盟商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个体新手加盟商占比显著下降,因缺乏行业知识与抗风险能力,绝大部分在一次创业失败后离场。

取代他们的,是一批高度职业化的“超级加盟商”。他们同时运营多个品牌,手握优质点位,能根据市场风向快速切换赛道。“我有个客户,霸王茶姬不好就换沪上阿姨,再不好就翻牌做别的,”章鱼说,“他们手里有很多资源,一个店关了马上换个品牌重新开。生存能力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图:兵哥团队拆店现场

娜姐用数据印证了这一变化:在2019年左右,客户中的小白比例占比超四成,而现在已不足两成。“基本是专业玩家在做,新手很难入局,尤其是高线城市,来一个亏一个。”

面对加盟商结构的变化,品牌方的争夺策略也在升级。减免设备费用成为各品牌在2025年的重要竞争手段。“沪上阿姨现在政策很激进,”另一位二手设备回收商透露,“老店翻牌不要加盟费,设备可以用自己的,营业额达到一定点还有返点,好多桂桂茶、茉酸奶的加盟商都翻牌做沪上了。”

娜姐也称,品牌方对二手设备使用的限制放开后,今年的二手设备销量也得到了显著的增长。而章鱼判断,未来设备可能会走向租赁甚至免费,甚至变成提供二手设备分期服务。“就像现在茶百道和古茗已经在做的,设备回收再分期给客户。”

然而,他提醒投资者保持清醒。有些品牌通过高额补贴拉高流水,掩盖单店实际盈利;对外公布的门店数据多为签约数,而非实际开业数。

从“收破烂”到“综合服务商”

二手设备回收行业也在跟随茶咖行业的进化而发展。

过去,行业透明度不高,设备缺乏标准、价格体系混乱、买卖双方信任缺失,滋生了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等行为。

然而,随着茶饮行业进入精耕细作时代,二手设备回收商们也开始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

标准化、完善的服务体系成为基础。章鱼团队为每台设备建立了专属“身份证”——详细记录其品牌、型号、使用时长和维修情况,他介绍,他们的保修期已从行业通行的1个月延长至3个月,分仓完善后将实现6个月保换。

图:章鱼团队整理机器现场

直播电商重构了获客模式。娜姐回忆道,在其刚进入二手设备回收市场时,主要在贴吧、闲鱼、58同城等网站上交易,近几年逐步发展到抖音等直播电商平台。

章鱼团队每年直播超330天,通过镜头直观展示设备,打破地域限制,建立信任。直播内容也从交易,扩展到分析门店失败原因、为加盟商做心理辅导。娜姐也积极拥抱变化,在抖音、闲鱼等平台开拓客源。

图:章鱼直播画面

此外,服务边界也在不断拓展。章鱼不仅提供设备,还提供从设备规划、开店咨询到动线设计的全流程服务,也提供二手设备和新机整合出海。“我们会帮客户画店面布局图,优化工作流程。”章鱼分享道。

更值得关注的是行业协作模式的出现。过去,同行是冤家的情况正在被协同共生的新生态取代。“我们建立了同行调货群,”娜姐说,“谁家缺什么货在群里喊一声,互相支持。”

这种转型背后,是他们对行业健康发展的深层思考。“设备回收只是表象,”章鱼说,“我们真正在做的是帮助创业者降低试错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一台设备从关停的门店流向新的创业者,这个过程本身就在为行业减少浪费。”

最后

茶饮行业的狂飙突进时代已经结束。从简单的设备回收到复杂的产业服务,这群站在行业终局的观察者与参与者,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维系着茶饮生态的良性循环。

“大浪淘沙未必是坏事,”章鱼说,“洗牌之后,活下来的都是真正有实力的。这对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

窗外,又一辆货车准备出发,前往下一个闭店的现场。在这个见证无数开始与结束的行业里,明天,又将有新的故事上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壹览商业”(ID:yilanshangye),作者:蒙嘉怡,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11 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