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Air 或许后继无人,但苹果会永远离经叛道

虽然今年 iPhone 17 系列的销量很喜人,但残酷的商业现实再一次向我们证明:口碑好和卖得好完全是两码事——

当然,这里说的是 iPhone Air。

有媒体统计,截至 11 月 2 日,今年的四款新 iPhone 在国内的总激活量为 825 万台,接近一半都是价格最贵的 iPhone 17 Pro Max,数量达到了三百九十余万台。

而发布会前声量最大、开售后又引发全民对 eSIM 业务关注的 iPhone Air,则以 10.7 万台的数据虎踞最后一名,仅占总激活量约 1.2%

上海南京东路 Apple Store|Apple Newsroom

当然,这其中叠加了今年 Pro 机型改模具、标准版大升级、Air 自身延迟开售和国内 eSIM 争议等等多种因素,iPhone Air 在国内取得这样的销售数字并不奇怪。

但哪怕是在苹果主场作战、开售一切顺利的美国,根据 Counterpoint 的统计,iPhone Air 在总销量中也仅仅占了 2%~3% ——跟国内相比也就半斤八两。

图|Counterpoint

这样一来,iPhone Air 原本就不甚清晰的未来,变得更加惨淡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根据外媒 The Information 的报道:苹果已不再计划在明年秋季推出第二代 iPhone Air,并且「已经大幅缩减了第一代 iPhone Air 的产量」。

也就是说,明年秋季的 iPhone 发布会上,将只有 iPhone 18 Pro 与折叠 iPhone 两款。哪怕最乐观来看,新的 iPhone Air 至早也要和 2027 年春季 iPhone 18 标准版一起发布了,直接夭折也不无可能。

如果从产品线的角度看,iPhone Air 就像一个「局外人」一样游离在 iPhone 数字系列之外。

当用户的基础需要已经可以被 iPhone 17 满足、进阶需要已经被 iPhone 17 Pro Max 满足,加一千就能从单摄单扬升级到三摄双扬和大电池之后,iPhone Air 是非常缺乏站位的。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可口可乐身上——以防你不知道,可口可乐除了经典之外,还有诸如零度、纤维+(健怡)、香草等等很多品种,但无一例外都没法和满足 99% 需求的经典口味竞争,最后要么减产要么停产。

换句话说,iPhone Air 就是那个长久以来「站不住的第四款 iPhone」——在数字版、Pro 和 Pro Max 之外,mini 最后被取消了、Plus 最后也被取消了,iPhone Air 虽然不属于数字系列,但同样岌岌可危。

到头来 iPhone Air 成了「价格锚点」本身|PhoneArena

但与此同时,iPhone Air 又不是那种常规意义上的「差劲产品」,恰恰相反,它身上聚集着很多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在苹果公司的产品上看到的特质:探索极致工艺、敢于为了外观而舍弃功能,以及最重要的——

每一个人看了都说厉害,但就是卖不出去。

事实上,别看今天的苹果坐拥两万亿市值,有着数不清的试错机会可以用来分给这些剑走偏锋的产品,但在苹果过去 49 年历史里,「看着厉害,卖不出去」才是它的常态。

比如曾经被乔布斯寄予厚望、甚至亲自带队过一段时间的 LISA 个人电脑,在 1983 年推出时以它精美的外形和完善的 GUI(图形用户界面)给市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MacStories

但 LISA 看着厉害,销量却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定价过于高昂、软件开发困难、运行速度过低等等,最终导致机器硬件完全支撑不起设想中的使用场景,成为了典型的商业失败案例。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 2015 年的 12 寸 Retina MacBook 上。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看,这台 A4 纸大小的全金属机身小笔记本可以说是 MacBook 有史以来最惊艳的一代,内部工艺更是货真价实的「tech porn」:

图|Apple Support

然而这样的「工业艺术品」依然没能收获一个好的销量。

它一方面面临着比自己更便宜的老模具 MacBook Air 的竞争,另一方面又轮流踩中了初代蝶式键盘、纯被动散热和英特尔酷睿 M3 几个大坑,最后变成了「远看好像要,打字吓一跳」的花架子。

图|9to5Mac

而在苹果的产品史上,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iPhone 5c、垃圾桶 Mac Pro、PowerMac G4 Cube,甚至 Vision Pro……不胜枚举。

但苹果很少认为自己犯了错——大部分时候,它更认为自己是在试错。

而且,每次试错之后,苹果总能拿出一些持久成功的产品。

图|Remi's Classic Computers

比如 LISA 虽然是大失败,但一年之后推出的 Macintosh 麦金塔电脑则凭借革命性的 GUI 界面和鼠标逻辑,在 80 年代中后期的「桌面出版」(Desktop-publishing)革命里,证明了苹果在个人电脑领域的成功。

可以说,苹果花了很多年才逐渐摆脱乔布斯时代「设计影响功能」的色彩,开始以一种稳健但是无趣的方式按部就班地更新产品,变成了今年这幅「成熟的硅谷巨头」的样子。

但重点在于,正是因为有了那些让功能性为设计让路的产品,我们才逐渐将苹果看作那个用设计引领时代、带有叛逆艺术家特质的公司,而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电脑手机厂。

图|Forbes

而这种极致的创新,也恰恰是当年苹果军国草创的时候,活跃于加州的那种真正的「硅谷海盗」的叛逆精神。

人们最近这些年对 iPhone 不满意,很多都是觉得苹果已经丢掉了曾经的叛逆精神、从「设计驱动」变成「会计驱动」了

但这也正是 iPhone Air 即便没人买、但话题度总是很高的原因:在经历了这么多代稳妥为主的更新之后,iPhone Air 是一次罕见的「冒险」,它不像是给市场的交代,更像是给苹果过去五十年叛逆海盗精神的一个交代

图|Apple Newsroom

而苹果虽然一直在赚钱,但是只要它仍然愿意做这种离经叛道的产品,那它就还是以前那个苹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爱范儿”(ID:ifanr),作者:发现明日产品的,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11 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