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悉尼,有一家被称为“澳大利亚版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公司——Washington H. Soul Pattinson(简称Soul Patts)。
它是澳大利亚唯一一家上市的家族办公室(以下简称“家办”),成立于19世纪末,从一家街角药房起步,历经工业化、战争与金融危机,如今已成为澳洲最第二古老、最稳健的投资集团之一。
自1903年上市,超120年以来,Soul Patts从未间断派息,并已连续26年提高股息,过去25年为股东带来年化13.7%的回报。
如今Soul Patts背后的家族已经传承至第五代,其CEO形容公司是“一种被民主化的家办”,让超过8万名股东共享原本只属于富裕家族的长期投资平台。
低调、稳健与长期主义,正是这家百年企业的精神底色。
Soul Patts常被誉为“澳洲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因其在企业结构、投资方法与资本配置文化上的高度相似。
现任董事长罗伯特·米尔纳(Robert Millner AO FAICD)是Soul Patts背后的米尔纳家族第四代领导人,被称为“巴菲特的信徒”。
自疫情前起,他与儿子汤姆·米尔纳(Tom Millner GAICD)曾多次前往美国奥马哈参加伯克希尔股东大会。“我们已经去了七次,唯一遗憾是没有早点开始。”罗伯特笑言。
创立逾百年的Soul Patts,长期践行巴菲特式的“高信念投资”,在煤炭、建筑材料、电信、制药、农业和地产等行业深耕。罗伯特说:“我们非常荣幸能与巴菲特相提并论,我们的业务类型与他非常相似,尽管他的规模要大得多。我们是长期投资者。”
汤姆补充说,与伯克希尔·哈撒韦一样,Soul Patts也是一家封闭式投资公司。“它不像基金那样会在市场低迷时进行赎回。”
家办新智点分析认为,两者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长期资本与逆周期耐心。
两家公司都以多年为周期配置资本,追求复利增长而非季度业绩。伯克希尔主张“长期持有、少交易”。Soul Patts则以“永久资本”自居,在低谷期反向布局。
汤姆·米尔纳表示,Soul Patts没有赎回压力,能在低迷时耐心持有资产。“我们账上有时有10亿美元现金,从未借过一分钱,也从未错过股息。”
两家公司同样注重稳健回报与长期价值,团队精干,总部远离金融中心。Soul Patts CEO托德·巴洛说:“我们不在投行扎堆的地方,那种集体思维会腐蚀判断力。低成本、少干扰,才是理想环境。”
二、“投资型综合企业”结构。
两者都不是传统基金,而是兼具“运营+投资”的综合体。伯克希尔控制铁路、能源与保险公司,同时持有苹果、可口可乐等上市股权。Soul Patts则长期影响TPG Telecom、New Hope、Brickworks等实业,并在私募股权、信贷与地产间灵活配置。
三、业主思维与分散治理。
两家公司都以“Owner-operator”(业主型经营者)视角看待被投企业,重视管理层诚信与资本配置能力。伯克希尔推崇分权、少干预,Soul Patts在集团层面集中资本决策,但对子公司治理保持长期信任与宽度。
四、灵活配置与价值纪律。
二者皆不设刚性行业或资产配额,而是跨资产动态配置,在估值错配中寻找机会。核心原则是“以合理价格买优质资产”,以企业内在价值为锚,保持投资的安全边际。
五、低周转与长期复利。
伯克希尔与Soul Patts都信奉“少动即多得”,通过极低换手率与税务效率实现复利。伯克希尔持有现金以等待“极佳企业的机会”,Soul Patts则以Brickworks、New Hope等长期持股构建复利底座。
六、透明沟通与文化延续。
两家公司都以公开沟通形成独特的“文件文化”。伯克希尔的股东信成为全球投资教材,Soul Patts则以年报、治理与税务报告长期传递一致叙事,强化信任与文化传承。
但Soul Patts与伯克希尔的区别在于,“伯克希尔更像一家实业集团,而我们更接近纯投资机构。”罗伯特说,“尽管我们也在构建私募股权组合,但核心仍是投资他人的企业资本,而非亲自经营这些企业。”
他笑称,“我不会像92岁的巴菲特那样,每天午餐吃芝士汉堡、喝可乐、再来份冰淇淋。”
截至目前,Soul Patts过去25年年化回报率约13.7%,20年约13%;伯克希尔在巴菲特执掌期间(1965–2023年)年化回报率约19.8%。两家公司在不同国度,却都用时间、纪律与信任,构筑起罕见的资本复利传奇。
Soul Patts由Pattinson&Co与Washington H. Soul合并而成,历经大萧条与两次世界大战,成长为市值数十亿澳元的投资集团。
1872年,英国移民卡莱布·索尔(Caleb Soul)与其子华盛顿·汉德利(Washington Handley)在悉尼创办药店Washington H. Soul &Co。1886年,路易·帕蒂森(Lewy Pattinson)在悉尼巴尔曼开设药房。两人成为朋友。
1902年,帕蒂森收购了老友索尔的公司,并出于敬意将对方名字保留,新公司Washington H. Soul Pattinson and Company Limited于1903年1月21日在悉尼证券交易所上市。
最初,Soul Patts是一家医药零售与分销企业,曾拥有逾三百家门店。至1970年代,公司逐步淡出药房主业,转向能源、地产与股权投资,并长期控股New Hope集团。
此后几十年,Soul Patts相继投资Brickworks(建材与地产)、TPG Telecom(电信)、Australian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等,形成“低杠杆、高分红、抗周期”的稳健投资组合。
自1969年起,Soul Patts与Brickworks建立交叉持股——前者持有后者约43%,后者反向持有约26%。这一防御式安排有效抵御了敌意收购,并巩固了家族控制权。虽然机构投资者批评其结构复杂,澳洲法院最终裁定并未损害小股东利益,使其成为“家族—机构共治”的经典范例。
2025年9月,Soul Patts与Brickworks完成历时56年的交叉持股合并重组,以约140亿澳元估值设立新顶层控股公司(TopCo),Soul Patts成为唯一上市实体(代码SOL)。
媒体称这次合并为“治理现代化”——简化结构、提升透明度、增强资本灵活性,同时为引入职业经理人和外部资本打开了新空间。
Soul Patts与伯克希尔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其深厚的家族企业文化。
创始人路易·帕蒂森早早规划继任,其长子威廉·帕蒂森博士在上世纪50、60年代出任董事长,完成从医药实业到投资控股的转型,并确立“稳健分红、低负债”的经营哲学,为Soul Patts奠定基石。
威廉的女儿玛丽(Mary Pattinson)嫁入悉尼商界名门米尔纳(Millner)家族。两家早在医药与地产领域就有往来,这场联姻让家族资本与治理传承自然衔接。
1969年,威廉退休后,由其外甥詹姆斯·米尔纳(James Millner)接任董事长,并确立与Brickworks的交叉持股结构(Soul Patts治理结构的一大特色),延续半个世纪。Soul Patts从“父子传承”转向“舅甥传承”。
罗伯特·米尔纳
1998年,詹姆斯的侄子罗伯特·米尔纳接任董事长,推动公司现代化与多元化布局,拓展至通信、农业、金融等领域;主导并购Milton Corporation,并在2025年完成与Brickworks的140亿澳元合并,结束56年交叉持股。
罗伯特以低调稳健著称,“我们不追热点,只专注让股东共享长期回报。”如今,他的儿子汤姆代表家族第五代加入董事层,创立BKI Investment Company,并担任Contact Asset Management高管,“传承的关键是热爱,而非被迫。”汤姆强调。
汤姆·米尔纳
罗伯特父子每天保持沟通,家庭与事业紧密相连。汤姆说:“从父亲身上我学到最重要的两件事——常识与一致性。不了解的事就不要投,投资必须与股东站在同一阵线。”
米尔纳家族至今仍定期增持Soul Patts股份,以行动证明信念,“如果你自己都不买,就没资格告诉别人去买。”
家办新智点认为,Soul Patts的传承逻辑可归纳为三点:
血脉延续:从路易·帕蒂森到米尔纳,虽改姓但血缘不断。外甥与舅舅的继任,既保持家族归属,又避免外部干预。
能力优先:历任掌门人皆在公司长期历练后上位。譬如,罗伯特自1984年起任董事,至1998方接任主席。
制度传承:股权集中、低杠杆与分红连续性,构成了可跨代延续的制度秩序。公司治理虽家族主导,但外部董事与专业经理人体系完善。
百年来,从路易·帕蒂森到罗伯特,再到第五代汤姆,他们共同诠释了家族信条——财富可以转手,信任必须传承。如今,第五代成员汤姆已开始参与公司事务。
目前,这家澳大利亚最古老的投资公司已传至第五代,形成“家族信托+专业管理”的治理框架。
董事长罗伯特坚持“董事不是来管理公司的”,强调权力分立,鼓励管理层与董事会保持坦诚沟通,让“坏消息比好消息传得更快”。这种机制避免了家族企业常见的权力固化,使公司始终稳健透明。
Soul Patts同样以职业经理人文化闻名。
托德·巴洛
现任CEO托德·巴洛出身悉尼西部工薪家庭,父亲是电工,母亲是护士。大学主修商科与法律后,他放弃律所高薪职位,加入Soul Patts旗下投行Pitt Capital Partners。“我想在小团队中学得更多,也能和公司一起成长,”他回忆道,“那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这种从内部成长、以信任累积的文化,成为Soul Patts稳定传承的关键。公司也偏好招聘“出身普通但自我驱动”的人才。
托德·巴洛认为,他们聪明、有韧性、有创造力,有想做得更好的冲劲。他反感听到“我在做我的工作”,认为真正的职业精神在于“超越期望”。在Soul Patts,朴实、勤奋与反内卷的“工人阶层精神”构成了企业底色。
在薪酬制度上,巴洛反对模板化的薪酬体系,更注重“激励的精准性”——用信任与责任激发长期动力,而非靠规则约束行为。
在这种治理文化下,罗伯特相信,即便有一天家族不再掌舵,Soul Patts也能延续价值。正如他与儿子汤姆所言:“我们是普通人,但彼此信任、彼此支持。”
在Soul Patts,没有贵族气,只有纪律、勤奋与长期主义。这种“治理重于血统、激励重于形式”的文化,让这家百年投资公司始终生机不减。
自1903年上市以来,Soul Patts始终以同一张资产负债表运作,成为澳大利亚少有的“永久资本”公司。没有赎回压力、不受短期波动影响,使其能在市场低迷时反向布局,捕捉流动性溢价。
托德·巴洛将成功归结为三点——优秀的团队、长期的视角与自由的资本。Soul Patts以灵活与逆周期投资为核心——在住房周期谷底完成与建材巨头Brickworks的合并,并正式跻身澳洲资本市场的“顶级俱乐部”——ASX50指数。
Soul Patts的投资风格稳健而进取,低配黄金,重仓煤炭、铜与铀,把握能源转型带来的长期机会。“我们更愿意投资那些会随时间变得更好的公司,而不是押注价格上涨的资产。”托德·巴洛表示。
Soul Patts的竞争力同样源于稳定团队与共享文化。核心成员共事逾15年(托德·巴洛超20年),激励机制与股东利益一致,资本可在上市股权、私募股权与信贷间灵活流动,以“全资产思维”持续寻找最优机会。
截至2025年9月,Soul Patts的实物资产约为29亿澳元。主要涵盖工业地产、农业及其他长期实物资产。其房地产敞口主要通过Brickworks–Goodman平台合作实现,蓝筹租户包括亚马逊、科尔斯等;同时,集团亦通过合作平台积极布局数据中心、养老社区等新兴长期资产领域。
近年来,Soul Patts加大信贷与私募股权配置:信贷组合内部收益率约15%,私募股权近三年年化回报约20%。2024年,Soul Patts净投资约10亿美元,其中5亿流向信贷领域,并通过发行4.5亿美元可转债补充“弹药”。
在私募股权方面,Soul Patts以“长期主题”为导向,聚焦具备全球竞争力和可持续增长潜力的行业,并重点锁定五大方向:能源转型、教育、农业、金融服务、医疗与养老,强调全球竞争力与可持续增长。其投资组合已具全球特征,包括北美经营建材业务Brickworks、新加坡电信公司2S与马来西亚医疗企业Apex等。
托德·巴洛认为,未来市场回报或趋温和,但Soul Patts的模式依旧稳健:“若能在多资产组合中持续实现两位数回报,同时保护资本、控制风险并保持流动性——那就是正确的投资组合。”
在喧嚣的市场中,Soul Patts以永久资本、耐心与纪律,继续做时间的朋友。
(《家办新智点》提醒: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家办新智点”(ID:foinsight),作者:Foinsight,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12 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