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豪赌,马斯克或赢得万亿美元“工资条”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那个已经稳坐世界首富宝座的男人,刚刚获得了一张价值1万亿美元(约合7.13万亿人民币)的“工资条”。

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当地时间11月10日公布的文件显示,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公司已为其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价值1万亿美元的薪酬计划完成股票登记,其中包括“423,743,904 股普通股,包含限制性股票”。

就在几天前的11月6日,特斯拉75%的股东投票批准了这一史上最高额的高管薪酬方案。这不仅是有史以来最“壕”的薪酬计划,更是一场关乎未来十年的“世纪豪赌”。

如果马斯克最终赢下这场赌局,他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万亿富翁”。

01

众所周知,马斯克是一位狂热的游戏爱好者。若把这份1万亿美元的薪酬比作一场游戏,那么,这笔巨额奖励就像是他必须亲自通关才能解锁的“终极宝藏”。

游戏规则很简单,但也难如登天:在未来十年里,他必须带领特斯拉完成12组任务。

主线任务有两条。

第一项任务是市值闯关:从1.5万亿美元冲到8.5万亿美元。特斯拉的市值需要从现在的水平,一路闯过2万亿、2.5万亿、3万亿……直到最后的8.5万亿美元。这是个什么概念?这相当于要在十年内,再造两个今天的“全球股王”英伟达。

第二项任务是运营闯关:四大业务,一个都不能掉队。光市值高还不行,公司还得真有料。每解锁一批股票,马斯克不仅要推动公司市值迈上新台阶,还必须同时达成至少以下一项运营目标——卖车:累计交付2000万辆特斯拉;卖软件:让1000万人连续三个月订阅FSD(完全自动驾驶);造“擎天柱”:累计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跑“出租”:让100万辆Robotaxi无人出租车投入商业化运营。

图源:unsplash

此外,特斯拉调整后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需从2024年的170亿美元跃升至4000亿美元,增幅超20倍。

每当一个市值目标和一个运营目标同时达成,马斯克将解锁公司约1%的股票期权。如果所有12个批次的目标全部实现,他将获得公司约12%的股份,加上他原有的13%,将持有特斯拉25%的股份。

02

在四大运营目标中,汽车交付看似最为“务实”。截至去年9月,特斯拉已累计交付超过800万辆,目标完成度接近一半。然而,要实现2000万辆的总目标,未来十年,年均销量需维持在120万辆以上。

2024年,特斯拉的交付量约为178.9万辆,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同比下滑,与此同时,全球电动车市场增速也在放缓。

FSD(完全自动驾驶)方面,同样挑战重重。马斯克透露,目前FSD付费转化率仅为12%,他坦言对此“并不满意”,并认为提升空间“巨大”。若以2000万辆新车交付为基数,要实现1000万个FSD订阅,渗透率必须提升至50%。换言之,特斯拉未来十年在软件变现层面的增长,几乎要完成一次质的飞跃。

相比之下,其他目标则更像“科幻剧情”。

但实际上,这份为期10年的“对赌”协议的每一项解锁条件,都精准锚定了特斯拉的转型路线图——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全面转向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FSD(完全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领域。

在11月7日的股东大会上,特斯拉明确提出“以AI与机器人实现可持续富足”的愿景,宣布特斯拉将围绕AI智能体、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三大领域展开布局。

其中,人形机器人“Optimus”和自动驾驶出租车“CyberCab”,被视作推动特斯拉迈向“AI工厂”的关键支点。

根据马斯克的规划,Optimus人形机器人将于2026年启动V3量产,2027年推出V4,2028年迭代至V5,远期目标是实现年产1000万台,成本降至每台2万美元。

CyberCab自动驾驶出租车则计划在2026年4月启动量产,车型取消方向盘与踏板,实现纯自动驾驶,目标生产节拍“10秒/台”,成本低于传统汽车。与此同时,FSD版本14.2/14.3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开放“脱手驾驶”功能,允许用户在行驶中使用手机。马斯克还特别强调,目前FSD的安全数据已“显著优于人类驾驶”。

然而,若将这些雄心与特斯拉的实际进展对照,会发现一条熟悉的轨迹,那就是“画饼——延迟——再画饼”。

事实上,这已不是马斯克第一次立下“时间表”。

早在2013年,他就曾豪言,到2016年,全球90%的行驶里程将实现自动驾驶;两年后的2015年,马斯克再次承诺,特斯拉将在2018年实现完全自动驾驶;2020年,他的目标升级为实现L5级自动驾驶,即真正意义上的“无需人工接管”;如今来到2025年,马斯克的新计划是,在年底前推出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有人统计,近10年来,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的落地时间一再推迟。马斯克10年10次承诺,至今能够兑现的寥寥无几。

类似的故事出现在Robotaxi领域。

2019年,马斯克宣称2020年将有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上路。如今五年过去,该业务仍仅在得州奥斯汀进行小规模试点,尚未获得加州等关键市场的运营许可。

至于人形机器人Optimus,目前仍处于研发早期,产量仅数百台,客户交付量为零。尽管马斯克将其视为特斯拉未来80%价值的核心来源,并计划在2026年启动量产,但业内对其“2025年生产5000台”的承诺普遍存疑。

但这些质疑似乎并未削弱马斯克讲故事的能力。在最新的股东大会上,他依旧以宏大的叙事为特斯拉描绘出新的远景。

根据计划,特斯拉将在弗里蒙特工厂率先启动年产100万台的机器人生产线,随后在德州建设年产1000万台的超级产线,并在2026年正式开启量产。当产量稳定在100万台后,单台成本将降至2万美元左右。

在技术路线方面,目前展示的2.5代产品将按年度升级,2026年推出第三代、2027年和2028年分别推出第四代、第五代,每代都将迎来关键性改进。该机器人将融合特斯拉在电池、电机、AI算法及手部精密工程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旨在攻克“现实世界AI与大规模量产”这两大行业难题。

马斯克还进一步“扩展剧情”。他表示Optimus将被应用于月球与火星基地建设,特斯拉车辆可改装为地外探测车;未来20年内,人类意识有望通过Neuralink上传至机器人,实现“人机融合”。在他设想的未来,全球经济规模可能扩大10至100倍,财富甚至会以“瓦特”而非货币来衡量。

为了支撑这些计划,马斯克指出,芯片和电力是未来发展核心瓶颈。特斯拉已备好能源解决方案,但芯片供应有待扩大。他表示,特斯拉或许要建“巨型芯片工厂Terafab”,目标为月产100万片晶圆。

然而,回到现实,电动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FSD落地仍受限于法规与技术,人形机器人距离量产仍遥遥无期。

对此,马斯克自己却很乐观,“这的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现在任何人都可以购买特斯拉的股票,加入这场征程。一路上难免会有一些波折,但只要付出实打实的巨大努力,我觉得这些目标都是能实现的”。

03

可能是出于某种“老马家的传统”,即便手握价值1万亿美元的薪酬包,但按照马斯克的说法,他似乎对钱并不感兴趣。对他而言,特斯拉的投票权才是更重要的筹码。

他曾在内部直言:如果在特斯拉没有25%的投票权,我宁愿去公司外面开发AI和机器人。

在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当被问及此事时,马斯克解释称,他已经看到了特斯拉成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巨头的清晰路径——一家拥有“真正巨大能力和力量”的公司。他并不想完全控制特斯拉,但希望拥有足够的影响力,以免在“激进股东”介入时被轻易罢免。

马斯克强调,他并不追求经济上的好处,只想成为能够改变世界的强大科技守护者。他补充说,25%的控制权足以让他拥有重要话语权,但又不至于让他在必要时无法被否决,“如果我变得疯狂,他们可以把我赶出去,但这个比例足以让我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这就是我的目标,强大的影响力,而非控制权。”

万亿薪酬只是表象,绝对的投票权和话语权,才是他真正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目前在特斯拉的持股比例较低,很大程度是因为他收购了社交媒体平台Twitter(现已更名为X)。为了完成Twitter的收购,马斯克在2022年出售了约229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大幅减少了他在特斯拉的股份。

他在X的帖子中写道:“如果没有约25%的投票控制权,我不愿意把特斯拉发展成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领导者。”

这些“新故事”究竟是特斯拉转型的宏伟蓝图,还是资本市场的延续叙事?马斯克的“万亿薪酬计划”或许正是这场故事的延长线。

当旧饼新画,市场也在追问:马斯克能否让梦想“保熟”?这部现实版的《钢铁侠》电影,剧本已经写好,就看马斯克如何导演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IT时报”(ID:vittimes),作者:贾天荣,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13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