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钱包可以给亲人转账了,一篇讲清跨省医保共济

在上海交的医保,老家的爸妈看病能用吗?”这大概是不少“沪漂族”的疑问,他们最牵挂的莫过于老家父母的身体和就医问题。在上海站稳了脚跟,每月按时缴纳医保,看着账户里日积月累的余额,希望这份“健康储备金”能跨越高铁线、越过省界线,成为父母的“定心丸”,让他们不用再为医疗费用而焦虑。

医保账户跨省家庭共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37个地区开通了医保钱包,支持跨省家庭共济。想给远在老家的父母亲人就医自费部分“买单”,可以通过医保钱包给家人转账,彻底打破医保资金的“地域壁垒”。

Q:家庭共济和跨省家庭共济有什么区别?

A:家庭共济是“省内基础版”,解决同一省份内的家庭互助;跨省家庭共济是“全国升级版”,通过医保钱包打破地域限制。两者本质上都是让医保个人账户从“个人积蓄”变为“家庭健康金”,只是覆盖范围和操作方式有所差异。

从使用方式上来说,家庭共济是指参保职工将个人账户历年结余资金授权给符合条件的近亲属使用,用于支付就医或购药时的个人自费部分;跨省家庭共济是指如果参加的是职工医保,且家人身在外省,只要其在当地参加基本医保,就可以使用医保钱包向家人转账。

现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亲属的范围由配偶、父母、子女,扩大至其参加基本医保的近亲属,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都为近亲属。

Q:跨省家庭医保共济需要通过医保钱包来完成,那如何开通医保钱包?

A: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首页上,进入“医保钱包”服务界面。如果没有找到“医保钱包”,可以进入“我的—联系客服”,询问“如何开通医保钱包”,可以得到“医保钱包”的入口链接。

进入之后,根据页面提示选择使用地,填写绑定手机号等信息,点击“确认使用钱包”就开通了。整个过程不用跑线下窗口,也无需提交任何材料,只要经过身份验证,一分钟左右就能完成。

开通前,可在页面上查看自己当前的参保地以及近亲属参保地是否在支持列表内,若显示“可开通”则符合条件。当前,医保钱包的“进度条”正在努力加载中,除了北京、天津、上海等直辖市,不少城市也已经开通医保钱包,如河北的石家庄市、辛集市、唐山市等。

为自己开通医保钱包后,还要提醒家人开通他们的医保钱包。如果家人没有手机或者不会用智能手机,可以点击“代家人开通钱包”进行远程操作,前提是需要先绑定亲情账户。只有双方的医保钱包都开通了,才能将资金转账至近亲属的医保钱包中,其就可以用于就医购药费用结算、缴纳医保等了。

Q:开通医保钱包后,如何转账?有额度限制吗?

A:点击“医保钱包”页面上的“转账申请”,填写收款人信息,提交即可。转账成功后,转账人和收款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医保钱包界面查询钱包余额及转账记录。

目前,医保钱包转账实行“单日限额+单笔限额”双重限定,不同城市的规则略有差异。以上海为例,单笔转账最高限额2000元,单日累计可转账3笔,单日总限额6000元,每日22:00~次日6:00不能进行转账。若被转账人未及时接受钱包转账,转出的金额将在次日6:00退回转账人账户内。

需要注意的是,转账对象需为已参加基本医保的近亲属,且对方也需开通医保钱包,转账资金到账后,会直接进入对方医保钱包的“可用余额”,仅能用于和医疗相关的消费。

Q:转账给近亲属的医保钱包资金,对方用不完能退回来吗?操作失误能撤回吗?

A:转账成功后资金无法直接撤回或退回,因为资金已转入对方医保钱包账户,属于对方的医疗消费额度。若因操作失误(如转错金额、转错人),需联系对方协商。若对方未使用该笔资金,可让对方通过其医保钱包的“转账功能”将资金转回;若对方已使用,则无法追回,建议转账前仔细核对姓名、医保号、金额等信息。

Q:医保钱包里的钱能取出来吗?会不会过期?

A:医保钱包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不能直接提取现金,仅能用于两类场景:一是医疗消费,包括在定点医院就诊的自费部分、定点药店购买医保目录内药品的费用(需药店支持医保钱包支付),目前,全国支持使用医保钱包消费的定点医疗机构超17万家、定点零售药店超10万家;二是医保缴费,可直接用钱包余额为本人或近亲属缴纳居民医保费用。

若近亲属的医保钱包余额长期未使用,无须担心过期,医保钱包资金没有使用期限,会一直保留在账户内,待下次就医、买药或缴费时可继续使用,不会因时间推移而失效。

图片/ 国家医保服务平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IT时报”(ID:vittimes),作者:潘少颖,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0-31 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