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高瓴等资本今年加码,大模型“六小虎”高管创业图谱来了

在最近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大模型六小虎”几乎无一不在经历着相似的阵痛:

·通用大模型底座的故事难以再吸引资本继续投入,融资节奏明显放缓;

·C端收费难,商业化压力较大,更多转型ToB和ToG;

·战略及业务几经调整,带来的高管动荡,人事变更频繁。

内外震荡之下,连“六小虎”这个称号都鲜有人再提及——大模型创业领域的风,像是一阵龙卷风,来得快,去得也快。

据媒体报道,仅在今年上半年,智谱、MiniMax、零一万物等5家大模型公司被曝出至少12位高管离职,包括智谱前首席运营官张帆、MiniMax商业化合伙人兼副总裁魏伟等。

这些离职的独角兽高管,有的跳槽去了字节跳动等大厂,有的暂未披露就业动向,还有的选择了再次创业。

在这其中,离职的高管创业者往往受到业界的关注,基于IT桔子数据库和公开资料,我们做了以下盘点。 

 一、智谱前COO张帆第三次投身创业 

张帆并不是通过招聘/猎头这种普通的方式进入智谱的。他原先在搜狗、腾讯大厂做AI技术开发,后成为一名AI创业者,之后公司被智谱合并。

早在2014年,张帆创业做了一款叫做妙计旅行的产品,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推荐个性化定制的旅游路线,2015年还拿过知名风投的钱,但三四年后公司就撑不下去了,主要是因为缺乏盈利模式。此外,各大在线旅游网站自己开始做这种工具。

2022年,张帆创立了AI技术公司元因智能,2023年公司被智谱AI并购,因此他得以加入智谱AI任COO。

据媒体报道,今年之前,ToG和ToB在智谱内部曾是两条相对独立业务线,ToG方向由CEO张鹏主导;ToB则由原COO张帆负责。

而在2025年初,智谱商业化部门迎来团队合并,不再划分ToB/ToG,直接汇报给张鹏。2025年6月张帆离职再次创业。

这次,他的创业项目叫元理智能YooLee.AI,致力于以商业强化学习(RL for Business)为核心路径建立可靠自我进化的智能体员工,通过商业场景强化学习,将基础模型能力转化为可量化的业务成果,推动 AI Agent真正落地。

图源:元理智能YooLee.AI,北京元理无限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 IT桔子

就在10月底,刚成立三个多月的“元理智能”宣布完成8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蓝驰创投领投,光源创业者基金跟投。

 二、零一万物前技术VP独立创业,获老东家支持 

戴宗宏是国内知名的大模型基础设施专家,曾任职华为云AI CTO、阿里达摩院AI Infra总监,后加入零一万物,担任联合创始人、技术副总裁,主要负责AI Infra团队。

随着零一万物的战略调整,AI Infra团队被整体裁撤,戴宗宏于今年离职创业,创立了基点起源,任创始人、CEO。

基点起源是AI Infra云计算公司,自主研发了“自动化刻画企业业务流 AI操作系统”,业务上聚焦 ToB AI 定制化服务。

图源:基点起源,北京基点起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介 | IT桔子

近期,基点起源完成了天使轮融资,融资金额超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创新工场、坚果资本、九合创投、普华资本、银侨基金、正阳恒卓、中科创星、追创创投等。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工场和零一万物均由知名AI专家李开复领衔。在放弃超大模型预训练之后,零一万物对旗下业务进行分拆进行独立运营。

比如,零一万物在2024年下半年立项的AI视频混剪产品项目SparkView在2025年已独立拆分,项目负责人蓝雨川最早是零一万物大模型API开放平台负责人。

据报道,蓝雨川已离职运作SparkView,该项目也启动了融资。

 三、四分五裂的百川智能,已走出了4位创业者 

百川智能是目前国内几家大模型独角兽中,核心联创团队出走最多的,可以说是“核心团队分崩离析”;但也是“培养”创业者最多的。

据IT桔子统计,从百川智能出走后创业的高管就有4位。

比如百川智能前联合创始人焦可,他是资深的大厂人,曾任百度高级经理、赶集网高级产品总监、马可波罗网产品副总裁,也是一名连续创业者,曾于2013年创立智融集团。

2025年2月,焦可创立了来福,核心聚焦 AI 电台赛道,以 “用智能技术激活音频内容价值”为核心方向,通过AI赋能重构音频生产与消费链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场景化的音频服务。  

图源:来福,北京耳朵时间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 IT桔子

另一位前百川智能联合创始人陈炜鹏,主要负责大语言模型技术部分。更早之前,他在搜狗任搜狗搜索研发总经理,负责搜狗通用/垂直搜索和推荐系统的研发工作。他还加入过Soul,担任技术VP。

陈炜鹏从百川智能离职后也创业了,项目是涌跃智能,专注通过智能技术优化编程全流程,为开发者提供高效编程支持。  

与其他创业者背景明显不同的是刘小艺,他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此前担任百川智能AI 产品 Owner,是一名AI内容创作者。

2024年她选择创业,创立了北京瞬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推出了一站式AI 内容创作平台OpenCreator。

OpenCreator强调应用优化,通过 API 接口整合Runway、Stable Diffusion、GPT-4、Luma 等领先生成式AI大模型能力,支持文本生成、图像渲染、视频生成、3D 建模、音频合成等能力,并运用到影视、教育等行业。

公开信息显示,OpenCreator目前暂无获投信息。

还有一位高管也在离开百川智能后创业了,2024年邓江加入百川智能担任商业合伙人担任金融事业群总裁职务,负责金融行业解决方案的打造以及合作生态的建立。

2025年3月份,据媒体报道,邓江加入北京国企北电数智。然而,这份履职经历很短暂。

据IT桔子查询,2025年8月,邓江创立了缘启智慧公司,专注于与医疗AI多模态,并发布了医疗智能体产品MentX。

 四、Minimax前产品负责人独立创业获红杉投资 

据公开资料,冯雷曾在BOSS直聘、兰亭集势、三星电子任职,一直做产品工作,并运营着个人AI自媒体Orange AI/橘子汽水铺;后加入MiniMax 担任海螺AI产品负责人,海螺AI多模态大模型主要提供文生视频、图生视频等功能。

2024年12月,冯雷创办火星电波,核心产品为AI 播客生成工具ListenHub,用户可通过一句话快速生成中英文播客。也能上传链接、文档转化为播客内容。

该产品通过自然逼真的AI声音呈现内容,生成速度快,能降低认知型内容的生产成本,目前已形成清晰的产品定位和使用场景。  

图源:ListenHub,北京火星电波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 IT桔子

2025年5月,ListenHub火星电波获得红杉中国数百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为核心产品的迭代和市场推广提供了资金支持。

 五、KiMi出海产品负责人创业项目已获多轮融资 

2024年9月,月之暗面为聚焦核心产品 Kimi,宣布停止Ohai和另一款出海产品Noisee的更新,随后包括他在内的十余名相关人员离职,其中至少两位选择创业。

比如,Noisee前负责人明超平,离职之后创立了“新言意码”,专注于AI Coding(人工智能编程)赛道,核心是打造智能代码生成平台,直接对标美国智能代码生成工具 Cursor,且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入月之暗面前,明超平还曾担任字节跳动旗下剪映App 的产品经理。大厂履历的叠加使其更受资本青睐,公司估值一路攀升。  

图源:新言意码,深圳新言意码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 IT桔子

新言意码自成立后融资节奏较快,不到一年时间内完成多轮融资,估值实现快速攀升,

2024 年底披露天使轮,该轮获得月之暗面老股东支持,融资估值达5000万美元,为公司初期的产品研发和团队搭建提供了资金基础。

2025年初的A轮融资,吸引了五源资本、高榕资本、真格基金、高瓴创投、IDG 资本等一众一线基金入局,本轮融资后公司估值提升至8000万美元。

2025年6月,新言意码再次披露A+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本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跃升至数亿美金,较上一轮估值增长超两倍。

IT桔子发现,近一两年从大模型独角兽公司中出来的创业者,其创业方向集中在AI Agent、AI Coding、AI音视频三条赛道。

在国内通用大模型经历了艰难商业化摸索后,留给的创业者的机会很少。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再次创业需要避开“重复造轮子”,与其费力投资基础研发和算力的路径,更明智的选择是卷垂直大模型应用,场景明确可交付,收费模式清晰。

此外,在海外还有Cursor(AI编程)、ElevenLabs(AI语音生成独角兽)、Descript(AI视频/播客生成)等被知名风投验证过的对标产品,有估值目标,融资也相对容易。

不过,现在这些公司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谁先跑出来,谁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独角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桔子”,作者:吴梅梅,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19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