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旗下Grokipedia被批抄袭维基百科,引入无来源错误信息

当地时间11月17日消息,非营利性事实核查机构PolitiFact近日对xAI推出的AI驱动百科平台Grokipedia进行评估,认为其存在严重问题,包括内容剽窃和事实准确性缺失,严重损害其作为可靠信息来源的信誉。

具体而言,PolitiFact的调查分析了Grokipedia的885,279篇文章,发现其中大多数直接复制维基百科的文本,仅在部分条目中引入无来源支持的错误或误导性声明。xAI于今年10月推出该项目,本意是为维基百科打造强劲对手,却因这些问题引发广泛批评,专家担忧其AI生成机制可能进一步放大信息传播风险。

在10月27日Grokipedia上线后一天,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本人曾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宣称:“Grokipedia将在广度、深度和准确性上超过维基百科几个数量级。”这一野心勃勃的声明源于xAI旗下的聊天机器人Grok,该机器人被指示扫描维基百科前100万篇文章,并“添加、修改和删除”内容。

马斯克在10月31日的“All-In”科技播客节目中进一步解释:“这意味着研究互联网上所有公开可用信息,纠正维基百科的错误,并添加更多上下文。”

然而,PolitiFact的审查揭示了Grokipedia存在内容剽窃和事实准确性缺失的缺陷。维基媒体基金会首席产品和技术官塞莱娜·德克尔曼(Selena Decklemann)对此向PolitiFact表示:“即使是Grokipedia也需要维基百科的存在。我们鼓励善意使用开源内容,但像Grokipedia这样的平台通过不透明算法选择性提取志愿者创作的内容,这一点尤为紧迫。”

抄袭模式:96%相似度下的“改头换面”

Grokipedia的页面格式模仿维基百科,包括底部参考列表,但实际内容高度依赖后者。根据抄袭检测工具Copyscape的分析,许多文章与维基百科的匹配度高达96%。例如,“Monday”(星期一)条目在Grokipedia中涵盖了该星期的词源、宗教节日和文化引用,却完全省略了维基百科的22个参考来源,仅标注“内容改编自维基百科,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许可”。

维基百科的许可允许复制、重新分发和改编内容,前提是注明出处并保持相同许可。但Grokipedia在复制时常忽略引用列表,导致读者无法验证信息来源。另一例是军事理论概念“Culminating Point”(顶点),Grokipedia复制了维基百科的主体文本,却错误引用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的著作章节——该章节中并未引入这一概念。

PolitiFact审查了涵盖科学、音乐和经济等多领域的文章,发现Grokipedia常移除维基百科的上下文,以简化叙述,却牺牲准确性。东北大学传播研究副教授约瑟夫·里格尔(Joseph Reagle)指出:“维基百科的优势在于数以千计的志愿者的协作,AI更适合互动式应用,能接受反馈。Grokipedia忽略了这些核心本质。”

AI“事实检查”的误导陷阱

Grokipedia的AI干预并非总是“纠正”错误,反而制造新问题。PolitiFact发现至少一例明确误导:在“诺贝尔物理学奖”条目中,该平台复制维基百科内容后新增一句:“物理学奖传统上是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第一个颁发的奖项。”这一声明无引用支持,且明显错误。过去几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始终率先颁发。

德克尔曼强调:“与依赖快速AI生成内容的Grokipedia不同,维基百科的过程公开、可审查,并严格记录每篇文章背后的来源。”维基百科允许任何人编辑,并提供完整历史记录以确保透明,尽管曾因编辑争议(如加沙种族灭绝页面编辑被阻)而备受批评。

Grokipedia的编辑机制同样缺乏透明:注册用户可建议修改,但无编辑历史显示,错误修正过程不明,这让“事实检查”标签难以信任。

马斯克的xAI公司旨在通过Grok挑战现有AI格局,此次Grokipedia上线正值其与苹果和OpenAI的诉讼风波中,后者指控这些公司涉嫌压制AI竞争。

维基媒体基金会已注意到Grokipedia的抄袭问题,并呼吁平台善意使用开源内容。德克尔曼警告:“这些平台日益依赖我们的文章,却通过算法过滤志愿者劳动成果,这对教育生态构成威胁。”

本文来自“腾讯科技”,编译:无忌,编辑:郑萌萌,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17 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