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百度世界2025大会在北京举办,会上百度发布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一系列进展:
向全球开放慧播星数字人技术,并推出全新“实时互动型数字人”,不仅能深度理解真实世界还能作出即时反馈;无代码应用搭建平台“秒哒”升级至2.0,实现“全栈应用,一键生成”和“一站式开发与分发”;全球最大通用智能体GenFlow3.0,彻底实现全模态内容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萝卜快跑每周全无人订单超25万单,全球累计服务次数超过1700万次,全球第一……
百度在AI技术上的快速迭代,这就让人想到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期在一场闭门会议中的发言,他称未来5至10年的生成式AI竞赛中,中国将会胜出。
事实上,萝卜快跑已经超越谷歌Waymo,成为全球最大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平台。
不仅仅是 AI的落地应用“效果涌现”,李彦宏在演讲时,还重点谈到了“内化AI能力”,他称当AI能力被内化为一种原生能力时,智能就不再是成本,而是生产力。
换句话说,就是让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人都能“内化这些AI能力”,把AI用起来,真正创造价值。
对于萝卜快跑来说,就是让无人驾驶技术改善出行效率和交通安全,让普通人享受到AI的便利。
一般来说,Robotaxi最艰难、最核心的部分是大规模、全天候、无人化的日常运营。
2009年,Waymo就作为谷歌自动驾驶项目起步,较萝卜快跑布局早4年,但直到现在Waymo只运营了5城,且都在美国国内。
而萝卜快跑已落地22城,今年更是在海外市场狂奔。
3月进入中东地区,落地迪拜、阿布扎比;7月、8月宣布与全球出行平台Uber、Lyft达成战略合作,在中东、亚洲、欧洲多个市场部署数千台无人驾驶汽车;10月与瑞士邮政巴士合作,将在瑞士推出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11月10日,萝卜快跑获得阿布扎比首批全无人商业化运营许可,并与阿联酋自动驾驶出行公司AutoGo宣布扩大合作,计划建成阿布扎比规模最大的全无人驾驶车队。
大会现场,李彦宏与萝卜快跑阿布扎比团队进行了视频连线,视频中一辆全无人驾驶车辆正在阿布扎比街头安全有序行驶。
如此迅速地在全球铺开市场,萝卜快跑的核心优势正是大模型带来的泛化能力和技术适应性。
就像学开车时,不用先死记“看后视镜-打转向灯-变道”的分步规则,而是直接看路况、听导航,一气呵成完成操作,靠多学攒经验。
在运营初期还被吐槽“不懂得变通”的“苕萝卜”,现在网友反馈萝卜快跑新款车型会滴喇叭、超车、加塞,感叹“苕萝卜不苕了,可太聪明了”。
这种学习能力,使得萝卜快跑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适应不同城市的独特路况和驾驶习惯,快速落地更多城市。
尤其是,萝卜快跑在国内千万级人口城市复杂路况中落地应用,成长飞快。
经历国内城市的“历练”后,萝卜快跑在海外多数城市都能“经验复用”,举一反三,快速适配海外差异化场景。
比如5个月完成香港“右舵左行”从路测到载客试运行的跨越,在迪拜沙尘环境中优化传感器抗干扰能力,无需为每个市场单独开发技术方案。
可以预想到,不久后萝卜快跑的海外版图将会越来越大。
“从旧金山到洛杉矶,从阿布扎比到迪拜,无人驾驶正在给越来越多的城市生活带来颠覆性改变。它不只是改变交通、出行,甚至会改变整个社会生态。”李彦宏表示,无人驾驶不仅带来交通出行效率和方式的变革,也将带来土地价值、居住需求等城市空间的全面重构。
中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显示,超过90%的交通事故源于人为失误,而L4级无人驾驶通过多传感器融合与百万级场景训练的AI算法,可将事故率降至人类驾驶的1/10。
随着AI技术进一步内化到交通系统各个环节,无人驾驶还将深刻重构城市空间利用方式。停车场所可转变为绿地或居住区,道路资源将得到更高效的配置。
AI算法还将有机会实现毫秒级风险预判,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空间完成亿级场景训练,让车辆提前规避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及突发路况风险,使交通事故率趋近于零。
全球无人驾驶发展正朝着“技术普惠、全球协同、场景泛化”的方向疾驰。
知名投资人木头姐曾预测,到2030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美元,全球无人驾驶汽车数量将达到约5000万辆。在美国,规模化后的无人驾驶汽车成本将从1.1美元/英里低至0.25美元/英里,成为普通家庭都能轻松享受的智能出行工具。
场景上也将从现有Robotaxi服务延伸至“出行+全服务”生态:无人车将变身移动医疗舱,更快找到病人,实施抢救;美发沙龙、美甲店、咖啡吧等也可按需移动,实现“服务找人”,大幅降低租金成本的同时,让城市服务触达毛细血管。
想象一下:早上8点起床,停在楼下的无人车自动解锁车门,去公司路上你补了半小时的浅眠;上午10点,在无人车上你穿着休闲,开了一场线上会议,工作效率比公司还高;午后13点,无人车成为最放松的娱乐空间,你在车内唱歌、弹琴、享受座椅按摩,上午的疲惫一扫而空;傍晚6点,接上放学的孩子,无人车变身“亲子互动空间”,孩子用触控屏完成线上作业,遇到难题可一键连接家教直播。
未来,萝卜快跑的无人车队不仅是出行工具,更将成为集成办公、娱乐、服务的“移动第三空间”,融入城市治理、民生保障、跨境物流等多元场景,成为未来城市不可或缺的生态枢纽。
当下,AI技术正以渗透式创新重塑前瞻产业生态,从无人驾驶到智慧农业、智能制造,其通过感知、决策、执行的全链路赋能,推动产业实现效率跃升与模式革新。
萝卜快跑作为无人驾驶领域的领军者,用规模化运营成果印证了技术赋能的产业价值。
在“十五五”规划建议引导下,无人驾驶迎来新的增长契机,它不再是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通过AI与产业各环节的深度绑定,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整车制造、从运营服务到基础设施的完整生态闭环。
上游环节,无人驾驶对感知精度和算力效率的高要求,倒逼激光雷达、车规级芯片等“卡脖子”环节加速国产替代。
同时,产业链合作模式也发生变革,芯片厂商、算法公司、整车企业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单向供给关系,而是转向深度协同研发,共同定义产品,形成了创新合力。
中游整车制造环节,“前装量产”替代传统后装改装成为主流,车企与百度等科技公司深度协同,将大模型算法需求提前融入车型设计,实现传感器、域控制器与整车的一体化集成,不仅使无人驾驶单车成本降低,更推动整车厂从“硬件制造商”向“产品+服务”提供商转型。
下游运营端,Robotaxi、无人物流等场景的规模化落地成为产业增长的关键抓手,带动出行服务、物流配送等领域模式创新,催生AaaS订阅服务、数据增值等新型商业模式。
作为人工智能在物理世界的典型应用,萝卜快跑的全球领跑印证了中国“技术研发-场景验证-规模化落地”创新体系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中国无人驾驶企业已经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规则参与者。
正如黄仁勋预言,中国将在AI竞赛中取胜。萝卜快跑用无人驾驶的全球领跑,印证了大国创新的制度优势与技术底气,向世界贡献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国方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科技每日推送”(ID:apptoday),作者:科技每日推送,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13 20:04