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年营收超10亿元、并已实现连续盈利的机器人公司,正加速奔向资本市场。
11月15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宇树科技”)已发布IPO 辅导工作完成报告,拟申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宇树科技IPO辅导完成
报告显示,宇树科技拟申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中信证券开展辅导工作。经辅导,中信证券认为,宇树科技已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符合上市公司相关要求。报告完成时间为11月10日。
宇树科技是一家民用机器人公司,专注于消费级及工业级高性能通用型足式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六轴机械臂、灵巧手等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今年6月,创始人王兴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透露,宇树科技年度营收已超10亿元,并且是业内少数实现连续盈利的机器人企业,公司规模约1000人。
对于宇树科技上市一事,王兴兴今年8月曾回应表示:“我们公司也在推动一些中规中矩的上市流程,某种意义上你可以认为我一直把公司上市当作去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就比如说面对中考啊高考,我觉得这是企业迈向更成熟的管理,更成熟的运营,一个阶段性的一个事情。这是对我们过去的9年多的时间的一个交代,也是对股东的一个交代”。
伴随着上市辅导完成,宇树科技距离IPO申请仅差“临门一脚”。
宇树科技上市之路走的还算顺畅。
早在今年7月8日,宇树科技便开启上市辅导,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双方通过公开发行辅导监管系统提交了辅导备案登记材料。业内投资人称,其“第一落点”预计为科创板。
7月18日,中国证监会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对辅导备案报告进行了公示。
宇树科技公示辅导备案报告
辅导备案报告显示,宇树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王兴兴,王兴兴直接持有公司23.8216%股权,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控制公司10.9414%股权,合计控制公司34.7630%股权。
随后在9月2日,宇树科技对外发布声明称,“公司正积极推进首次公开募股(IPO)的筹备工作,预计将于10月至12月间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届时相关运营数据将正式披露。”
彼时其还简要介绍了公司营收结构。以2024年为例,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组件产品的销售额占比分别约65%、30%和5%。其中,约80%的四足机器人应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而剩余的20%则用于工业领域,如检查与消防;人形机器人则完全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
10月,中信证券提交了“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第一期)”。报告透露,宇树科技2025年第五次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更名的议案》,决定公司更名为“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前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宇树科技公司概况。资料来源:天眼查
很快,10月23日,据天眼查App显示,宇树科技完成更名。同时,王兴兴由执行公司事务的董事变更为董事长。
11月10日中信证券披露了《关于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完成报告》。
中信证券在报告中表示,整个辅导过程主要发现并改进了两个方向的问题: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规划和公司治理及规范情况。截至11月10日,辅导对象已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符合上市公司相关要求。
这意味着,宇树科技的境内上市辅导工作已全部完成,择日将正式递交招股说明书。
作为从研究生实验室走出的具身智能“启明星”,宇树科技已实现机器狗全球销量领先、人形机器人“标杆”。
王兴兴是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6届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硕士期间,王兴兴独立开发了使用低成本外转子无刷电机驱动的全自由度高性能四足机器XDog。整个初代产品的研发包括了四足机器人控制的仿真验证、永磁同步电机的选型、电机驱动板的设计及驱动程序的开发、主从控制架构的设计、单腿设计及测试和整机控制程序的开发与测试。此低成本方案,目前已经成为广泛流行的四足机器人发展方向。
宇树科技发展历程。图片来源:国泰海通
2016年6月,王兴兴硕士期间及毕业答辩后公布的机器人测试视频被海内外多个媒体报道。当时还在深圳工作的王兴兴决定抓住机遇,创立宇树科技。
2016年至2019年,为宇树科技的技术沉淀期。宇树科技以XDog四足机器人为原型,推出首款商业化产品Laikago,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
2020年至2022年,宇树科技开始打造消费级产品。2021年推出的Go1消费级机器狗,以1.6万元的定价进入消费者市场。
2023-2024年,宇树科技开始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陆续推出H1、G1两款产品,后者以9.9 万元定价刷新行业,推动人形机器人走向实用化与商业化。
2025年后,宇树科技真正成为“明星”。春晚上的“一舞”,让其红遍中国,也让资本市场对其充满期待。
今年6月份,宇树科技曾宣布完成C轮融资交割。腾讯、中国移动、阿里系资本、吉利控股等产业巨头悉数入局,融资金额接近7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宇树科技的注册资本也从288.9万增加到了3.64亿元,已为IPO上市铺好了路。
宇树科技此前融资也并非一帆风顺。
2016年成立的宇树科技,靠着2017年拿到的个人投资者尹方鸣200万元注资,占股20%,完成关键的种子轮投资,才得以起步。
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为宇树科技攒局
随后,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攒茶局,请来雷军、王兴、周源、宿华等大佬,为宇树科技拉投资。但当时最终无果。只有极客公园旗下的变量资本在2018年带头投资了宇树科技。
2020年开始,宇树科技的融资路开始顺畅起来,大咖云集。当年年1月、5月,完成Pre-A轮、Pre-A+轮融资,红杉中国两次押注。
与此同时,2017年的茶开始有了“后劲”。
先是2021年,雷军的顺为资本才进入宇树科技,领投千万美金A轮融资;后有2024年2月,宇树科技完成近10亿元B2轮融资,王兴背后的美团战略投资部加入。
……
截至目前,根据天眼查数据,宇树科技已经完成10轮融资,最新C轮投后估值突破120亿元,老股东跟投比例超过90%。
宇树科技融资历程
宇树科技的投资名单不仅星光熠熠,有美团、腾讯、阿里、红杉中国、顺为资本、经纬创投、深创投、中国移动基金、蚂蚁、吉利资本等,还与业务存在协同性,加快场景落地。
不断获得融资的背后,是较为不错的营收状态。
据王兴兴透露,宇树科技的年营收超10亿元。另有宇树科技早期投资人透露,自2020年以来,宇树科技的财务报表每年都保持盈利状态。
此外,王兴兴还表示,宇树科技自2018年起就布局出海业务,近几年每年的出海业务占比在50%左右。
宇树科技产品矩阵
而这,主要靠两大业务线支撑:机器狗和机器人。
机器狗方面,以XDog为基础,宇树迭代出分别面向消费级和工业级场景的产品。
宇树科技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推出了多款机器狗产品,Go系列面向消费级、尺寸更小、价格更亲民,B系列面向行业级、性能更出色。
其中,Go2和 B2分别是两种应用场景的典型代表。
Go2为平价智能的“宠物狗”。主打家庭、娱乐等消费级市场,以不到1万元的价格进入市场,推出AIR、PRO、MAX、EDU、-W五个版本,其中 EDU和-W版本可供二次开发,可执行握手、开心、扑人、越障攀爬、倒立等多种动作姿态,配备智能伴随系统、语音对讲麦克风,辅以激光雷达全地形感知。
B2为工业助手。具有速度快(高达 6m/s)、扭矩大(360N·m)、越障能力强(40m 高台)、负载大(40kg)等能力,可适应碎石、流水、山地等复杂路面,可应用于电力巡检、应急救援、工业检测等场景,已在青岛消防正式列装。
人形机器人方面,则是机器狗领域的技术积累,已推出H1、G1 两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宇树的人形机器人定位通用型,强调硬件和产品性能,目前已在工厂、门店、科研、比赛中应用。
两款产品的区别在于:H1定价更高,为65万元、扭矩更大、负载更高,侧重于工业等复杂场景或对性能有更高要求的科研机构,已进入蔚来合肥工厂承担高危部件搬运和狭小空间巡检任务;G1主打性价比,基础版仅9.9万元,其灵活性更高、操作更精准,侧重消费娱乐、科研教育等领域。
2023年全球机器狗销量占比。数据来源:开源证券
目前,宇树科技机器狗业务已经可提供充足的造血能力。数据显示,2023年宇树机器狗全球销量市场份额接近70%,公司机器狗一半以上的销量销往国外;人形机器人也已有出货,2024年宇树人形机器人出货量约为1400台,是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最高的企业。
宇树科技之所以能够在商业化上走的比较靠前,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首先是95%以上核心硬件自研、人形机器人与机器狗间零部件复用(迁移率达60%),构建极致的成本优势。
其次是技术表现不俗,利用模仿和强化学习运控算法,搭配自研高精度电机,可实现很多高难度动作。
最后是产业卡位精准。宇树通过开放底层资源、硬件可扩展性设计和开发者生态建设,提供全链路二次开发支持,率先满足科研、教育机构等客户需求,加速商业化;开发者数据又可反哺产品迭代,形成商业化和产品迭代正循环。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宇树科技目前大部分收入来自科研机构和AI公司的B端订单,消费级市场尚未真正打开。其量产的人形机器人G1虽以9.9万元定价冲击市场,但续航能力、运动灵活性等关键指标仍需验证。
伴随着IPO的推进,宇树科技也将迎来更多的资本和更大的市场考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赛博汽车”,作者:章涟漪,编辑:邱锴俊,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17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