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排名出炉:哥大断崖式下滑,MIT稳居CS榜第一

【导读】就在刚刚,2026 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出炉!哥大从第2跌到第15,伯克利公立逆袭,榜单格局重写。2.2万名学生集体诉讼、900万美元和解,让常青藤的光环彻底蒙尘。所谓「稳定」,不过是算法托底的假象,真正的震荡,还在后面。

每年秋天,美国高等教育界都会迎来一场「期末大考」——U.S. News最佳大学排名。 

它不仅牵动数百万学生和家长的择校决策,更在全球范围内左右着学校的声誉与资源。 

2026年的榜单刚刚揭晓,看似格局稳定,却暗藏涟漪。 

尤其是哥伦比亚大学:从顶尖常青藤跌落谷底的风波,至今仍未真正过去。 

而在新榜单公布的同时,U.S. News罕见点名——对哥大未来的排名资格,仍「继续评估」。 

哥大塌房,从榜首荣耀到数据黑洞

在今年的榜单里,哥伦比亚大学依然被列入U.S. News的「全美最佳大学」之列,但它的名字已经带着一层阴影。 

三年前,这所常青藤名校因为被曝出多项数据造假而被「摘榜」,从此陷入信任危机。 

事情的起点要追溯到2021年。哥大当时对外承认,在向U.S. News提交的统计中,至少两项关键指标存在误报:本科班级规模以及拥有终端学位的教师比例。 

这些数据直接影响了「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评估维度。 

更让人担心的是,哥大始终没有正面回应外界质疑的另外三项指标——全职教师比例、师生比和教学支出。 

直到今天,外界依旧不知道虚假提交究竟持续了多少年,又具体影响了哪些届学生。 

丑闻带来的连锁反应随之而来。 

2022年,U.S. News直接把哥大从多个依赖数据的排名中剔除;2023年起,又有一桩联邦集体诉讼摆上台面。 

诉讼代表的是2016至2022年间入学的约2.2万名学生,他们声称,学校通过虚假数据攀升排名,误导了他们的择校与投资决策。 

最终,哥大选择以900万美元和解,虽未承认「造假」事实,但不得不公开表示「深切遗憾其报告中存在缺陷」。 

然而,遗憾并不能换来透明。 

即便到了2026年新榜单发布,U.S. News依旧强调:哥大的排名数据并非直接来自学校,而是基于教育部下属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的公开数据填充。 

而关于如何保证未来提交信息的真实、如何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哥大至今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在这场风波中,学界内部的声音也不断推波助澜。 

哥大数学教授Michael Thaddeus就曾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学校报告的「小班比例」和「全职教师比例」与实际情况存在巨大出入。 

所以,当U.S. News在今年的榜单中「保留」哥大时,也罕见地加了一句批注:对其未来的纳入资格,将持续进行评估。 

一个曾经位列全美第二的名校,如今不得不在聚光灯下接受检视,这大概就是「声誉塌方式崩塌」的最直观写照。 

哥伦比亚大学在U.S. News排名中的上升轨迹(1988–2022)。2021年达到历史最高第2位,但随后的数据丑闻引发巨大争议。 

热门专业洗牌,CS称王,护理突围,商科工程稳固

热门专业洗牌:CS称王,护理突围,商科工程稳固 

如果说综合排名里是哥大「塌房」,那么在专业榜单中,则是另一场「洗牌」。 

计算机科学:MIT、CMU、Stanford三强垄断

在2026年 U.S. News本科计算机科学专业榜单里,MIT稳居第一,卡内基梅隆和斯坦福并列第二,继续营造三强格局。 

哥大虽然在综合排名还算「看得见」,但在CS领域的存在感并不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公立大学正加速追赶。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 的本科CS项目在2026年全美排到第12,远高于其综合排名(第29)。 

这说明,单看综合名次,可能低估了这些学校在专业领域的真实实力。 

此外,行业趋势也印证了专业学生的判断。 

在2025年计算机科学就业市场中,关于技术型角色(比如机器学习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网络安全专家等)的需求继续强劲增长,尽管市场对编程基础任务因自动化与AI的影响开始有衰退现象。 

这意味着,学生在选择学校或专业时,往往更看重「该专业能否训练我进入高需求行业」「毕业后是否能就业」这类实用指标,而不仅是学校的整体排名。 

护理:杜克称王,常青藤靠边

在2026年U.S. News护理本科排名中,杜克大学稳居第一,宾大和埃默里并列第二。 

这类专业榜单往往与就业市场紧密挂钩——护理专业在美国就业需求长期旺盛,但在综合排名里,杜克并没有进入前十,这种反差正凸显了「专业强≠综合光环」。 

商科与工程:老牌劲旅延续霸权

在本科商科榜单中,MIT与宾大并列第一,伯克利位居第三 

工程学方面,MIT、斯坦福和佐治亚理工继续领跑。 

这里的格局几乎没有悬念,但依旧显示出这些老牌强校在就业导向的专业学科中稳固的统治力。 

榜首稳了!TOP20格局生变

在综合榜单上,依旧是熟悉的老面孔稳坐前排。 

普林斯顿大学连续第14年蝉联全美第一,MIT排名第二,哈佛第三,三强格局几乎不可撼动。 

但在TOP20阵营里,暗流已经涌动。 

斯坦福和耶鲁并列第4,芝加哥大学跌至第6,而杜克、约翰斯·霍普金斯、西北和宾大并列第7,格局趋向胶着。 

哥大在数据丑闻后一路下滑,今年被压到第15,与伯克利并列。这也让「公立一哥」加州伯克利重新抢回了不少风头。 

值得注意的是,加州体系大学和密歇根大学、UCLA等公立强校正在全面上攻。 

UCLA、密歇根、范德堡与莱斯等学校,逐渐逼近TOP15门槛,显示出公立大学在性价比、科研产出和社会流动性指标上的强劲上升势头。 

这一跌落,正是丑闻余波的直接体现。与此同时,公立名校伯克利能与常青藤并肩,也说明加州体系的学术与资源在持续上升。 

与此同时,常青藤内部的分化也在继续:普林斯顿、哈佛依旧强势,但哥大和布朗明显承压。 

综合来看,常青藤的「集体神话」正在破碎,取而代之的是更分化、更动态的竞争格局。 

学术光环 vs 就业导向,两份榜单的对撞

更耐人寻味的是另一份榜单——LinkedIn就业导向排名,直接按照毕业生流向高薪岗位的情况重新洗牌。 

在这里,杜克、宾大、康奈尔集体爆发,挤进前列;而MIT、斯坦福、哈佛虽然依旧强势,但并没有在就业榜单上完全碾压。 

哥大则更为尴尬:综合排名仍在TOP20,LinkedIn榜单却掉到第18位,远不如它在学术榜单上的位置。 

这说明,就业市场眼中的「好学校」,有时和传统学术排名大相径庭。 

整体来看,榜单表面稳定,暗流却在涌动。 

综合排名映照声望,专业榜单反映学科优势,而就业榜单则揭示现实回报。 

当常青藤的光环褪去,公立大学的性价比上扬,再加上就业榜单的「当头一棒」,美国高校的排名叙事正被彻底改写。 

对学生和家长来说,U.S. News不再是唯一的「圣 经」,而只是众多参考系中的一种。 

排名游戏的真相也许只有一个:它不仅是学校的竞争,更是数据、算法与社会预期之间的较量。 

参考资料: 

https://www.usnews.com/education/blogs/college-rankings-blog/articles/2025-09-22/u-s-news-will-continue-to-evaluate-columbia-universitys-inclusion-in-the-2026-best-colleges-rankingshttps://www.usnews.com/best-colleges/rankingshttps://www.reddit.com/r/ApplyingToCollege/comments/1no5b83/us_news_national_college_ranking_released/ 

https://www.bostonglobe.com/2025/09/23/metro/best-colleges-2026-new-england/?utm_source=chatgpt.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编辑:倾倾 ,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0-27 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