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仗打了,又好像没打。
11月14日,就在蓝骑士纷纷换上橙色制服时,有网友发现,美团上线了“致敬蓝朋友”活动。只要在美团首页搜索“饿了么”,就会在相关活动页面看到一封“感谢信”,写给“亲爱的蓝”。
信中说,感谢他12年的相伴,纵然从此不再并肩,但请相信,真正的色彩,从不再融合中迷失,而是在独立中绚烂。落款是“永远记得你的黄。”
不得不说,美团是懂阴阳的。
如果按照以前的套路,口水仗马上就要打起来了,你说“黄的灵”,我说“蓝的赢”,他说“红的会赢”,你来我往。
讲真,我一直怀疑这是几家市场部在搞默契,热热闹闹地打嘴仗,连对方的皮毛都伤不了,反倒花花轿子人抬人,大家都白赚了很多流量。
6月,行业萌新淘宝闪购不就在三原色营销战中,确认了主力军地位吗?
多少让人意外的是,这把饿了么却很淡定。只是从11月15日开始,在饿了么APP搜索“美团”,页面会自动跳转至优惠券领取页面,且页面中还有一句“好好吃饭才是正经事”。如今的饿了么,也支棱起来了,整个一“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谁让它橙了呢,成了淘天发动机业务后,油箱也的确已加满,给油也痛快多了。
为了让用户好好吃饭,最近饿了么红包发得很大,随手就是十五二十,这也很好理解,在目前的竞争格局里,饿了么处在进攻位,持续以更优惠的体验来撼动用户心智。
昨天中午,我要点复购了大概五十次的餐,突然灵光一闪,淘宝闪购正在发大额券,赶紧点进去一看,果然,一份gaga的超级沙拉,原价69元,券后才47.7元。
原本,依靠高频复购,美团已进入红利期。但现在来看,它需要对于用户习惯保持高度警惕,因为习惯能被养成,也能被改变。
但不管怎么说,双方的竞争对于吃饭的你我,并不是什么坏事。
当一封“此情可待成追忆”的告别信,温情脉脉地放到网上,不知这背后是否有“只是当初已惘然”的遗憾。
的确,蓝和黄从来是值得尊敬的对手。2008年,作为中国第一个专注于外卖服务的平台,饿了么成立,比美团进入外卖行业早了五年。和今天一样,这个行业也曾有过炙手可热的时期,包括百度、滴滴都曾高调入局,但经过残酷的市场竞争,最终只剩下饿了么和美团成为了“双子星”。
某种程度上,正是这对蓝黄 CP 改变了中国人的用餐习惯,使得上班族在繁忙工作中享受到便捷的午餐、下午茶,以及忙碌了一天后不至于形单影只一人堂食,多少深夜送来的夜宵抚慰了熬夜球迷的肠胃,就更不用说如我,忙碌起来幸有外卖,女儿得以按时就餐。
它们也改变了中国餐饮的经营模式,极大扩张了餐厅的经营半径,提高了单量。可以说,蓝黄 CP合力缓解了城市化高速发展时代“就餐难”的问题。
一边竞争,合力突围,12 年下来,要说对对方没有丝毫的柔情,那是一定违心的。
虽然有先发优势,遗憾的是,饿了么并没有长期保持先发优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其规模落后美团一个身位。
很长一段时间里,市场上有一种传言,美团必须在竞争上保持克制,以不触碰反垄断红线。当然,这种说法美团不一定认可,饿了么也恐不能接受,但在今天蓝朋友橙了的背景下,无论是谁再去回味这句话,都会拍大腿喊一句:“养虎终为患了”。这可能也是黄蓝意难平的原因。
现在想想,那段时间的饿了么真的不易,但它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可以负担的用户运营策略,尽自己所能的去做增长。
从大众的角度,它打造过“猜答案免单”这样上亿参与度的行业现象级的营销项目。针对于小众的弱势群体,饿了么投入大量资源,饿了么App是首批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优秀案例,还开创了老年助餐服务的新模式,每天与民政部门合作为2000名困境老人提供送餐上门的。
即便如此,市场上还是出现过阿里即将出售饿了么的流言,但没有任何一丝蛛丝马迹表明,阿里确有此意,因为后者长期保有对即时零售的战略野心。
吴泳铭在财报会上就曾明确表示,饿了么对于阿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近场资产。
就像一个火种,饿了么的持续燃烧,在今天成为了唤醒淘天转型大消费平台的原始动力。
将饿了么比喻为火种,应该是恰当的,它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外卖公司,也在行业里最先喊出了即时零售的口号。
早在2017年,饿了么就将使命改为了“Make everything 30min”,次年,开始参与天猫双11,而到2020年,它又正式宣布从外卖平台升级为“解决用户身边一切即时需求的生活服务平台”,更加聚焦消费者的“身边经济”。
虽然无论是电商还是即时零售,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消费需求,但今年6月之前,在阿里生态,饿了么长期和淘天相互独立。
原因当然很复杂,但根本上还是因为即时零售奇点未至,线上和线下的逻辑还没有完全打通。
讲句公道话,美团确实为这个商业模式探索了很多,它坚持高标投入,培养了用户习惯,拓宽了商业场景,并最终通过业绩说话,证明了即时零售商业的前景。
但饿了么也一直在场,和任何一个经历过低谷期的玩家一样,它知道胡牌最大的秘诀是——别下牌桌。
并且它也没闲着,一直在推进近场零售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商家生态、骑手队伍以及消费者心智。
就商家生态而言,饿了么的战略打法显然与其他平台有所差异,这可能是因为阿里长期在KA客户上有所积累。
例如,在合并前的2024年,饿了么就已经将“近场品牌官方旗舰店”定位为战略级项目,由此可见,今天借着双11,闪购迎来大量KA客户,其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早已经有所铺垫。
与此同时,蜂鸟即配的骑手规模超过了300万,覆盖超2000个市县,同时还建立了2万个全数字化即配站,显然,在运力方面,饿了么同样也已经实现了高密度网格化管理,以数字来驱动效率。
另外,“快”的用户心智其实也建立的七七八八了,从2020年开始,饿了么就加入了苹果首发配送大军,当时的蓝骑士,也就是今天的橙骑士,可以在首发当天,提供小时达配送服务。
所以今天的故事并不是从今年开始的,它之所以能够迅速来到高潮,是因为故事早在潜龙勿用时已经展开,大家都在等一个时机。
今年,timing出现了。客观上美团几年来的努力,京东在今年年初的奇兵突袭,加速了线上和线下一体化的进程,此时,阿里远场和近场的融合已经势在必行。
5月,最话曾经写过一篇《大胆预测:饿了么即将并入淘天》,6月,饿了么和飞猪果然与淘天融合。这倒不是阿里听劝,事实上,如此大组织的业务合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我们只是感应到了潮水的方向。
整个大消费的潮水都在涌动。
今年4月末,天猫小时达融合饿了么,升级成为淘宝闪购后不久,日订单峰值就达到了1.2亿单,8月的周日均订单量达到8000万单。同时,淘宝闪购的日均活跃骑手超过200万规模。及至双11期间, 19958个餐饮品牌、863个非餐品牌的近场成交额相比双11前增长超100%。
并且,闪购还成为了整个淘天的放大器。截至11月5日,淘宝闪购带来的新用户在大促期间的电商订单数就已超过1亿。大促期间,飞猪平台整体履约GMV较去年增长30%。
坦白说,有段时间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饿了么并没有消失,它只是转移,为什么就能释放出那么大的能力?就好像远场和近场本来阿里都有,但结合起来,效果不是加法,而是乘法。
在今年的双11大会上,我想明白了一些事情。核心还是对用户长链价值的挖掘。
淘天目前的用户运营体系,即UCMV模型,在这个模型当中,由闪购带来的用户,承担了整个大消费平台入口的作用,尤其是其中有1亿闪购用户,从未下过电商单。
淘天要做的就是尽量延长这些用户的生命周期,让他们从用户变成客户,再通过大会员体系鼓励大家多场景消费,提高客户粘性,最终形成更大规模、忠诚度更高的超级用户群体。
其实在闪购场景里,同样也有链路,很多用户都是先在饿了么上点过外卖,然后再尝试用闪购“立刻买提”,让“万物到家”。
所谓立刻买提,是今年双11饿了么与淘宝闪购在融合后,推出的即时零售服务,代言人是尼格买提,取了个谐音梗,该服务覆盖40万品牌门店,支持线上线下全场景消费,例如线上领取88VIP消费券,线下到店可获大额红包。
对淘天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立刻买提”。
3个月前的财报会上,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CEO蒋凡曾表示,会积极引入天猫品牌线下门店加入淘宝闪购,实现天猫品牌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预计未来会有百万家品牌线下门店入驻淘宝闪购。预计在未来三年内,闪购和即时零售为平台带来1万亿的交易增量。
未来已来,回头去看,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正如蒋凡所言,这几年饿了么确实取得了很多进步,但这些进步不一定体现在市场份额上,而是基础能力建设。淘宝闪购能在短期内取得快速发展,就体现了饿了么的能力、潜力。饿了么与淘宝的整合为阿里投资远近场结合提供了坚实基础。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饿了么和淘宝闪购可以“不打口水仗,只一味发红包”的原因。
这几天清晨,manner咖啡门口,等单的骑手几乎全部都穿着橙色的冲锋衣。原因很简单,一杯咖啡20块,用了淘宝闪购的大额券后,最低只要一分钱,这谁能挡得住诱惑。
有人说,饿了么是这场大战最大的受益者,这句话不算错,但并非事实的全部。更重要的真相是,当下的淘宝,通过对大消费平台的战略聚焦,重拾了野心,速度,还有激情。
如果非说真有最大的受益者,那绝对就是消费者。不止是被称为00后时代红利的补贴,饿了么升级后,除了送餐,还能送生鲜、药品、日用百货、美妆,乃至家政服务,“万物即时达”。它更懂消费者,也与淘宝大会员体系打通,88VIP会员能获得更多优惠。
送券、送积分,还应有尽有,一种“经济上行期”的阔气感又回来了。有时候,你得相信,人是受激素支配的物种,精气神回来,人们才会敢买,敢卖,敢往前冲。
就像那些橙骑士取到餐后,会像带着橙色的热情奔向你,告诉你蓝朋友不会黄,蓝朋友“橙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最话FunTalk”(ID:iFuntalker),作者:王芳洁,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17 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