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漫剧走向MCN模式

AI漫剧正加速拥抱MCN模式,近期行业动作尤为密集。

9月,快手率先推出“灵感・新纪元AIGC创投计划”,将漫剧与可灵AI深度绑定,以单项目最高1000w灵感值、1亿流量投入及算力成本全覆盖的力度,开启类MCN孵化模式。10月22日爱奇艺跟进,推出面向多元创作主体的“觉醒计划”,用低门槛合作模式降低入局门槛,延续MCN式开放合作逻辑。

B站同步发力的“觉醒计划”更具MCN分润核心特征,覆盖30%-100%制作成本的同时,给出最高80%分成比例,还将其纳入小说短剧分润体系,强化创作主体绑定。11月10日抖音版权中心更新“精品漫剧激励政策”,完善从IP到变现的全链路支持,进一步补全MCN模式的变现闭环。

各大平台的真金白银扶持,本质是 MCN 模式在 AI 漫剧领域的落地。平台想要通过流量、算力、资金的资源倾斜,让AI漫剧跑通账号模式,为自身减压。

AI漫剧MCN化,缩减的是平台的压力

“其实短剧平台押宝AI漫剧很正常,漫剧跑通账号模式,为成本负责的将从平台方变成账号运营方。”小麟是某长视频平台旗下开放平台的运营,她所在的平台已经布局短剧赛道两年多,也算是见证了短剧市场从蓝海到红海的快速转变。

据小麟回忆,2023年时,一部中等制作的真人短剧分账都能翻三倍左右,但今年上半年,她所在的平台监测到有近40%的新剧分账连成本都收不回,这说明短剧市场的存量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

经过数年爆发式增长,平台急需找到新的运营模式打破成本困局。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账号作为内容供给的“轻骑兵”进入了平台的重点扶持名单,而AI漫剧则成为承载这一战略的核心载体。

“为什么要扶持账号?因为平台需要内容运营的新模式。”在小麟看来,AI漫剧如果真能跑通账号模式,那就意味着短剧平台打破了和短视频平台的壁垒。“此前红果用免费快速打开市场,大家都猜测红果最终还是会回归会员制。但从红果和抖音整合中台、合并业务等举动就能看出来,字节跳动正在寻找全新内容运营模式。”

更关键的是真人短剧成本正在飙升,平均制作成本从两年前的20万-30万元涨到50万元左右,顶流演员日薪甚至达3万-5万元。与此相对的是,题材红利耗尽、内容同质化严重,用户付费率仅在0.5%-1%之间徘徊。

在存量竞争的当下,短剧平台既面临分账亏损、广告变现内卷的压力,又要应对用户留存下滑的难题,传统依赖头部制作方的重模式难持续,必须转向低成本、高灵活度的个人创作者生态,AI漫剧就成了最合适的选择。

“我们现在推行的高分成政策,就是要降低个人创作者的入局门槛。”小麟透露,AI把漫剧制作成本压下来了,平台再补上流量和补贴,相当于现阶段入局的创作者根本没有试错成本。

账号模式在灵活性上也是头部制作方比不了的。“一个AI漫剧账号一旦成功晋升为IP,就意味着手握可无限复用的数字资产,能实现跨题材、长效化的IP深耕与变现。”

比如说做末世题材的AI漫剧账号面临增粉困难的时候,完全可以用已经生成的形象再讲一个全新的故事。“用户目前对AI漫剧是很包容的,只要是有意思的题材,不管是末世、悬疑、探险还是复仇都会买账。”

在这些方面,AI漫剧相较于真人漫剧,优势也十分明显。

首先,真人短剧目前还没有完全进入IP阶段,仍然是一锤子买卖,导致账号难以持续运营和更新:其次,真人演员受限于档期、片酬波动和个人口碑风险,都使得IP续作的稳定性极差;最后,真人短剧在题材与场景的拓展上也深受制作成本与拍摄实景的限制,而AI漫剧能零成本适配超现实、小众化题材,快速响应市场热点。

而这些远超真人短剧的独特优势,恰好精准击中了平台在存量竞争中的核心痛点。就是平台既要摆脱高成本、高风险的重运营枷锁,又要破解内容供给不足、用户留存乏力的难题。AI漫剧的低成本、高灵活度 IP长效运营能力,刚好为平台探索新模式提供了突破口。

说到底,AI漫剧MCN化的核心价值,正是帮平台精准缩减了真人短剧时代的多重压力。不用再背负动辄几十万元的高额制作成本,仅靠低成本、高灵活度的个人创作者生态,就能实现平台内容的持续填充与高效运营。

这也是为什么各大平台甘愿砸下流量与补贴,全力押注AI漫剧账号模式的关键,毕竟能同时破解成本、风险、留存三大难题的新路径,在存量竞争中实在难能可贵。

AI+漫剧,怎么就成新生意了?

“AI漫剧并非新鲜概念。”小麟告诉骨朵,早在2019年前后,手绘风格的动画内容就掀起过一阵热潮,@王蓝莓、@我是不白吃等账号曾凭借生活化剧情和鲜明人设站稳脚跟,逐渐成长为短视频动画领域的头部IP,但许多同期崛起的博主没能走到最后。

比如@狗哥杰克苏、@天神馆主叶墨、@我的狐仙女帝等曾坐拥千万粉丝的账号,后来都陆续停更,淡出大众视野。“在我看来,现在更新的AI漫剧和早期的动画番账号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一分钟左右的动画内容,只是AI漫剧的成本更低。”

小麟认为,当年那些漫剧账号没跑通,核心问题还是成本。“你不能说现在AI漫剧的质量远超当时的动画番账号。”她补充道,早期动画番账号的制作完全依赖手绘团队,从单集分镜绘制、上色到配音,每一步的人力成本都不低。

而要想在真人为主的短视频赛道脱颖而出,就必须频繁更新。“那会儿为了在平台抢流量,许多真人账号一天三更,动画番账号没有大量的资金支撑,肯定面临停更。”小麟认为,除了长期输出的成本压力,还有一方面是当时平台没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创作者只能靠广告植入变现,既没有分账、流量补贴,也没能形成账号化的运营逻辑。

“就像早期真人短剧一样,都是‘一剧一变现’,没法沉淀粉丝和IP价值,撑不下去是必然的。”而AI技术的介入,正好破解了当年漫剧的发展瓶颈。小麟解释,以前手绘一集漫剧可能需要3-5天,现在用AI工具生成分镜、渲染画面,半天就能完成,制作成本直接降低70%以上,这让个人创作者“零成本试错”成为可能。

更重要的是,现在平台都在力推账号模式,不是单一作品的短期合作,而是通过高分成和流量倾斜,鼓励创作者沉淀数字形象、深耕垂直题材,这和当年“只看单条内容数据、没有长效支持”的环境完全不同。

“当年和@狗哥杰克苏同期停更的账号,很大程度是因为手绘团队撑不起高频更新,也没法快速迭代题材。”小麟举例,现在的AI漫剧创作者,既能用同一套数字形象跨题材创作,又能根据用户反馈快速调整剧情,平台还会帮着打通付费番外、衍生品带货等变现链路。

这种“技术降本+平台扶商+账号IP化”的组合,让漫剧从当年的“小众创作”变成了“可规模化、可长效盈利的新生意”,这也是各大平台争相加码的核心原因。

不过AI降低制作门槛的同时,也拉齐了行业的基础能力基线。“据我们运营系统检测,现在半年内上线的AI漫剧已超5000部,供给量月复合增长率达83%,题材又开始向‘霸总’‘重生’‘末世’等传统短剧热门方向集中,同质化即将成为下一个问题。”

正如小麟所言,现在平台都在赌,但没人能确定AI漫剧的天花板在哪。它确实破解了过去的成本难题,但要真正跑通账号模式,还需要等到平台缩减补贴竞争稳定后,验证其能否靠内容本身实现持续盈利。

而平台通过高分成、流量补贴搭建起个人创作者生态,本质是初期 “用小钱换生态” 的阶段性策略。相信当AI漫剧的账号模式彻底跑通时,补贴自然会逐渐消失。当个人创作者形成规模化供给,账号IP能自主实现长效变现,平台就不再需要靠补贴吸引入局者。

届时MCN化的生态已经能自我循环,创作者靠账号盈利,平台也能缩减成本压力,现在的补贴成本也会转化为更高效的商业闭环,这才是平台押注AI漫剧账号模式的最终目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骨朵网络影视”(ID:guduowlj),作者:95,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17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