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界的“盒马”已经陷入批量关店潮。大众点评显示,「派特鲜生」多家门店已处于“暂停营业”或“歇业关闭”状态。
11月中旬,派特鲜生创始人侯毅向媒体确认,派特鲜生实体店因经营压力过大,计划于12月中旬全面关闭所有门店,目前部分门店已提前终止运营。同时其也强调,线上业务将持续保留,未来可能探索新方向。
这个一度被资本热捧、号称“宠物版盒马”的新零售项目,从今年2月在上海开出首家门店到全线关停,仅维持了约10个月时间。
侯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是这样总结这件事儿的——“派特鲜生”的门店经营效果与创业初心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将聚焦自己懂的生鲜行业。
为何梦碎?iBrandi品创看来,派特鲜生有点儿像每个风口都擦边儿踩上了,但都没能踩稳。如果拿木桶原理来看的话,就是,每块木板,都很短。
时间线拉回到2024年。2024年11月,上海派特鲜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为侯毅。仅仅三个月后的2025年2月,派特鲜生就在上海长宁区开出首家门店。
彼时,侯毅为派特鲜生描绘了宏伟蓝图——以“折扣化+新零售+直播电商+B2C+B2B全面渠道战略”进入宠物赛道,未来要开100家门店、从上海走向全国。
你看,新零售+硬折扣+毛孩子赛道,每一个都踩在风口上,再加上侯毅的背景,自然引来了资本的关注与加持——2025年5月,派特鲜生披露完成25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
比如,《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全景图谱》显示,在中国宠物产业链中,宠物食品占据了总成交额的52.3%,其毛利率高达40%~60%,高端鲜食可以达到更高水平。
再比如,据艾瑞咨询预测,2025年中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400亿元,但宠物鲜食的渗透率仅5%,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供开发。同时,旺盛的鲜食需求又客观存在:62%的中国宠物主表示,愿意为“新鲜无添加”的宠物食品花更多钱。
派特鲜生选择的赛道,说的直白点儿,就是看中了毛孩子的“消费升级”,让他们吃得更健康和新鲜,去做宠物鲜食。而这一条赛道,近两年来也有不少宠物品牌选择入局。
具体来看,在派特鲜生的首家门店中,除了货架上摆的罐头、主粮、零食、宠物用品等,最引人注目的应该就是两个“鲜食”柜台。一侧提供各类生肉和蔬菜,顾客挑选后,现场熟制成猫狗饭;另一侧是各类制成品,比如有专供宠物食用的沙拉和蛋糕。
图源网络
价格方面,据媒体报道,单份餐品的价格约为20~40元,自选猫狗饭的价格则是24.9元/500克,和杨国福麻辣烫的定价相当。
综合来看,派特鲜生的“货”分为两大部分:现制鲜食构成的“尖货”,以及自营和第三方货品构成的基础货盘。
“鲜食”是派特鲜生的第一个杀手锏,第二个,则是他提供的一个“人宠友好”的场景与空间。
第一家店,派特鲜生选择开在长宁区海粟文化广场,这个地理位置,周边设施与消费业态都尽显着“宠物友好”。比起选品,选址似乎更为重要,在派特鲜生的构想中,用户带着毛孩子逛街或者遛弯儿的时候,其就可以随时走进店内进行下社交,然后,消费。
彼时,派特鲜生官方也表示,未来将构筑三大店型:宠物友好店、社区店、商场Mall店。这三者互为补充:宠物友好店是专注线下场域的旗舰店型;商场Mall店占领大型商场,提升品牌认知;社区店则开在高密度社区附近,是赚取利润的主力。
本计划将在2025年开出100家连锁店,并希望成为“上海宠物食品第一品牌”的派特鲜生,何以梦碎?
iBrandi品创看来,有点儿像每个风口都踩上了,但都没能踩稳。如果拿木桶原理来看的话,就是,每块木板,都很短。
首先,宠物鲜食,以及,在线下卖具备“性价比”的鲜食是不是一门好生意?是的,但派特鲜生也没有那么“鲜”,鲜食也面临着一个一个“骨感”的现实。
一方面,宠物鲜食确实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海外市场通过DTC模式也早早就跑出了样本,但就中国目前宠物市场而言,能理解并坚持喂鲜食的,依旧是“小部分”群体。
再进一步看,如果我们仔细看看上图中派特鲜生提供的“食材”就可以发现,基本都是冷冻食品,鸡蛋都是预制好的。质量我们不做评判,只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既然都是“冷冻的”,那我也不一定一定要进店购买。不管是平时给家里买菜顺便买了,还是叫个即时零售送一点更新鲜的,直接煮熟或者自己分装冷冻,都是更好的选择。
要知道,现在有钱有闲有时间喂毛孩子吃鲜粮的,几乎都是对这一品类有了解的消费者,那么与之相对的,他们对产品的品质要求也会更高。
因此,部分宠物主也对派特鲜生鲜食制作的专业性质疑。有宠物博主指出,派特鲜生的生鲜区食材少,连兔肉都没有,蔬菜、水煮蛋还是带冰渣的冷冻食品。且自选鲜食没有专业的营养配比指导,营业员也没有提供专业的指导。
另一方面,关于鲜食,线上电商平台的便利性和价格同样具备竞争力。
“双11给家里的主子囤了100袋生骨肉,和商家沟通好了分批次送过来。先送三十包,不然冰箱也放不下,快吃完了再沟通送下一批就好,很方便。”
以及,侯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也直接指出,创业之初,团队认为,电商线上成本很高,所以选择布局线下渠道。后来发现,“派特鲜生”的鲜食单价可以做到每100克11元到12元,“但在‘双11’期间,知名宠物食品品牌的鲜食价格可以低到每100克4元”。
其次,带着毛孩子社交是不是一门好生意?也是,但派特鲜生在这条赛道下,不是刚需,而且可替代性太高了。
宠物友好的城市很多,对宠物友好的业态也越来越多,当商场里随便一家星巴克都可以为毛孩子们提供可食用的奶油产品,消费者们似乎没有一定要走进派特鲜生的理由。
换句话说,对于宠物主而言,“带宠物社交”并非如“买食品”一样的硬性需求。这一场景可以出现在商场里,但也可以被公园、露天咖啡馆甚至小区花园等更多免费、轻松的环境替代。当社交本身不足以构成吸引力时,专门为此前往一家门店的动力便大大降低。
尤其是,这一模式还会把“猫咪客户”拒之门外。毕竟,相较于犬类,大部分猫都不太喜爱出门与社交,这也会造成一部分猫咪类食品的销售有所影响。自然也限制了超过一半的潜在客群。
综合来看,盒马成功的核心在于满足人们对生鲜食品的即时性需求。但宠物食品购买频率低、计划性强,消费者完全可以提前在线上采购,对“30分钟送达”的即时服务依赖度低。这使得派特鲜生背负着高企的门店租金和人工成本,却难以创造出与之匹配的增量价值。
以及,派特鲜生虽试图通过自有品牌和“阳光采购”实现低价,但其非鲜食类产品(如保健品、冻干零食)的价格仍高于电商平台。在消费者进行比价后,很难产生在门店溢价购买的动力。
“‘派特鲜生’给我最大的反思,是我对这个行业的深度理解不够,虽然看到了表面上的数据,但深入进去以后,发现我当时很多规划的想法还是蛮天真的。”这是侯毅在接受采访时的反思。
一个看似踩准了所有风口的项目,因为每一块核心“木板”都未能构建起坚实的竞争壁垒,导致了整个商业模式的倾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消费Daily”(ID:ibrandi),作者:Bale,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19 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