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扎痛失老将!PyTorch创始人之一今早官宣离职,加入Meta十一年,一手打造出响彻AI界的PyTorch。如今,离职原因也很纯粹:不愿余生只与PyTorch绑定,去开启下一个新篇章。
刚刚,PyTorch创始人Soumith Chintala官宣,将于11月17日离职Meta!
原因很简单,不想一辈子搞PyTorch。
另一个原因是,正好休长假回来,Soumith发现项目没有自己也转得挺好,这恰恰是转型最佳时机。
Soumith加入Meta十一年,八年领导PyTorch项目,一手将它带大,如今AI圈超90%的人都在用。
可以说,Soumith整个职业生涯全在这儿了。
他发文表示,「要说离开,真是我人生里最难下的决定之一。不过,现在心怀圆满,无憾离去」。
一时间,来自学界,以及OpenAI、特斯拉、英伟达、Hugging Face等大厂和初创的AI大牛们,纷纷向Soumith送上告别与祝福。
Karpathy称,自己经历过那么多ML框架的折腾,每次都得几乎重写所有代码,但从Torch转向PyTorch至今,是体验最愉快、最久的。
在那个20维的目标和约束设计空间中,它无疑碰到了时代的「金矿」。
LeCun也深切地送上了祝福。
为了好好道别这十一年来的职业生涯,PyTorch创始人Soumith Chintala特意写了一封离别信——
告别Meta与PyTorch
终于到了这个时候…
2025年11月6日
如今,PyTorch已能处理百亿亿次级别的训练任务,为那些正在重新定义智能的基础模型提供着动力。
几乎每一家顶尖的AI公司都在生产环境中使用它。从麻省理工到印度的乡村,它的身影遍布各地课堂。
我曾梦想让那些工具触手可及?如今它们做到了。我曾想降低行业的入门门槛?如今这门槛已几乎不复存在。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前方仍有长路要走。只要AI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PyTorch就需要不断追赶。
但我们不应因执着于未来,而忘记了我们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
致所有与我并肩作战的伙伴们——你们相信研究应充满乐趣,工具应优雅美观,开源能改变世界——谢谢你们。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征程,而是我们共同的旅程。
我的下一站是哪里?去做一些小而新的事,一些我尚未完全理解的事,一些会让我感到不适的事。
我本可以调去Meta内部的其他岗位,但我需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需要重新开始,去做一些小事。
如果不去尝试Meta以外的世界,我将永远活在「要是当初如何如何」的遗憾中,这是我无法接受的。
离开,真的很难。
我或许坐拥AI行业中最有影响力的位置之一:我领导着驱动整个AI产业的软件层。各大AI公司和硬件厂商的巨头,我都能随时联系到。这种影响力确实难以割舍。但最终,我的好奇心占了上风。
请继续让AI变得酷炫又好用。我会一直关注着。也许会提提issue。但绝对会继续参与其中。
我不想一辈子都扑在PyTorch上。我不想像Guido或Linus那样,几十年来被一件事绑得死死的。
去年十一月,恰逢我女儿出生,我便开始与Aparna筹划我的退出。我的目标是,在我离开时,能让PyTorch处于一个良好而稳定的状态。
到了今年八月,在我休第二段育儿假的时候,我知道时机已到:Edward、Suo、Alban、Greg、John、Joe和Jana都已准备就绪。
团队面临着棘手的人员、产品、技术和组织问题,但他们(不像过去那样)并没有觉得需要指望我来解决。
他们为PyTorch大会打造的产品路线清晰一致——真的非常清晰一致。
那些我曾亮起红灯的问题,如今也已步入正轨。这个项目不再需要我了。
与2020-2022年(当时我卸任去做机器人项目,后来因Lin、Dima和Dwarak离职而回归)不同,这一次,我坚信PyTorch真正有了韧性。
PyTorch文化的核心传承者——Greg、Alban、Ed、Jason和Joe如今都已坐镇决策席,而与他们价值观高度一致的Suo、John和Jana也加入了进来。
并且,还有一长串价值观同样契合的人才储备,一旦有人离开,他们随时愿意补上。
有许多细节让我对这个团队充满信心:John在Julia和开源领域深耕多年(实际上,我们在2015年就一起写过一个Torch.jl),Suo是我过去两年里最强大的系统构建者和战略伙伴,而Jana长期致力于弹性核心系统的研发,过去几个月我与她的多次深入技术和组织探讨也让我倍感安心。
而2025年的产品线和执行力,将足以打消任何剩余的疑虑。
我相信,这支PyTorch团队将会取得非凡的成就。PyTorch的风格或许会因为我不再从顶层施加个人品味而有所改变,但我确信,它的核心价值观将保持不变,产品也必将继续出色。
FAIR早期的岁月简直美妙绝伦。我曾是一个由顶尖天才组成的小家庭的一员,我们一起开诚布公地构建着最前沿的AI。
从与Emily Denton、Rob Fergus、Leon Bottou、Martin Arjovsky以及(如今已是传奇的)Alec Radford合作研究 GAN,到与Gabriel Synnaeve一起构建星际争霸机器人,再到与Howard Mansell共同搭建第一个FAIR集群,以及与Adam Lerer和Piotr Dollar携手进行物体检测,直到最后构建PyTorch。
那段时光的乐趣难以言表。2015和2016年或许是我一生中效率最高、职业生涯最愉快的两年。我大概会用一生去回味那段浪漫的岁月。
我刚加入FAIR时,有严重的「冒名顶替综合征」,头三个月过得异常艰难。我必须不遗余力地感谢Andrew Tulloch,他是我遇到过最体贴、最善良、最热情的导师,没有他,我不可能坚持下来。
单单是他重回Meta这一点,就让我对公司的未来极其看好。
我在PyTorch的时光是特别的。
我热爱构建它的方方面面——设计、管理、担任产品经理、技术负责人、沟通主管、文档工程师、发布工程师、修复bug、推动增长、与数百人协力将其打造成一个连贯的产品,再到将其移交给行业利益相关方——我享受这整个过程。
致Meta的PyTorch核心团队:工程师、研究员、开源维护者、文档作者、CI基础设施同仁、硬件合作伙伴以及社区建设者们。致Meta内外成百上千的同仁们——谢谢你们。是你们将一个程序库变成了一场运动。
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但我不能不提Adam Paszke, Sam Gross, Greg Chanan, Joe Spisak, Alban Desmaison, Edward Yang, Richard Zou, Tongzhou Wang, Francisco Massa, Luca Antiga, Andreas Köpf, Zach DeVito, Zeming Lin, Adam Lerer, Howard Mansell 和 Natalia Gimelshein。还有Schrep。是他们让项目得以成功发布。
后来,又有更多人成为了中流砥柱:Lu Fang, Xiaodong Wang, Junjie Bai, Nikita Shulga, Horace He, Mark Saroufim, Jason Ansel, Dmytro Dzhulgakov, Yangqing Jia, Geeta Chauhan, Will Constable, Briah Hirsh, Jane Xu, Mario Lezcano, Piotr Balecki, Yinghai Lu, Less Wright, Andrew Tulloch, Bruce Lin, Woo Kim, Helen Suk, Chris Gottbrath, Peng Wu, Joe Isaacson, Eli Uriegas, Tristan Rice, Yanan Cao, Elias Ellison, Animesh Jain, Peter Noordhuis, Tianyu Liu, Yifu Wang, Lin Qiao以及其他数百位同仁。
如果不能在此将所有应提及的人一一列出,我将深感愧疚。没有你们,PyTorch将一无是处❤️。
打造PyTorch最快乐的瞬间,莫过于遇见那些热切分享着喜悦、热爱和反馈的用户。我记得在2017年的NeurIPS大会上,一位研究生走到我面前,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他说他为了自己的研究苦苦挣扎了三年,但在使用PyTorch的三个月里就取得了巨大进展,足以顺利毕业。
那一刻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所做的一切意义非凡,它对许许多多的人都至关重要,即便我们不常听到他们的声音。
我确实怀念PyTorch社区曾经的亲密无间,那时的三百人大会就像一场大型家庭聚会。
但考虑到PyTorch今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我认为这是微小的代价——是的,如今的大会已有三千人规模,能够影响市场格局的合作也在这里达成,但它正帮助着数量级更多的人们完成他们最出色的AI工作。我怀念那份亲密,但更为这份成长感到自豪。
致Mark Zuckerberg和Mike Schroepfer,你们坚信开源至关重要,并且是一项稳健的商业战略。这一点在商业进程中极难被多数人理解,但我们却在这个战略上步调完全一致,甚至无需商讨。没有你们二位,就不会有FAIR,也不会有PyTorch。而这两者对我而言,意义非凡。
致Yann LeCun和Rob Fergus,感谢你们打造了我所深深敬仰的那个美妙的早期FAIR。
致Aparna Ramani,我在Meta见过的最出色的领导者之一,你为团队设立了极高的标准,才华横溢,能在同一次对话中游刃有余地探讨底层基础设施系统和行业战略,并且是一位绝对的执行力超人!我从你身上学到了太多。
致Santosh、Kaushik、Delia、Oldham和Ben,感谢你们如此热忱地欢迎我加入基础设施部门。对于我这个来自文化迥异的FAIR的人来说,是你们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让我融入了这个大家庭,谢谢你们。
致所有在PSC这场视频游戏中一路支持我的经理们——Serkan, Howard, Jerome, Abhijit, Yoram, Joelle, Aparna和Damien——我欠你们一辈子的酒。
就此暂别。
—Soumith
Soumith Chintala在印度海得拉巴长大,现居纽约。
他毕业于纽约大学(NYU)和韦洛尔理工学院(VIT Vellore)。
此前,他在Meta和纽约大学工作,专注于AI基础设施、AI研究和机器人学。
可以看到,从2014年入职后,Soumith在Meta就像升级打怪一样,不断晋级到VP级别。
最核心的角色,当属联合创立PyTorch。
他还在PyTorch和Torch论坛上回答了数千个问题,为此投入了生命中相当大一部分时间。
个人的研究领域曾涉及物体与行人检测、图像、视频的生成式建模、游戏AI,以及机器学习系统研究。
在2012年前,他还曾与Pierre Sermanet和Yann LeCun一同维护EBLearn,一个基于C++的深度学习框架。
在图像生成及其他 AI 领域,Soumith发表了多篇高被引AI研究论文,其中包括名声大噪的GAN。
作为合著者,他发表了三篇高被引论文:LAPGAN、DCGAN和Wasserstein GAN。
此外,Soumith还参与了NYU家庭机器人项目,希望打造一个处理各种家务的家庭机器人。
而他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一个世界模拟器,让机器人在「脑海」中推演各种场景并选择最优解。
目前,他和合作者Lerrel Pinto一起,使用名为Hello Robot | Stretch机器人,取得了一些成就:
其中包括,机器人通用模型、CLIP-Fields、Holo-Dex等。
在投资领域,Soumith的投资大多在个人的社交圈内——主要是当朋友们创业时,除此之外很少投资。投资过的公司包括Runway、1X、Osmo、Anthropic、Together.ai、Lepton等。
参考资料:
https://soumith.ch/blog/2025-11-06-leaving-meta-and-pytorch.md.html
https://www.linkedin.com/posts/soumith_im-stepping-down-from-pytorch-and-leaving-activity-7392267275422306305-DHmA/
https://x.com/soumithchintala/status/198650307073455756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作者:新智元,编辑:桃子 好困,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07 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